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女生耽美 > 孝与不孝生死绕 > 故事趋弱趣味凑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孝与不孝生死绕!

谁都知道,《三国演义》越到后面,故事性就越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开篇登场的那些著名人物,逐一逝去。”舞台”少了人,冲突性就窄,冲突一窄,故事性就差,故事一差,趣味性就没,趣味一没,还会吸引人吗?这就象祥林嫂老说”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的话一样,瞎唠叨,谁愿听?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这种”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属于普遍现象。惟因如此,手段高明的作家,往往会以紧急刹车的方式,引诱读者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事实上,面对悬念,读者就像被猫爪挠心似地,日夜猜度作品中的甲乙丙丁,后来怎么样了。以至有些故事情节一般的书,竟然莫名其妙地红透了天。

这并不是说,老罗不懂”刹车”。假如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就快刀斩乱麻,结束《三国演义》,铁定会被骂死。因为那个时候,曹操还活着、诸葛亮还活着、司马懿还活着、孙权还活着,另外还有许多人活着!突然不再”演义”,老罗自己也不愿意啊。

于是颇有责任感的罗贯中,决定继续写下去。写下去,就得添加趣味性,因为老罗知道,有了趣味性,故事性才强,故事性一强,读者才会手不释卷!

就我看来,《三国演义》书中描述蜀汉大将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这个细节,就属老罗借助诸葛亮之口,故意编撰的”趣味情节”。

大家知道,凡是故意编的东西,往往不符逻辑。逻辑是什么?逻辑就是顺理成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一气呵成。既然诸葛亮知道魏延脑后长有反骨,为何不尽早处理?一拖二拖,拖了那么多年,拖到自己要死了,才知道要用锦囊妙计除掉魏延,这,符合逻辑吗?

显然不符逻辑。不过,基于这个”预埋”细节充满”趣味”,读者就期待诸葛亮如何医治魏延的”反骨“。这种”吊胃口”方式,现在己被电视台滥用:关键时刻,镜头切换,开始插播广告。

为了增加本文可看性,我来添点趣味:魏延”有幸”,诸葛亮只让他喊三次“谁敢杀我”一一魏延死后,他的死对头杨仪,竭尽谗言,骗得刘禅”圣谕”,诛了魏延的父族、母族、妻族。如果锦囊中写着需要魏延大喊九次”谁敢杀我”的话,岂非得诛九族?

刘备驻新野期间,魏延慕名投靠。刘备这人,有个优点,对于那些主动投奔自己的将士,他常加以重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汉中也就成为抵御曹魏入侵蜀汉的屏障。守住汉中,蜀境便安。如此举足轻重地区,指派魏延去守,早知魏延长有”反骨”的诸葛亮,竟然不予反对刘备之定,你信吗?

魏延在汉中呆了八年,八年时间里,曹魏政权曾数次举兵欲破汉中,但均被魏延筑的”铜墙铁壁”给挡了回去。魏延因”另有任用”调离汉中,王平接任。王平继续沿用魏延的防守招术,汉中一如磐山稳固。之后姜维去守汉中,请注意,就是这个让诸葛丞相认为堪担重任的姜维,到了汉中,自以为是,全盘否定魏延的防守策略,结果不到一年时间,丢了汉中!若究”反骨”,姜维倒有!

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他在详细勘察子午谷的地形地貌后,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直到现在,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奇妙性、成功性,仍被许多军事专家演泽得津津乐道。但奇怪的是,有着”神机妙算”之称的诸葛亮,却一口予以否决。这,这算哪门子事嘛!

诸葛亮采纳姜维的延寿之法,在营帐内设七灯,”终日步罡踏斗以禳之”。却不料到了最后一夜,主灯焰火被莽撞闯入汇报军情的魏延给灭了。真是怪了:时下即便只是街道一个书记,出入皆有秘书伴着。掌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的丞相营帐出入处,竟然畅通无阻!这,正常吗?

诸葛亮弥留前,授示费祎、杨仪如此这般去做,明知魏延与杨仪有着不共戴天之隙的他,为何不书一信,交于魏延,令其断后?反而让费祎、杨仪转告魏延,这,符合逻辑吗?

魏延听罢要他撤兵断后,想不通:诸葛丞相不是一心一意坚持”光复中原,匡扶汉室”吗?眼下拥有如此好的”光复”机会,撤兵,殊为可惜!因此他就采取臭招一一烧毁栈道。以为烧了栈道,大军回不了,只能”背水”一战了,就可继续完成丞相的遗愿了。

从这点看,魏延头脑确实简单了些,简单到让死对头杨仪,拥有了口诽之凭。面对魏延与杨仪相互指责对方”反叛”的奏章,刘禅最终相信杨仪。从而再次证明,在斗智上,武将大多数敌不过文官。

魏延与杨仪结冤,由来已久。史载,两人政见不合起争,脾气暴燥的魏延,数次在朝堂上”持刀欲杀杨仪”,但”皆被丞相阻止”。这里有个细节,请读者务必注意:诸葛亮逝于五丈原,手握军权的魏延,乘着丞相不会再行拦阻,弄死杨仪,无须吹灰之力。但在整个护送诸葛亮回蜀阶段,魏延却没伤杨仪半根毫毛!这说明什么?说明魏延根本没有“反骨!”

马岱,马超的堂弟,一个武功不怎么地的将军。他在魏延喊完第三声”谁敢杀我”时,接上一句”我敢杀你”的话,施以突袭,以至魏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身首已然分离。

本文结束之前,再添一点趣味:马岱,字丁琳,连起来就叫马丁琳。魏延死于马岱之手,恰巧印证了时下盛行的”马丁琳专治胃炎“广告词。

由此可见,趣味这个东西,可以胡编乱造。不过,有违逻辑的趣味,到头来就得更正。魏延的“反骨”细节,后来被平反,结论是”三国时期最大冤案”。据说平反那天,魏延部下齐刷刷地聚其墓前痛哭。内中有擅画者,将杨仪、马岱,还有,唉,还有诸葛亮的跪像,刻于墓碑。这个”趣味”是否属实,当由读者自去……

对不起,我得”紧急刹车”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