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六道轮回,允他再续前缘,笙笙曲曲,许我昼昼夜夜。借我七百流年,让他把酒当歌,是是非非,许我风风韵韵。借我八分本意,对他芳心是问话,羞羞涩涩,许我期期艾艾。借我九命一心,换他眉目如初,思思念念,许我郁郁欢欢。借我十里红妆,看他青丝白首,冥冥姻姻,许我生生世世。
琉璃需要高温烧灼,更需要耐心等它冷却以免碎裂,这就像一段真挚的情感,历经高温与时间的考验,人生与琉璃,终成最动人的创作。
千年前,范蠡与西施的下落终是迷离,古代没有现代的技术,琉璃制作更是千难万难,如果他们最终游历于江湖,隐姓埋名,恐怕世上再无难事能难住他们,是为真正的灵魂之爱。
而现代人有了现代的便捷技术,一切看似容易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得好像很容易,容易聚亦容易散,方凝霜和范澄喻经历了十年情感之劫,终得圆满,会不会圆满?
“小范,收到通知,工厂要停下来,让我们把设备搬走,不能再进行琉璃加工,或者要进行环保改造,你看?”琉璃工厂的副厂长打来电话。
最近,范澄喻的日子过得太幸福了,幸福得乐不思蜀,或者说,他已经不知道蜀在何处了。接到厂里的电话,脸色微沉,虽然,这个结果他早有准备,但得到正式通知,仍然让他深深一叹。
琉璃加工厂里虽然都是些机器设备,但搬走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如果进行环保改造,就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我知道了,我会尽快回去处理的。”范澄喻挂断电话,这一段日子的好心情受到影响。
方凝霜看到范澄喻脸上挂着心事,放下手中的油泥,问道:“出什么事儿了?”
“还是工厂环保的事。”范澄喻闷闷地回答,“我应该给师傅打个电话,问问他怎么打算的。”不及方凝霜回话,他就拨通了王再山的电话。
王再山的声音中略显无奈,“看来,国家是要彻底的治理,我也听说一些老朋友们想了许多应对的办法,但是,澄喻啊,师傅年纪也大了,儿女又都没有想接我这摊手艺的,现在的年轻人啊,更看中高科技,对传统的东西越来越不喜欢接受了,他们的人生,他们做主。何况,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点执念的,若不是那份执念和热爱,怎么可能坚持下来,这一点,你最能懂了。如果说改造呢,都是些新的机器设备,我这个小作坊啊,工人都是农村来的,没知识没文化,大学生我又招不起,算了,也该退休回家养老去了。”
听王再山这样说,范澄喻心里有点难过,琉璃工艺品经过了复苏、繁华,从市场价值走到艺术价值的阶段,却不曾想会有更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出现。而没有更多的资金注入,这个行业能生存下去的会越来越不容易,到了去粗存精的时候,真正能存活下去的,才是精品,至少现在看来只能这样理解了。而大形势之下,总会误伤许多人。
“澄喻啊,师傅建议你啊,改造,你还年轻,在这个行业也已经渐渐有了知名度。以你的实力,现在应该也有资金进行改造,不要让这个行业再次消失,也不要让这个行业变得那么机械化,没有人情味儿。”王再山给出建议。
范澄喻连忙点头,“我明白,师傅,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突然挂念你,所以……”
“我知道,放心吧小子,如果哪天我手痒了,去你那儿,你不会嫌弃师傅吧?”王再山半开玩笑地问道。
“师傅,您这是说的哪里话?热烈欢迎,而且,我这次打电话,也是希望请师傅到我这来当顾问,如果师傅您不介意屈尊。”范澄喻笑嘻嘻地说着。
王再山最心慰的就是收了范澄喻这个徒弟,把他这个师傅放得很高,“屈尊?你这小子怎么这么会说话了?”
“没,没,没,师傅我是真心诚意的,我的厂里也有宿舍,师傅和师娘都住在这的条件也有,您看,您来了,我就更放心了我的工厂了。”范澄喻就像是儿子和自己的父亲说话一样,半带着撒娇,半带着敬意,说得王再山竟然湿润了眼眶。
“师傅,我了解您,你肯定是个待不住的性格,真的退休在家待着,您会憋出内伤的。”范澄喻继续做王再山的思想工作。
王再山噗嗤一声笑了,“好,那我这边结束了,去投奔你。”
师徒俩又聊了几句才挂了电话。
方凝霜在一旁听完了整个过程,也大概了解他们的谈话内容。范澄喻放下电话之后,看着方凝霜说:“我想让师傅来工厂,我就可以放更多的心思在这边,做更进一步的艺术钻研工作。我知道师傅他舍不得离开这个行业,但他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所以我……对不起,凝霜,我是不是应该事先和你商量一下?”
方凝霜莞尔一笑,“嗯,两个人有商有量是应该的,特别我们俩共同做的事情,但是,我还是相信你,而且,如果你觉得我会有意见,是不是也不会自作主张?”
方凝霜的反问让范澄喻再次腼腆的笑了,他这样的笑容,自从他们再次相逢就极少见到。范澄喻的成功,让他变得自信,也只有在方凝霜面前,他才会如此,他笑着点点头。
琉璃,中国古代玻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中的重要一项。它从西周以来三千多年的发展史,闪光着先人的勤劳、智慧和科学的艺术光芒。而这道光芒曾被我们的民族忽略了很久、很久,久到让中华民族快忘记了,它是属于我们的创造。直到一批热爱琉璃的人不断地寻找,探索,发展了琉璃牧环、琉璃簪等中国特有形制的物品,证明了中国最早制造琉璃的事实。
我们何其幸,能在历史和长河之中将这件中华民族的智慧彩石打捞而出,现代人通过对琉璃的继续研究和探索之中,看到了民族的生命历程,看到历代冶炼技术水平,还有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审美、文化,思想。据考,世界仍然无法完全解开中国琉璃的迷思,史料中追溯到商、周时代的玻璃谷壁,战国时代的琉璃珠、唐朝神秘的琉璃杯盏,清朝的鼻烟壶,中国琉璃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化学成分是什么原因,中国琉璃的制造方法以及与中国其他炼制技术有什么关系,仍然没有更加完整的文献资料,琉璃悄然退出的一百年后,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回到中国,并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开创,让琉璃的艺术生命再放光彩,延续下去。
他们不会再遗失这件珍宝,他们一直在努力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