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该死,实在是虎落平阳无力回天,以至于造成今日局面。罪臣难辞其咎,求皇上赐予一死,以儆效尤。”
萧盛道,“这么说,这么长久以来的年世重,都是暮云乔装取代的你?”
年世重点头,“是。皇上明鉴,罪臣--”
一副担架被抬了上来,白布下躺着一具尸体,掀开来,是一张与年世重一模一样的脸。慕乘风俯身,当场撕下皮面,露出了暮云的本来面目。
百官哗然,原来这就是真相。
年世重跪在那里,“罪臣该死!”
萧盛拿起案上的一本折子,“这上头写着你与罪太子的交易,太子以太子妃的位置,交换你手中的兵符,可有此事?”
语罢,太监将折子恭敬的拿下来,递给了年世重。
“不,这不是我的笔迹,而且这上头的指印,也并非罪臣的。”年世重道,“皇上若是不信,可当场验过笔迹和指印。”
太监拿了笔墨纸砚和朱砂,年世重颤抖着手,握笔写字,当堂便将折子上的交易内容抄了一遍。字迹确实大不相同,而且指印也是大小各异,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由此可见,与萧东铭交易的确实不是年世重本人。
慕乘风上前,奉上一些书信,“启禀皇上,这些东西都是从护国将军府拿来的,上头都是暮云的字迹,一较可知真假。”
将暮云和年世重的字迹都往上一摆,而后对照交易折子上的字迹,那么真伪就很清楚了。这也是为什么,年世重要等到暮云和萧东铭交易完毕后,才敢现身的缘故。
这交易内容早晚会公诸于众,所以决不能经过自己的手,一点儿都不能沾着。如此,以后才能置身事外,全身而退。
百官也是长着眼睛,尤其是为官多年的。萧盛是谁?惯来的行为作风是:宁可错杀千人,不肯放过一人。
而现在呢?
萧盛似乎是在替年世重开脱,毕竟朝堂之上,能文能武的将才已经不多。皇帝就算想赶尽杀绝,也得念着北昭大军,还驻扎在蒿城蠢蠢欲动。
萧盛,不能不为大局考虑,不得不到留下年世重委以重任。
总不能让萧盛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要御驾亲征吧!
百官皆附和,为年世重求情。毕竟冤有头债有主,而年世重也身为受害者,虽说是识人不明也有过错,但终究这些事情都不是年世重所为。
而是年世重的妹妹,和眼前这个死去的暮云所为。
百官高呼着皇上圣明,皇上圣裁,皇帝萧盛,自然是要还年世重一个公道的。
上官凤至始至终都没说话,很多时候,他的意思就代表着皇帝的意思。上官凤没有参奏,也没有置年世重于死地,百官就看出来皇帝的本意。
最后的最后,皇帝没有杀年世重,赦免了年世重的死罪,将一切都还给年世重,只不过剥夺了他护国将军的敕号,但以后还是年将军。
这对于年世重而言,无疑是隔靴搔痒,不痛不痒。
“皇上,既然年将军赦免,那么傅家呢?”上官凤道,“天下人皆知傅将军和少将军被冤枉,傅将军如今还在敌营被擒。若皇上不予处置,只怕天下人要议论纷纷了。
上官凤这话自然是有道理的,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傅家是被冤枉的,是被萧东铭陷害的。如今皇帝若是不肯为傅家平反,那么天下人就会指责皇帝的刻薄与是非不分。海润上前想行礼,“皇上,丞相所言有理。皇上圣明,年大将军尚且能不予怪罪,而傅家父子,更该予以表彰。少将军战死沙场,何其壮烈。傅将军虽然身在敌营,可心在汉。傅将军为大朔立下汗马功劳,
到底也是大朔的功臣啊!”
皇帝若是对功臣太过刻薄,以后谁敢对朝廷效忠?谁敢出征迎敌?谁敢为皇帝戍边?武将本就是一条条的汉子,向来都是直来直往,所以这些武将也极容易寒心。
皇帝寒了武将的心,无疑是在动摇大朔的根本。
如今与北昭的战事还在持续,就迫使皇帝不得不到正视傅家人,对大朔天下的影响。萧盛点了头,“传朕的旨意,傅家为大朔鞠躬尽瘁,傅少鸿战死沙场,特封为忠烈一等公世袭爵位,着寻找尸骨,金顶玉葬。傅声落入敌营,着年大将军病愈之后奔赴前线,营救傅声出北昭大营。傅家一干
老小,悉数免罪,荣贵东都。傅家的祖业家产,悉数放归还。其余事项,着文渊阁拟旨,择日公告天下。”
百官跪地,高声呼喊着,“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海润却是心寒,人都死了,还要这殊荣作甚?这一切的殊荣,能抵得上傅少鸿一条命吗?萧东铭一句话,傅少鸿万箭穿心,到底是做了一场赔本的买卖。
“敢问皇上,太子爷该如何处置?”海润问。
金銮殿内瞬时一片死寂,谁都不说话。
上官凤不抬头,也不吭声,所有人都等着萧盛的答案。海润是谁,那一腔的耿直,岂是常人能比。问得萧盛面露窘色,却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海润继续道,“年大将军无恙,那么太子妃与皇长孙如何?皇上,天下人可都看着呢!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太子
罪孽深重,乃天理不容。还望皇上,想想幽州数十万冤死的将士们,还他们一个天理公道!”
语罢,海润跪身,重重磕头,“臣,恭请皇上圣裁!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官皆下跪高呼万岁,谁也不敢抬头。
年世重跪地,“皇上,臣妹心狠手辣,连微臣都不曾放过,此等毒妇,臣决不护短。恭请皇上圣裁,臣愿为皇上奔赴战场,逐北昭出境,还我大朔河山。”萧盛一声轻叹,“太子罪该万死,朕已经命六部衙门拟出太子的罪状。等到六部衙门的折子递上来,朕就会下旨,该杀的杀,该死的死,绝不会心慈手软。幽州数十万将士的性命,时刻悬在朕的心口上,朕不敢忘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