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预感到,意外终究还是发生了,而且张须陀将会通过这场意外跻身到与杨素、史万岁一个梯队的名将之列中(当然比杨素可能要差上那么一丢丢)。
这个意外就是张须陀就任齐郡郡丞两年之后,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东征高句丽之战。
虽然张须陀也因此战被改变了命运,可他并没有像杨义臣一样加入到此战之中一显身手。理由说来惭愧,那就是张须陀还不够随军出战的那个资格。
百万大军挥师鸭绿江开始那惨痛的一战时,张须陀依旧在做他的郡丞,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战争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齐郡的治所,就是今天山东的济南。
守在齐郡的张须陀就是处理日常事务都疲于应付,可是当他看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们,他心中那块地方被触动了。张须陀是一个职,他的性格非常符合他的职业特点,刚烈、有勇略(史书原文),而他也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男人(我说的)。
在看到齐郡的百姓由于饥荒和战乱根本买不起越来越贵的粮食,整日食不果腹时,张须陀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灾荒之年救济百姓本是为官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可当时情况比较特殊,全国的资源都要送往东征前线,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没有上级的命令擅自放粮,很可能就要人头落地了。所以张须陀的一帮同僚们对于城中的难民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他们得知张须陀要做如此疯狂的举动时赶紧跑过来劝他,“你体谅百姓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可至少也要等皇上下令才能做,你一个二把手就敢擅自做主,你活腻歪了不成?”
张须陀看着这些‘好心’劝他的同事们,毅然决然的回复道,“如今皇帝在东征,如果等他来下令,得等到明年去了。而老百姓们现在就饿着肚子,我可以等,百姓们可以等吗!”
“可这是要杀头的呀!你不怕死吗?”
“所有责任我将一人承担,若以此获罪,所无所很!”
每一个字张须陀说的慷锵有力、掷地有声,众人无话可说。毕竟张须陀是出身,大家都文官,跟你讲道理你不听,那你就干呗,反正还是你来背锅。
随后张须陀开始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同时抱着必死之决心向杨广汇报此事。
终究还是张须陀命好,搁在平时做这种忤逆上意先斩后奏的事情,基本都是死定了。可不知是杨广把注意力都放在高句丽身上,还是确实看好张须陀,居然没有处理张须陀,还对他稳定后方的工作非常肯定。
回想一下杨广那喜怒无常,赏罚不明的性格,真是替张须陀捏了一把汗。侥幸躲过一劫之后,张须陀并没有喜悦之情,因为开仓放粮只是缓解一时之急,并不能根本解决当前混乱的局面,他想要为这个国家再多做一些事情。
往常张须陀要做些事一般要等很久。跟史万岁从云南回来他等了八年才赶上杨谅叛乱,从山西回来他等了七年才被分到齐郡开仓放粮,而这一次他是比较幸运的,只等了一年。
大业七年(611年)三月,邹平人王薄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会仙山),首次举起了反抗隋朝的义旗,宣布‘闹革命’。
按照我们现在的历史观念,一般对这种农民反抗和压迫的运动都是持正面积极的态度。不过我觉得不管是全盘否定还是全盘肯定都不是很客观,最好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说,在早期农民军领袖里,很多人可不是什么好鸟,对待老百姓也没有阶级感情,只知道抢劫根本就是一帮职业暴徒加抢匪。像张金称,在攻陷平恩城后,居然城中一万多平民百姓,要说他什么好话我实在是说不出口,只能说他落在杨善会手里,真是活该。
王薄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类似的角色。
王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不但是举起反抗旗帜最早的人,也是反抗隋朝决心最彻底,意志最顽强的人。不论他面临多么严重的危难局面,哪怕是被压在地底下,也能从地缝里钻出来继续他的抗隋大业,人送外号‘义军小强’。
在事业初期,王薄还是很风光的。由于他站出来早,宣传口号又很得人心(无向辽东浪死歌),所以很快聚起了几万人的队伍。在实力壮大之后,王薄也胆肥了,他冲出了邹平,天天到上级单位齐郡实施抢劫。
看到王薄跑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来祸害,张须陀开始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因为他这个郡丞既不是一把手又不是武官,轮不到他出战,只有坐在一边看戏的份。可王薄同志战斗力比较生猛,齐郡派出去几波官兵都被他打了回去。
张须陀终于坐不住。小小居然如此猖狂,当我大隋无人了么!
时隔八年之后,张须陀再次披上盔甲跨上战马出战。虽然距离上次上战场时间长了点,可这并不影响张须陀的勇猛。事实证明,王薄欺负下其他的无名小将还可以,一遇到真正的立马就不行了。
经过数次交锋,吃了大亏的王薄,赶紧回撤。他意识到齐郡的这位张将军真不是一位好惹的主。天下何处不能抢劫,我躲着你总行了吧,王薄想转战到隔壁的鲁郡。
这是个挺好的策略。当时山东的官员们对义军的态度都是避之不及,只要别在我的辖区闹事,你们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捅破天我也不管,这也算是当时山东官场的潜规则。
根据这个经验,王薄觉得可以避开这个张须陀的锋芒,我出了你的地盘,你总不能跟来吧。
可张须陀才不管你什么‘潜规则’那一套呢,就是跟你杠上了。你到哪我就到哪,不干趴下不罢休!
王薄跑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张须陀还是紧追不舍,他有点晕菜了。赶狗入死巷、抓贼用铁网,你这是要跟我不死不休啊?王薄怒了,在跑到泰山之后,索性停下来不跑了,他要绝地反攻。
俗话说穷寇莫追,还是有道理的,王薄猛的一掉头弄得张须陀一愣,让他稍微占了一点小便宜。可以王薄的本事也就是如此了,等张须陀稳住之后,马上又杀的王薄丢盔卸甲,一场战斗下来被消灭了数千有生力量,数万人的队伍全都被打散了。
张须陀实在太能打了,王薄也没有办法,他收拢了一万被击溃的散兵无心再战,只能再度逃跑,希望北上渡过黄河能够避开这个杀人不偿命的猛
陆路、水路王薄全试过了,如果有条件我想他可能更需要的是飞机,因为等他跑到临邑,又被张须陀给追上了。
这一回王薄的部队又被灭了一半,不过他还算激灵,在乱军之中总算是逃了出去。张须陀斩杀五千叛军,得胜而还。
这一战对王薄的教训应该够深刻了,不过作为‘义军小强’,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职业造反专家)。躲过一劫的王薄内心被愤怒填满,他发誓要向张须陀复仇,不过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对手是怎么可怕的敌人。
这是张须陀开启他平乱之路的第一战,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的名字将是所有义军领袖的噩梦。
农民军血泪史
王薄同志永不服输的精神还有令人惊叹的组织能力,绝对是应该赞许的。
在栽了这么大的跟头,主力队伍全部被打散的情况下,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又重新把队伍拉了起来,而且实力还更胜往昔。因为他不但带起了自己的队伍,还联合另外两位颇具实力得义军首领孙宣雅和郝孝德,组成了反隋联军,总兵力高达十几万人。
实力膨胀之后,野心也跟着一起膨胀起来,王薄认为自己报仇的时机到了。他和孙宣雅、郝孝德开了个座谈会,商量一起杀回齐郡。
联军刚刚组成,孙、郝二人也不愿意驳斥这位合伙人和老大哥的面子。打哪不是打啊,就听你的好了。
这也是由于孙宣雅和郝孝德没有领教过张须陀的厉害,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这将是让他们后悔终生的决定。
大业九年(613年),在王薄挑头下,这支十几万人的联军开始向齐郡的下属单位章邱进发(今山东章丘)。这几年孙宣雅和郝孝德都各自在山东打出了自己的名堂,所以他们认为拿下小小的章邱不在话下,开始进攻之前都是大张旗鼓,唯恐隋军不知道他们的军事行动。
张须陀早早就知道了王薄他们的计划。虽然面对敌人绝对优势兵力,可性情火爆如他当然不会选择防守,而是带领自己两万名骑兵主动进攻。在张须陀进攻之前,他甚至还联络水军给他提供帮助。请不要误会,他请水军不是来帮他对敌,而是要防止敌军逃跑…
对方联军好歹也是十几万人,数倍于张须陀,可他想的居然不是怎么打败他们,而是想怎么才能让他们别溜了…张将军果然是有性格的人呐。
敢干这种事,张须陀可不是靠他的狂傲,而是靠他的实力。在张须陀和他的两万骑兵到达章邱之后,果然如狼如羊群,几下就把见过点世面的王薄和没见过世面的孙宣雅与郝孝德打的目瞪口呆。
这人也太猛了点吧!(王薄版:这人怎么还是这么猛!)
三人再次达成一致共识,还是跑吧。不出张须陀所料,三人选的逃跑路线正是水路,而迎接他们的,是隋朝水军大将周法尚。
战斗再次陷入没有悬念的,三位义军首领能够混迹这么多年,本事真不是盖的,在乱军之中居然全部都逃了出去。不过代价也是巨大的,号称‘小强’的王薄被打的陷入了数年的蛰伏期,而孙宣雅跟郝孝德在这一战被张须陀吓破了胆,只敢在黄河以北活动,终生都不敢回山东老家。
这一战让张须陀长足了面子,他的英勇善战的名声传唱一时,甚至还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这段时间凡是跟杨广面前立过战功的人都没吃到什么好果子,可他得知张须陀的事迹之后非常高兴,不但大大褒奖了张须陀,还命人把张须陀本人连同他的事迹画成连环画给他看,简直成了张须陀的粉丝。
同样是平叛名将,杨广之对张须陀采取跟杨义臣截然相反的处理方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张须陀没有什么背景。根据杨广以往的经验朝中有点背景的人比较危险(杨素、杨玄感),所以对这些人杨广总是会多个心眼儿,而对没有背景却有能力的人,杨广就会非常欣赏,因为他们不光能干活还很安全,这一点张须陀很对杨广的胃口。
而能得到皇帝的奖励和赞许,张须陀也感动了。为官二十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所以他立志要为国家贡献终生,死而后已(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王薄的联军干掉之后,山东的农民军活动一下子陷入了低谷,张须陀一度成为让各路义军闻风丧胆的人物。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大哥级的义军首领不敢惹张须陀,可还是有一个小一号的义军首领打起了他的主意。
既然现在张须陀的名声这么响,我要是把他干掉了,那我的名号不就打起来了。没准还能跻身成一流势力老大,统领群雄,走上人生事业的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动这个心思的人,叫裴长才。在各路义军之中,裴长才的实力不是很够看,只有区区两万人,刚够王薄联军的一个零头。可是裴长才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王薄联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动作太大,让张须陀早有防备,他知道打仗要出其不意,所以下手之前没有透漏出一点风声,等到了目标地区历城(今济南历城区)之后,才突然发起攻击。
裴长才的策略确实有效,仓促之下张须陀确实没有时间集合他的队伍,当时他的全部兵力除了他自己只有五名亲信骑兵。
按照正常的反应和逻辑判断,张须陀应该赶紧回家搬救兵摆开架子再跟裴长才干。而按照张须陀自己的反应和逻辑判断,就是上去干!
他带领自己的全部兵力,向裴长才的部队发起进攻!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两万除以六,如果运算没有错误,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三千三百三十三点三三(只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张须陀和他的五名手下,最保守的估计每个人将面对三千三百三十三个敌人。
郑重声明,本文所写内容不是剧本不是小说,而是以史书正文的记载,翻译成文。如有任何疑问,可自行翻阅《隋书?张须陀传》,或是找原文作者投诉,本人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这种人数差距也敢冲,张须陀真爷们是也!
裴长才一看正主儿来了,马上下令手下停止攻城,转而围攻张须陀。两万人包围六个人,这个比例实在是大的吓人,据记载包围圈有‘百余重’。张须陀一陷进这人海茫茫的包围中,眼睛看到人基本都是敌人,在激烈的交锋中他身中数次重创,可是他依然没有畏惧,反而越战越勇(身中数创,勇气弥厉)。
按照常理推断,张须陀应该死定了。他虽然猛,可毕竟不是梳着大背头把裤穿在外面的,以数人之力对抗万人级的大军而且是短兵相接,就算不被剁死也得累死。而且裴长才这两万手下,哪怕是有百分之一装备了远程武器,都不需要弓箭,就是用弹弓射石子儿也能把张须陀给埋了。
不知是裴长才装备不足,还是他想抓活的,张须陀虽受重伤却依然在战斗中活了下来。历城中的援军也被张须陀的勇猛所感染,冲了出来加入战斗。张须陀这几个人都搞不定,更别说新来大批隋军了,裴长才认怂开始退却,突出重围的张须陀指挥着隋军开始反攻,裴长才大败而去。
激动人心的历城之战就此结束,张须陀成为了无敌的象征。齐郡周围再也没有敢冒刺儿的,然后就轮到周边的军开始倒霉了。
数月之后,张须陀击败正在围攻北海郡(今山东益都)的郭方预、秦君弘联军。第二年打散了盘踞在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的左孝友及其一干部下。
在这一时期,张须陀的威名传遍了半个中国。
毫无疑问,在这一时期隋朝诸将中,张须陀的表现是最抢眼的。可他从朝廷领到的奖励,却有点对不起他立下的功劳。
干掉左孝友之后,张须陀被擢升为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这个称号看起来相当霸气,实际上只是职责被扩充了,即朝廷正式命令张须陀不光齐郡的义军他要管,周围这一片的义军也归他料理。而正儿八经的职位也有改动,他从郡丞升职为通守。郡丞是副手,通守也是副手,唯一的不同就是从小副手变成了大副手。
杨广实在不是一个值得替他去卖命的老板,帮他干了这么多活,奖金都不愿意多发,可是张须陀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工作。
在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义军首领卢明月带兵十余万屯居祝阿(今山东禹城)。卢明月并非是山东本地人,他老家在涿郡(也就是人),此次前来山东主要是想会一会正当红的隋朝名将张须陀,如果可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感情,一起过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