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玄幻魔法 > 隋唐风云 > 第260章积极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渊的准备还是很积极的。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工作,李渊也建立了另一张的关系网,在这张网里的人不像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具备突出的、军事能力,但他们往往具备了某种特殊才能,这些才能对李渊起事非常有帮助,不过大部分都是默默的贡献着自己力量的无名英雄。这些人中也有一小部分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记载,比如武士彠(音约)。

武士彠,并州文水人,早年家庭并不富裕,以卖豆腐为生。后来与同乡一起做起了木材生意,终于发家致富,而且还是‘大富’。能够在商业中取得巨大的成功,足以证明武士彠是很有头脑的,而他的目标比他已经得到的经济地位还要高那么一点点,所以他举家来到了太原,费劲心机往上经营。不过武士彠是个没有背景的普通人,虽然他很有钱不过也只是个很有钱的普通人,而普通人想进入在隋朝是很困难的,他挖空心思也只是在太原做了一名队正。何为队正?百夫长以下,偏师以上,是为队正,统兵五十人,乃是府兵制中最最最基层的军官。后来的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见读书人投笔从戎的底线也就是百夫长了,可武士彠费劲巴力谋求的官职比百夫长还要矮一头,可见地位之悲催。

武士彠是商人出身,在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而他想要通过正常渠道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已经证实是很困难的。不过好在他是商人出身,知道自己做不来那就搞投资让别人来做,他找到了李渊。武士彠搞可能是个三流选手,可搞关系他却是一流的。武士彠和李渊一个大队队长另一个是太原市市长兼军区总司令,两人以前从未见过面身份地位相差又悬殊巨大,几乎不可能有什么交集,武士彠居然就是有本事跟李渊套上关系,而且相处的还很愉快,李渊甚至还在武家住过几天。一个五十岁的人会跑到人家家里过夜,这关系简直不是一般的铁,而能混到如此境地武士彠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而李渊会放下身段结交这位商人出身的队正,除了因为武士彠有钱可以为他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外,也是看中了这份特殊的才能,也许会为他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

确如李渊所料,武士彠的确为他化解了一场危机。因为善于交际,武士彠的好朋友除了太原正留守李渊,还有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天下大乱以后杨广对农民军都是不理不管,不过自己的手下他就多了个心眼。为了防止地方大员叛乱,他专门派了很多人去担任他们的副手,名义上是辅佐,实际上是监视,被派到李渊身边的就是王威和高君雅。

上的天然对立让王威和高君雅天天盯着李渊,希望能找出李渊有什么图谋不轨的行为,这段时间最让两人感觉可疑的就是募兵事件。李渊募兵对付突厥人本身是没什么错的,可他派去募兵的人是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高、王二人是知道这些人底子的,那都是朝廷里挂上名的犯,李渊不把他们抓起来也罢了,居然将募来兵还交给他们管理,这是要搞什么?

感觉到这件事有古怪,王威和高君雅跟值得他们‘信赖’的朋友武士彠,商量要不要把长孙顺德、刘弘基他们抓起来。武士彠明明就是李渊的人,当然不会投赞同票,他说这两人都是唐公李渊的客人,如果贸然行动,很可能会出乱子,到时候大家都不好看。听了武士彠的话,王威和高君雅觉得非常有道理,他们意识到想要根本解决问题,应该解决掉李渊。为此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以近日太原缺雨为名要李渊去晋祠祈雨,然后趁李渊不备,将其控制住。

可惜这个计划制定的不严密,一个叫刘世龙的小官提前得到到了消息,偷偷告知了李渊。知道王威和高君雅要对付自己,李渊从犹豫中坚定了自的决心,他要反将两人一军。

大业十三年五月十五日,李密与王威、高君雅二人在办公室聊天,开阳府司马刘政会突然进来说有重要的公文禀报。出于对特派员的尊重,李渊示意王威先看看文书,可刘政会并不交给王威,理由是这封公文的内容涉及到王特派员,必须李渊亲自过目。

李渊打开公文,用一句话概括了里面的中心内容“威、君雅潜引突厥入寇”。王威、高君雅听后大惊失色,这罪名可是通敌叛国,那是要掉脑袋的。高君雅疾呼,冤枉!这是要谋反的人想杀我们!

他猜得一点没错。李渊话音刚落,长孙顺德等人就把目瞪口呆的两人抓进了大牢。在去牢房的路上,他们发现更冰冷而残酷的事实:太原所有道路都已布满了兵马,就算他们想跑都跑不出去。他们这才意识到这是李渊为对付他们特地准备的一次精心策划的诬陷。

细心的观众应该注意到一个小细节,那个叫刘世龙的人是晋阳的一个乡长,严格来说连个小官都算不上。王威和高君雅再蠢,对付李渊这等机密事件怎么会让这个小人物知道了风声。很可能刘世龙只是传声筒,真正传递消息的另有人在,比如武士彠。当然这仅是猜测,不过背后的事实是原本来监视李渊的王威、高君雅其实一举一动都在李渊的监视之中,而且就算李渊已经掌控全局所有细节也都要做到滴水不漏,堵住高、王任何翻盘的可能性。此等心智、手段何其老辣,让人读来简直不寒而栗。

抓了王威和高君雅,并不是万事大吉。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做完,现在这些工作全部都要提前,可李渊并没有搞定身边所有的人,还有很多官员是忠于隋朝皇室的。李渊心里知道高、王二人通敌的罪名是捏造的,想要名正言顺的解决这俩碍眼的家伙,证据不充分。非常凑巧的是,在王威和高君雅被捕的两天之后,突厥人居然真的组团来到太原城下。王威和高君雅里掉黄泥,不是也是了,李渊接受上天的安排,顺理成章的将两个倒霉蛋开刀祭旗。

可这两人好杀,不请自来的突厥人就没那么容易打发。李渊经常跟他们打交道,知道突厥骑兵的战斗力普遍非常强悍而且贪得无厌,此次来到城外的突厥部队足有数万人,这么大规模的行动恐怕无法善了。为了摸摸突厥人的底,李渊先派了自己的部将王康达带几千人马出城去试探试探情况。王康达圆满的完成了李渊交代的任务,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帮突厥人确实不好对付,而代价是他和几千名部下的性命。

王康达所部全军覆没,让太原城中的气氛变得空前紧张起来。几千条人命,说没就没了,以这个消耗速度几天就可以把太原城的所有兵力都消耗光,这仗伤不起啊。

王康达所部全军覆没,让太原城中的气氛变得空前紧张起来。几千条人命,说没就没了,以这个消耗速度几天就可以把太原城的所有兵力都消耗光,这个危机不解决,不要说造杨广的反了,还没出城门就被突厥人给干掉了。

尽管局面非常不利,李渊并没有慌乱,他知道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李渊开始仔细分析双方的实力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用武力解决,即便是打退了突厥人,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是的关键时刻,必须要减少任何不必要的损失,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能不打就不要打,最好的情况是突厥人主动撤军。可突厥人此次来了这么多人,都是带着发家致富的抢劫梦想而来,刚刚还打了胜仗正是最有战斗激情的时候,让他们就这么打道回府,不太现实。

李渊很了解突厥人的性子,自然知道这帮人不会这么好说话,所以他要用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作方法是李渊派部队在晚上趁着敌人不注意时偷偷出城,等到了白天再让这些张旗鼓进入回来,让突厥人误以为一直有援军进入城里。这个策略你可能看着有些熟悉,在杨广被困雁门的时候,李世民给云定兴出的就是这个主意,看来不长记性的突厥人也确实很吃这套。而李渊的第二个配套策略你看着会更熟悉,在造成一直有援军支援的假象后,李渊大开城门,不设一兵一卒防御,连路都扫的非常干净,看着简直就是在邀请突厥人进城抢劫,就差在大门口贴上‘欢迎光临’了。诸位可能已经把那三个字挂在嘴边念出来了,没错,这招就是名振古今、妇孺皆知的‘空城计’。

李渊客串了一回诸葛亮,用生命和勇气证明了此计不但可以对付司马懿那样的高智商精英,同样也适用于低智商人群。看着敞开大门貌似人畜无害的太原城,突厥人总是鼓不起勇气进去串门,在城外溜达两天之后,抢了点差旅费回家了。

危机解除,虽说有惊无险,可也让李渊和他的小伙伴们认识到,他们要做的事还必须得考虑下这个邻居的态度。今天突厥人是走了不过意义并不大,太原跟他们的地盘靠的太近了,连个缓冲地带都么有,明天再来串个门还是拿他们没辙,这样下去别说征服天下,能不能出太原都是个问题。

刘文静向李渊建议,既然武力不好解决,不如跟突厥讲和,他愿意亲自做使者去协商此事。形势比人强,李渊无奈的接受了刘文静的建议,他修书一封给始毕可汗咄吉世,言辞非常恭谨,希望能跟突厥达成合作关系。

刘文静此去突厥基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虽说他们头脑比较简单可是性格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这几年双方来来往往互相没少欠下血债,能否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刘文静心里是没底的。意想不到的是,在刘文静见到了咄吉世,传达了李渊的书信之后,咄吉世比想象中痛快的多,对合作的意愿甚至比刘文静还要积极。

其实这也是比较好理解的,隋朝内乱咄吉世也想占点便宜,可从雁门回来后,他深感主动出兵中原并不容易,很容易陷入胶着战不说,后面的世仇西突厥也是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扑过来咬他的屁股。所以咄吉世更愿意做天使投资人,投资比较有实力的潜力股,而李渊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咄吉世对李渊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虽然以前常闹别扭,毕竟是熟人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更容易沟通。所以咄吉世跟刘文静愉快的签了合同,正式入股李渊。

为表示诚意,咄吉世还让刘文静带回去他的第一笔入股资金:上千匹突厥战马。冷兵器时代的马匹是高档军用装备,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的,说句寒掺话,那时候人都没马值钱。当刘文静赶着战马回到太原时,所有人都激动起来,不但后方稳固,还多了一个舍得出钱的大金主,而且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四儿子李元吉等人都已到了太原,所有关于起兵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准备完成了,差的只是那最后一嗓子。

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正式向周边郡县发布军事,自称义军,开设大将军府。封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长孙顺德、刘弘基、王长谐、窦琮为军统。同时开仓放粮,安抚百姓。七月初三,李渊举白旗(军旗,非投降)誓众,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开始了。

稍微值得一提的是,出力帮助过李渊的武士彠。在李渊成立的大元帅府中,他做了一名司铠参军。这个位子相当于李渊的后勤物资部主任。跟前面提到的几位带兵的将领地位相比几乎不值一提,而他做的事也只算是小功,不过他不起眼,却也不普通。他的身份有的人知道有的人可能已经猜到了,不过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李渊绝不会知道,这个跟他处的不错的关系户和他两人的血脉,在日后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帝国中,会发生怎么的化学反应。

目标,长安

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可李渊一点也没有轻松,除了喊口号外还有更多的事等着他去做。

在起兵之前,李渊已经跟他一众幕僚们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李渊起兵的目的不是割据自治,而是要夺取天下最高的统治权,所以肯定不能窝在太原,他的目标只能是隋朝的两个中心,长安和洛阳其中之一。

李渊选择了长安。

杨广上台以来格外重视洛阳的建设工作,不但城墙修得非常坚固还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去布防,是很难打下来的。而调到洛阳的兵是从长安抽过去的,这样长安的防御就比较空虚,欺负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

不过李渊手里真正成战斗力的部队仅有三万,此去长安千里之遥,他一走太原也会很空虚,而周围要倍加小心的敌人除了突厥还有隋朝正规军和农民。万一他前脚刚走,后脚人家就把他老窝给端了,想哭都找不到地方。所以李渊觉得临走前很有必要找一个盟友,帮他守家护院。他挑中的这个人,是李密。

李密是这两年最受瞩目的义军新秀,实力没得说,而且李渊跟李密还有更近的一层关系。他们除了都姓李之外,还同属于北魏八柱国之后,有着三代人的交情,还有着共同的事业目标,是最合适的结盟对象。

李渊派使者带着他的结盟意向书试探一下李密的意思,李密那边也很干脆,马上就给了回信。这封信写的相当不客气,本来以两家世交关系,李渊比李密高一辈,而信中李密对李渊的称呼是‘兄’。他同意两家结盟,并很谦虚的称自己为盟主,还要求李渊亲自跑一趟来签署同盟条约,用的修辞和语气好像李渊就是他的一个小弟。

李渊看着这封信,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会心的一笑。李渊直接过滤了信中让人看起来不愉快的字眼儿,解读出两个重要的内容:李密也希望有个盟友跟他分担压力,其次李密有些狂傲了。

诚然李密以落魄之身仅用一年时间就一跃成为当今天下最大的义军首领,确有他狂傲的资本,可革命尚未成功,尾巴翘这么高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情。他狂由他狂,明月照大江。李渊为官二十余载,洞悉人心自有一套,通过这封信,他一眼就看到了这将是这位‘萌主’最大的缺点。

同理,李密这种性格应对起来也是极为方便,只要马屁拍好了,啥事都解决了。李渊又给李密回信一封,表示双手赞同他为盟主,甘愿在他手下效犬马之劳,大大的吹捧一番,然后委婉的表示自己的地盘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亲自上门结盟,暂时可能做不到,希望可以得到谅解。李密看了回信之后,被马屁拍的很舒服,愉快的体谅了李渊的难处,并认定李渊将是他的亲密盟友,此后双方经常书信往来,笔友做的很high。

从这件事可以看到,李密在战场上可称雄一世,而在黑上还远远比不上李渊。千万不要小看厚黑学在史上的地位,这是每一位上位者的必修功课,如果成绩不及格会很容易被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欺负的。

在李密给李渊的第一封信中,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典故‘执子婴于咸阳’做喻。李熟读汉书,不知有没有觉得这个比喻有什么不妥,因为当年项羽跟刘邦相约‘执子婴于咸阳’的时候,项羽对刘邦的称呼,也是‘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