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大门外,热闹非凡,许许多多的世家子弟都各自先后到了。
不多时,一位美丽非凡的黄衣女子出来迎接客人,同样打扮的廖欢欢跟在女子的身后 却要稍逊一筹。
此女就是廖欢欢的姐姐,廖青青,是京城有名的才女。
看见廖青青出场,宁若乔不由发出和世家公子们一样的赞叹,美,真是美,怪不得是原著里面第一美貌的才女。
她抬眼偷偷看向身侧的沈阁安,认同地点了头,帅哥配美女,养眼养眼。
然而即使廖青青这样的绝色女子站在面前,宁若乔也看见沈阁安的清晰起伏不大,眼里无丝毫波动,眼正鼻直,两唇抿紧成线,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冷傲之气。
这氛围感,这才对了嘛。
“怎么?我脸上有东西?”
哪知下一刻,沈阁安像是察觉到了宁若乔的视线,侧眸看过来,情绪如寒冰消融,裹上些关切的暖意。
要不是宁若乔心知这人是个什么货色,还真被他给诓了去。
“没事没事,就是觉得世子殿下今日比往日更加神采奕奕了。”宁若乔笑着拍马屁。
这话说得沈阁安很受用,轻笑了声。
这会儿的沈阁安并不像宁若乔第一面所见到的那样,冷冽,冷酷,而是多了一股对于她的温和多情,尤其是那双如同染了魔力的眼眸,只需要一眼,便会把人吸进去。
宁若乔赶紧转开了眼睛,要死了,盯多了差点被美色给蒙蔽过去。
接下来,廖家二姐妹热情地招呼众人入府。
走到里面后,宁若乔才注意到三皇子沈逸衡也被邀请来了,她身边的宁箬儿正目不转睛地偷偷瞧着他。
会心一笑,宁若乔带着宁箬儿上去打招呼,随后她忙找了个借口,留下宁箬儿一个人在那里和沈逸衡聊天,前者难免有点窘迫。
这一幕落在廖欢欢的眼里,眼里闪过一丝妒火。
宁若乔那个疯女有如此好的运气也就罢了,怎连这个病殃殃的宁二小姐,也想打皇家皇子的主意?
扭着腰走过去,廖欢欢面上笑道:“三殿下,欢欢特地来为上一次的冒犯道歉。”
沈逸衡笑得温和:“二小姐无须在意,上一次的事,本殿已经忘记了。”意思就是不会再计较了。
看他们两个打哑谜,一头雾水的宁箬儿轻轻咬了咬唇瓣,插不进话,脸露落寞。
她打算离开,却听见廖欢欢话锋一转,颇为遗憾:“听闻上一次三殿下带着聘礼去宁侯府,欢欢还以为会立即喝上三殿下的喜酒呢。”
宁箬儿脸上微变,有些苍白。
沈逸衡也蹙起眉头,很是无奈道:“那件事便不必提了。”
闻言,宁箬儿的神色更是僵硬和苍白。
“廖二小姐,你不帮着青青小姐去招呼客人,在这里说什么呢?”
这时,宁若乔去而复返,皱眉看着廖欢欢,看宁箬儿表情这么难看,她就知道这人又在找事了。
廖欢欢不满地剜了一眼宁若乔,这人非要时时刻刻挂着她嘴上的那个“二”是么?
她正要回怼,那边廖青青便叫走她了。
“多谢若乔小姐解围。”
宁若乔摆摆手:“不用客气三殿下,倒是我妹妹身子弱,受不得刺激,所以得多让三殿下照顾照顾了。”
落下这些话,宁若乔便又走开了。
这线都牵到这个份上了,要是还不能擦出点火花来,也不怪她没用心。
“若乔,我看宁二小姐和三殿下……”言灵儿眼神暗示。
宁若乔拉着她的手,挑挑眉:“就是你想的那样。”
二人捂嘴偷笑。
场上都是些年轻人,所以交流起来便没那么多拘束。
而游玩大会是在相府的后院开设的,一共三个活动,赏花,吟诗,投壶。
相府的后花园面积颇大,一眼望去,满池的荷花开得正艳,此时也正值骄阳似火,因此所有人都在凉亭里面乘凉。
女眷一个凉亭,男子一个凉亭,凉亭对坐,有些距离,却也不至于各自说不上话。
凉亭里面摆了一张古琴,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看上去十分精贵。
廖青青微笑,嗓音如百灵鸟道:“为了增加大家赏花的氛围,还请容许青青为大家弹奏一曲,宁心静神。”
“能听到青青小姐的天籁之音,也不枉我们到相府走一遭。”有人赞美道。
纤细如葱的手指下流泻出的琴声悠扬,婉转,令人听得如痴如醉。
不多时,有人提议,不如配合着廖青青的琴声,男女两亭各自赋诗一句,岂不更加美妙?
此提议一出,众人纷纷点头同意。
廖欢欢不怀好意地看向一旁的宁若乔,主动道:“不如便让宁大小姐先来吧,听闻她前些日子与朋友出京游玩了一段时日,定是游遍山水,对诗词佳句颇有所感。”
突然被cue的宁若乔:“?”
“还是廖二小姐先来吧。”她微微一笑,模样谦逊,“素来听说青青小姐是京城才女,如今一见果真如此,瞧瞧这琴技,我真是自愧不如,既然廖二小姐是青青小姐的妹妹,想必也是怀揣不少墨水的才女吧?所以赋诗开头,还是交于廖二小姐吧。”
被反将一军的廖欢欢:“……”
见惯了宁若乔的伶牙俐齿,她现在只能气得咬牙切齿。
因为她怎会什么赋诗?她又不像她姐姐一样,是个闻名京城的才女。
见廖欢欢不动,宁若乔挑挑眉,矫揉造作地哎呀一声,道:“莫非为难了廖二小姐?”
廖欢欢深吸口气,硬着头皮,略带磕磕绊绊道:“荷笠……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松口气,还好她昨日做了点功课,脑海里还有几句诗词。
宁若乔赞赏地点头:“是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想不到廖二小姐真是有些墨水在肚的。”
廖欢欢本来自得的神情,霎时一黑,这个宁若乔,别以为听不出来她的阴阳怪气。
“我倒是觉得,比起廖二小姐的才学,倒是若乔小姐见多识广,才学广博,竟会一眼识出这诗出自何人何处。”
说话的是沈逸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