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所书写的是楷书。
而楷书本就是古隶演变而来的,起源于汉朝。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
书法也自此也有了南派于北派之分。
北派书法,带着汉隶体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
反观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到了隋唐一代,楷书有了新得发展。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这时候的楷书可用“浪漫”二字来形容,笔法温润秀劲,但缺乏气势不够雄浑。
到了唐朝中期,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
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真正的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而李泰的字受到了颜真卿极大的影响,字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补足了如今楷书的不足之处。
若单论境界来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李泰远胜如今的楷体多矣。
而褚遂良作为初唐四大家,在书法上的造诣自是已到达顶峰,更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传世墨迹。
可就是这么一个在华夏文坛上,书法界的一代宗师褚遂良。
现如今却好似得到心爱之物的孩童般手捧纸卷久久不放,口中更是连连道出‘好字,好字,好字啊……’如痴如狂。
刚刚,猛不丁看到李泰笔墨时,褚遂良只觉得此字之妙某不如他。
即便是自己恩师虞世南,哪怕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的欧阳询也没有如此笔力。
尤其这笔若游龙,遒劲有力即便时褚遂良的见识也从未见过。
登时,他就想将书卷带回府中,好生临摹,学习一番。
但当时褚遂良也没往李泰身上去想。
当初《括地志》刚编撰出来时,褚遂良自是亲自拜读过,对魏王的字迹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虽有小成,但绝对没有到书卷上这般高的书法成就。
可如今,当他亲眼看李泰一笔一划的将字写下,这其中造成的震撼和冲击力自是可想而知。
尤其李泰这行字更写出了华夏书法上千年的精髓于沉淀,这更让褚遂良激动的无以复加。
至于一旁的李世民相比于褚遂良来说也没好到什么地方去,望向李泰的目光满是震撼之色。
李世民可是珍藏了不少书圣王羲之的笔墨,自认天下书法巅峰不过如此,可今天在看到李泰的书法后,方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朕钻研书法数十载,却也从未见过如此神秀的书法。”
“这小子身上,究竟还暗藏了多少朕不知道的天赋啊!”
李世民心中虽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但面上却神情自若,并不像褚遂良那般竟隐隐有些失态了。
毕竟自己是李泰的老子,就算自己内心再激动,再兴奋那总不好在自己儿子面前跌了份吧?
“哦……”
“我只是觉得之前的笔法写的有些腻了,就随便换了一种写法,觉得这样更顺手而已。”
李泰神情不变,微笑着说道。
当然,他总不能当着李世民和褚遂良的面道出事情真相吧?
说什么,穿越过来,从头模仿身体原主人的字迹太麻烦了,还不如用自己的笔法来的自在。
若这话真说给李世民听,那今天魏王府至少得疯一个。
“有些腻了……”
“就换了一种?”
李泰这话听得李世民和褚遂良君臣二人脸皮狠狠抽搐了两下,心中仿佛有一万匹草泥吗奔腾而过。
瞧瞧这说的是什么话?
如果不是看在李泰是自己儿子的份上,李世民这时早就撸起袖子,上去就给这家伙两记老拳了好吧!
李世民这些年来致力于收藏天下书法名家墨宝,但还从来未见过如此杰作。
李世民怔怔站在桌案前,一时顿感喉咙干涩,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
无独有偶,一旁的褚遂良眼睛恨不得长在这幅字上,背在身后的手却已经控制不住的在手心中临摹起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如果说先前听到李泰所言,李世民,褚遂良二人心中或许还有几分疑惑。
但当接下来,他们亲眼见证了李泰书写了这行字了,这可谓直接将先前所有的质疑给一击打破了!
虽说,自古以来都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但自己这儿子,特么的也太妖孽了吧?比他老子年轻时还过分!
“父皇,这就是铅活字印刷机的设计图图稿,待会回宫时你可以安排少府监看看能不能比照着图纸制造出来。”
“当然,若是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让少府监的人来找我问询。”
少府监掌管百工技巧诸务,其工匠造诣技巧更在整个大唐乃至全天下内那都是最顶级的。
因此,将铅活字印刷机交给少府监的人去做李泰还是放心的。
再者说,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李泰自是明白的。
如今,自己魏王府门下工匠也都在忙着加工加点的生产魏王纸,其余工匠则负责更新魏王府内外的桌椅板凳,也实在是没多余的人手再去制造铅活字印刷机了。
李世民奉若珍宝的将设计稿捧起,正准备回宫就玄少府监的匠人们连夜打造呢,李泰却又再度开口,道:“父皇,有了这铅活字印刷机,不光能为我大唐境内兴建千千万万的图书馆。”
“同时,还能借此给让那群豪族自食苦果!”
“哦?!”
一听这话,李世民登时顿住脚步,褚遂良,赵仁虎二人也是齐齐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原本,他们能从李泰这边获得活字印刷术这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啊。
可不曾想,这在李泰口中不过是开胃小菜罢了,接下来才是对付豪族的重头戏!
褚遂良深吸一口,强行将心中的震惊压下,笑着上前问道:“魏王殿下,对付豪族之策不妨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