地产行业里的人都知道,李卫东拥有大量土地,马上就要取代杜云龙成为新的行业霸主。
而在地产行业里,不光有地产公司,还有大量的建筑公司。
李卫东打算利用自己现在的名气,跟建筑公司进行一番谈判。
由他们先行垫资,等到房子修建完再进行结算。
“等一下!”
雷庞好像明白了李卫东的意思,说道:“你是不是去过香江?”
“并没有。”
“你没有去过香江,这么鬼的招数,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雷庞站起来居高临下的盯着李卫东。
“这套把戏是香江地产行业正在使用的手段,通过竞标选择一家出价最高的建筑公司,然后由他们全程垫款,楼房修建好以后,分期支付尾款。”
“在此期间,提前向老百姓们发布楼房出售的广告,收取买房者的预付款。”
“啪啪啪……”
李卫东用力鼓掌道:“雷老哥就是雷老哥,我的这点小心思,真是一点都瞒不过你。”
与资本高度发达的香江不同,国内的地产商,现在还属于是老实本分的孩子。
买下地皮,自己掏钱修建楼房,等到楼房修好,按部就班地向外出售。
李卫东采取跨时代的经营方式,自己支付少部分钱的情况下,剩余的地皮施工,乃至于账款,分摊到了银行,建筑公司以及购房者头上。
雷庞提醒道:“办法没有错,但是你考虑过没有,老百姓们能不能接受?”
“香江那边习惯贷款买东西,用今天的钱享受明天的东西,而在内地,这些都没有出现。”
“现在没有,不代表过段时间不会有,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李卫东耸耸肩膀,说道:“建筑公司为了讨好我,绝对会按照我的要求垫资,替我修建楼房。”
“我也不会让他们白白出钱,以后我吃肉分他们一点汤就行了。”
“既然你已经做好了打算,那我也只能无条件的支持你。”
雷庞苦笑道:“这个办法放在别人身上未必能够奏效,但是放在你李卫东身上,我觉得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别的姑且不说,单说你和刘润之的关系,只要有他点头,你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拿到房屋预售许可证。”
“是啊,如果不是在静安,我也根本不敢搞这么多的大动作。”
李卫东稍微坦露了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
他已经将静安打造成了基本盘,各个方面的关系全部打通。
因此,就算李卫东搞出这些多花样,短时间内也不会崩盘。
放在国内其他城市,李卫东这么搞,可能分分钟就要玩完。
话虽如此,雷庞还是又提醒李卫东几句。
李卫东刚刚进入地产行业,有许多问题没有理清。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麻烦。
盖房子是一件关系的民生以及当地经济效益的大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假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点点问题,都会被有心人无限放大。
说来说去,雷庞的核心意思只有一个。
李卫东度过眼前难关,并且公司壮大的同时,最好改掉这种喜欢冒险的作风。
多给自己留一些流动资金,不要再出现第二次资不抵债的状态。
“雷老哥,你的这些话我都记住了,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也只能是兵行险着,如果是度过了这段时期,王八蛋才会给公司弄的资不抵债。”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雷庞若是知道,李卫东说这些话是在忽悠他,估计会想掐死李卫东。
地产行业是一个冒险的行业,只有拥有勇气的冒险家,才能在这里混得如鱼得水。
君不见后世的那些大型地产公司,那个不是在涉险?
只是有的人能够平稳把握这个度,有的人最后船翻人亡。
对李卫东进行思想教育的不只有雷庞,还有李卫东在当地最大的靠山刘润之。
当天晚上,刘润之将李卫东叫到家中吃饭。
看到桌上的白酒,李卫东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刘润之瞧了瞧李卫东,又看了看手边的白酒,挖苦道:“怎么,喝惯了那些进口洋酒,喝不惯我给你准备的当地白酒?”
“刘哥,你就别损我了,这两天喝的我连胆汁都要吐出来了,我现在看到酒就怕。”
李卫东老老实实的说道:“咱们今晚能不能只吃饭不喝酒,要不我以茶代酒?”
“那就只吃饭不喝酒,等到过年的时候,咱们再好好喝一顿。”
刘润之让老婆将白酒放回柜子。
吃到一半,刘润之放下筷子,冷不丁的说道:“你不会想告诉我,你收到的消息,是你大伯传递给你的吧?”
李卫东说道:“如果别人这么问,我一定会说,就是我大伯告诉我的,其实这些都是我猜出来的。”
“准确的说,是我通过市场走势,以及最近这段时间省里和相关部门的报纸,研究预测得出的结论。”
“噢?你不妨说说看,你是怎么预测出来的?”
刘润之饶有兴趣的问道。
李卫东一本正经的说道:“福利分房政策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不失为一个安定民生好政策,但是现在是什么时代?”
“改革开放,全民经商,一切都要给经济大局让路,在这种大框架下,福利分房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起到增进经济上涨的作用。”
“这就是你的预测?”
刘润之又问道。
“这只是其一。”
李卫东竖起两根手指,说道:“从去年开始,国有企业打包出售,员工大面积下岗已经成了定局,有资格进行福利分房的单位,无一例外都是国有的企事业。”
“随着大批的国有工厂和企业转制倒闭,民营企业不可能继续进行这种耗资巨大的福利分房。”
李卫东侃侃而谈的告诉刘润之,只有国有企业和公司,才有能力为员工修建大量的福利性房屋。
而这种动辄几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
国有企业一方面进行转制,另外一方面进行人员精简,留下来的人最多不超过两三千。
为了两三千人弄一块土地修建楼房,这对于企业工厂来说,是极不划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