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终于开口,说道为:“据我所知,是有人来找过你,不过对方给出的价格非常低,远远达不到你们的心理预期,甚至于,有人想出一百万购买生产线。”
闻听此言,魏爱民眉头一皱。
李卫东说的没错,的确有人想用一百万购买生产线。
当时魏爱民气得差点犯了心脏病。
六百万的东西,对方只肯花一百万,这和明抢有什么区别?
后续来的几个意向买家,给出价格没有这么离谱,也高不到哪儿去。
最多的一家也只肯出220万。
这也是为什么,大批买家过来,但是生产线迟迟没有卖出去的原因。
魏爱民有些不快的说道:“李老板,没想到你神通还挺大的,连这种消息都能打听出来。”
“你是不是觉得那些人买不起,你就有机会可以租给它了?”
李卫东摇摇头,说道:“魏厂长,请你相信我今天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的,我不光想租下这套设备,同时还想帮你们出出主意,改变眼前的困境。”
“哦?”
魏爱民声调拉长,语带狐疑道:“你怎么帮我们改变眼前的困境?”
调味厂面临的问题一共有两点。
准备收购他们的外企,看中的是厂房和地皮。
对于工厂的人员和外债,他们提不起丝毫的兴趣。
而这两点,都需要在合作之前尽快解决。
魏爱民点点头,饶有兴趣的说道:“然后呢?”
“想要解决这两点问题,需要从机器设备上下手,贵厂能能抵押的东西全都抵押了,也只剩下这些尚未来得及抵押出去的机器。”
“将机器卖出去,换取现金偿还银行贷款,再想办法补偿员工的拖欠工资,看上去办法很好,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隐患。”
“什么隐患?
魏爱民已经被李卫东带了节奏,听他用严肃的语气说调料厂存在内部隐患,不由得也变得紧张起来。
为卫东淡淡的说道:“贵厂构想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设备能够顺利卖出的情况下,但是以眼前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这些设备根本卖不出去。”
“或者可以换句话讲,设备能够卖出去,但与你们的预期价格相差很大。”
静安市虽然是静安省的省会,并且发展情况远超过其他的地级市,可也是相对而言。
南方那些发达大省,以及靠近海边的特区,相比静安市的发展快了许多步。
老祖宗们常说,一步慢步步慢。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古代,同样适用于现代。
改革开放之初,静安市有关部门已经做好了经济改制准备,可毕竟事关全省数千万人的大事,决策者处于一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不敢妄下决定,需要开会印证。
开了无数次会,耗费了无数时间,终于决定全方面改制。
同时,大量时间也被他们耗走了。
那些具有先进眼光的兄弟城市,早就在这个时候遥遥领先了。
随着改革风气日渐浓厚,大量的外资以及港台企业开始纷纷入住南方。
不论做个什么买卖都习惯扎堆,一旦外资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来的企业也会选择在哪里入住。
两相比较下,静安大型企业和外资集团数量少之又少。
就拿眼前这条六百万的生产线来说,纵观全省,也只有不超过十家企业有资金有实力吞下。
然而这十家企业,没有一家做的是饮料生意。
买这条生产线对他们而言,完全是个鸡肋。
退一步讲,就算这些企业中,真的有做饮料产业的企业,人家拥有雄厚资金,为什么不买一条全新生产线,非要买一条二手生产线?
大企业不屑买,小企业资金又达不到,魏爱民的安排受到影响,迟迟无法出现意向买家。
摆在魏爱民面前的一共有两条路,要么以低廉的价格,将设备卖给其他买家,又或者跟李卫东签订一份长达三年的租赁合同。
李卫东会支付给对方二十万的年租金,第二年为三十万,第三年五十万。
三年周期结束后,李卫东会用三百万的价格买下这套设备。
同样是四百万的二手出售价,李卫东巧妙打了一个时间差。
他承诺买下,但绝不是现在。
先借用设备为自己创造财富,等到三年后,李卫东相信那时的自己,起码能够拥有上亿的财富。
资金充裕了下花三百万买一套即将报废的设备,即是结一个善果,也算感谢魏爱民的雪中送炭。
魏爱民听后哑口无言,没想到生意还能这么作。
他用看外星人一样的目光看着李卫东,说道:“李老板,这办法真是你想出来的?”
李卫东只有二十岁出头,怎么看都不像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人。
李卫东微微一笑道:“你不用管办法是我想出来的,还是别人给我出的,总之,这是现在最适合你们工厂的方案。”
见魏爱民点头,李卫东继续说道:“虽然不久以后,你们厂会和那家企业达成合并,但是先前的债务,还是要由你们来负责,我与你们签订的合同不会影响到之后的兼并合作。”
李卫东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事情一码归一码。
调味厂可以正常和外资企业合作,至于遗留下的债务,由李卫东单独和调料厂结算。
“二十万……”
魏爱民用手揉揉下巴,脑中盘算这笔钱的用处。
如果拿到手,应该先还银行,还是先给员工们开支?
李卫东好似看出了魏爱民心中的想法,说道:“如果我是你的话,会先用这笔钱来给员工们开工资,安抚员工们的情绪,至于银行那边,应该不会过分催促你。”
“这又是为什么?”
魏爱民下意识问道。
“因为你欠了他们一大笔钱,如果银行过分催促,你大不了辞职不干,将贷款的事情推给下一任。”
“万一下一任不承认,或者开始跟银行扯皮,最头痛的还是银行。”
经济改制初期,一股很有意思的风潮出现。
以往人们常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而在现在,欠债的反成为了大爷。
这种情况从九十年代初期,一直延续到二三十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