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玄幻魔法 > 隋唐风云 > 第253章出力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雁门之围

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初三,杨广按照先前北巡突厥的规矩,带着文武百官、后宫家眷还有和尚道士杂技艺人等等十几万人友好访问咄吉世。并按照惯例,向咄吉世送出了一份诏书,让他来迎接自己。

杨广虽然对咄吉世很关注,但他把他们之间的矛盾想到还是有点简单了。

此时咄吉世的实力远非染干时代那么羸弱,随着隋朝国际影响力飞快下降,咄吉世重新掌握了中北亚的控制权,他手中的‘控弦之士’达百万,也就是能骑马会射箭的人,就有一百万,这是突厥自立国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是非常恐怖的力量。

在接到杨广的通知之后,咄吉世立即行动了起来,他带出来迎接杨广的骑兵,有数十万人。

很明显这几十万突厥人的态度,并不像杨广想象中的那么友好。

好在隋朝的和亲公主义成帮了杨广大忙。义成公主就是那位杨坚送给染干的媳妇儿,按照突厥人的习俗在染干死后义成又嫁给了咄吉世,家族关系确实有点乱,不过这小姑娘很念娘家的好。在咄吉世出兵之后,她以更快的速度向杨广报了个口信,让他赶紧跑。

收到义成的消息后,杨广大吃一惊,急忙往后撤。

杨广的反应还算及时,可惜咄吉世反应比他更快,八月十二日杨广刚跑到雁门,十三日咄吉世的骑兵就跟了上来。

咄吉世兵多将广,大手一挥几十万人齐头并进,很快就占据了雁门郡的三十九座城池。

这情况坏的简直不能再坏了,因为雁门郡一共就四十一座城。除了杨广所在的雁门城和齐王杨暕所在的崞县,其他全部沦陷。

咄吉世这次基本就是冲着搞死杨广来的,在包围了杨广所在的雁门之后,便下令对雁门城进行无差比射击。

咄吉世射的是弓箭,又不是贫铀弹,个人感觉从城外射进城内杀伤力还是有限的,但几十万弓箭手万箭齐发,那场面还是非常具有威慑力(各位可自行脑补某国产大片)。尤其雁门的城防并没有那么坚固,还有几支箭甚至射到了杨广跟前。

杨广自出道以来,从来没有被逼入如此绝境之中过。在高句丽充其量不过是丢了丢面子(仅仅对他而言),可如今却是真正的命悬一线。这几支箭让杨广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他的大脑基本上已经当机了,只能抱着自己的儿子杨杲哭泣,像一个容易受伤的孩子。

光哭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皇帝没了主意,底下的大臣就一定要想点辙,毕竟谁都不想死。可是大臣们的意见,却很不统一。

宇文述的建议是由数千骑兵保卫杨广突围出去。而苏威不同意宇文述的意见,其一是突围难度很大,其二是自己的骑兵机动性没有敌人的机动性高,冲出去很可能反而被咄吉世抓住或者干掉,风险太大,不如据城死守来的安全。

相较而言宇文述的提议确实有点把问题想的简单了,民部尚书樊子盖也建议杨广留下来,鼓励士气跟咄吉世死战到底。

还别说,苏威和樊子盖的建议,还有有点效果的。

原本这次杨广来找咄吉世聊天,是为了让他出兵帮自己再打一次高句丽,现在反而被咄吉世逼到这份上,也该死心了。杨广向广大军民保证,只要大家好好的守城,他保证再也不动东征高句丽的心思,希望大家精诚一致度过这道难关。而且杨广还许下重愿,只要能过了这道坎不死,所有人都有赏赐,凡是立功的,没品官直接给六品,有品官依次递增。在众人防守的时候,看在后面的不是杨广杀气腾腾的宪兵队而是他的慰问团,只要大家打的认真,慰问团马上就撒钱,现场对付童叟无欺。

在杨大款不计成本的犒劳之下,守城部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他们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因为没有医院),白天干晚上也干(因为有加班费),屡次打退了突厥人的进攻。

可问题是,留下了防守也只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因为雁门剩下的这两座城并没有多少战乱物资储备。

城防物资还好说,大不了强拆几家居民楼,皇帝亲自主持拆迁工作也不怕会遇到钉子户问题。但最关键的是城中并没有多少粮食了,挖地三尺找出来的食物也只够这十几万人吃二十来天的,就算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至多也就能抗一个多月。所以就算现在撑住咄吉世的进攻,一个月之后没有其他支援大家也只能饿死。

必须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杨广的小舅子,内史侍郎萧瑀给出一个很关键的建议,他觉得既然义成公主提前派人通知了咄吉世的不轨行为,那就可以再争取一下她进一步的支持,劝劝咄吉世退兵。突厥的可贺敦在突厥内部说话很有分量,如果义成公主点这个头未必不能化解此次危机。

萧瑀提供的建议很具有参考意义,因为在历史上是有类似的成功案例的,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冒顿围在白登上,就是靠走枕边风路线才得以脱围而出。这么关键的时刻,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是救命稻草,杨广当然要抓住义成公主这条线,他赶紧派人去办这件事。

不过这个主意虽然还不错但义成公主此时并没有随咄吉世出征,还在突厥的老家,远水解不了近渴,杨广必须想办法抗住这段时间差。

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号召大家来勤王救驾。

这道命令并不容易下,号召勤王是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作为皇帝无可奈何之下的最后手段。这无异于让杨广如此高傲的人承认自己治理国家失败到需要别人帮自己才能报名的地步,不到生死关头他不会轻易使用这个大招的。

现在咄吉世的刀已经架在杨广的脖子上,杨广足足考虑了十天,才考虑出自己的面子没有命重要,到了八月二十四日才咬牙下诏,让天下募兵勤王。

既然是大招,效果自当不同凡响。诏书一下,各地郡县都纷纷响应,毕竟能让皇帝欠人情的机会并不多,升官发财也许就靠这一回了,能救下来最美妙了,再不济捧个场也是好的,至少省的杨广被别人救下来,回头找自己麻烦。

在各路积极奔赴雁门的勤王部队中,有两个人表现的尤为格外抢眼。这两位也是即将叱咤隋末的风云人物,正式在本文中偷偷的露了一下脸。

第一个是王世充。此时的王世充还远在江都做一个小小的宫监(主意,不是太监),在得知杨广被围之后,王世充马上发动江都所有能动员的力量远赴雁门。

雁门在今天的山西代县,而江都在今天的江苏扬州,这俩地方的直线距离也差不多一千多公里,也就是说一时半会儿杨广是指望不上王世充来救驾的,之所以说王世充表现抢眼是因为他是前来支援杨广的各路人马里最有‘诚意’的一位。在勤王的路上这位王兄衣不解甲、睡必草席,整日蓬头垢面哭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而且是走一路哭一路,表情非常之悲痛,估计即便是他亲爹被围也不过如此。

正是由于王世充感人至深的表演,才让杨广印象深刻,给他赚足了后期可以争霸天下的资本。

另一位,历史上的名声更是响亮非常,正是李渊的二公子,大名鼎鼎的李世民。

在看到杨广的勤王诏书后,李世民也开始行动起来。李二公子是后面镇场级的牛轰人物,不过在当时他仅仅还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年郎,一无兵二无权,只能应募从军,加入到另一支勤王队伍云定兴的门下。

云定兴乃是隋朝史上第一贱人,他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节操二字,是个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根本就不能指望他可以打仗了。他之所以会来勤王,纯粹是因为他离雁门有点近,不来撑下场面实在不合适才硬着头皮上来的。等见了突厥的几十万骑兵,顿时人就傻了,这个王到底该怎么勤,他也没有主意。

第一次出征,李世民跟了这么个领导,也不全是坏事,因为他虽然无兵无权,却有一样云定兴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脑子。

此时李世民虽然年轻,却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在看清了敌我局势之后,他很快向云定兴指出了他们的优势。

云定兴很诧异,自己兵没人家多(实际情况),将没人家强(仅限他自己),居然还有优势,你确定不是在逗我?

李世民淡定的说,当然有,我们人没他们多,但是突厥人不知道。雁门是我们的主场,皇帝被围他们也不清楚会有多少人来救援,只要拉大旗扯虎皮让他们误以为我们人比他们还多,就行了。

这项计谋的具体操作是白天让士兵们都带上旌旗把队伍拉开几十里,到了晚上就鸣金敲鼓做出一副战斗姿态,让突厥人误以为他们的部队连绵不绝,逐渐从心里上压垮他们。

有这么传奇的军师给出主意云定兴自然依计而行,实际效果确实也很不错,突厥还要分兵防备这股不知数目的援军,雁门守备顿时减轻了不少,他们帮杨广又多争取了半个月时间。

在这宝贵的半个月时间里,义成公主的使者终于赶到了咄吉世的帐篷里。义成的心果然还是向着杨广准备帮这个忙的,而且她劝咄吉世退兵也非常有技巧,没有直接说,而是告诉咄吉世‘北边有急’。

咄吉世围住杨广看起来架势很大,更多的只不过是表表态度,干掉杨广的决心并不强烈,不然也不会让杨广有机会派使者几次顺利的把各种消息传出去。一次出兵就干倒隋朝是不现实的,而现实的是后面的死地西突厥总是对自己虎视眈眈,这次几乎倾巢而出,咄吉世最担心的就是老家被人端了。义成公主传来的这四个字,恰到好处的提醒了咄吉世,后方不老实了。

眼看隋朝的援军越来越多,雁门也攻不下来,咄吉世咬了咬牙放弃了这块鸡肋,于九月十五日退兵而去。

在突厥人撤下包围圈后,杨广命人反复确认,他们是不是走干净了,而不是忽悠他的。直到手下抓来跑的慢点的几千号突厥残兵,杨广才松下这口气。

杨广看着咄吉世渐行渐远的马屁股,恍如隔世。只要咄吉世再坚持一个礼拜,可能自己就要顶不住了,一想到被咄吉世抓到的后果,杨广就是一阵后怕。

这哪里是什么雁门,简直就是鬼门,走这么一遭,杨广也算是死过一回了。

按说劫后余生,就算不性情大变,也该对人生有点新的感悟。杨广如果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做错点什么,洗把凉水脸做个深呼吸,重新振作一下精神,不开玩笑的说,他还是有机会可以把国家重新治理好的。

可惜这个机会还是被他自己给放弃了,毕竟历史里,‘如果’两个字从来都是没有市场的。

李渊崛起

从雁门解围回来之后,杨广确实有所改变。

他变的更不厚道了。

在雁门的时候,杨广曾向守军们不计成本的许钱许官,那时他觉得生命是无价的,花多少钱都划算,不光口袋里的钱花完了,还口头签了很多欠条。可当苏威苏会计给他好好算了这笔账之后,他认为生命还是有价格的,花的钱好像太贵了点。

杨广打算赖账。

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疼,过了河就拆桥的龌龊行为,发生在一个大帝国皇帝身上,实在是太难看了。老臣樊子盖有点看不下去,他说皇帝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现在耍赖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建议杨广不要赖账。

可樊子盖得到的是杨广的白眼,花的是我的钱又不是你的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想造反吗?

樊子盖惊出一身冷汗,他看出杨广是铁了心耍无赖,只能识趣的把嘴巴闭上。

唯一的反对者都保持沉默了,杨广将自己邪恶的赖账计划,果断的实施下去。

仔细翻看一下杨广曾许下的账本,你多少也会理解一下为什么这个曾经扔钱都不知道心疼的败家子儿怎么会突然抠起门来了。

按照杨广的承诺,参与雁门保卫战中,原本够资格授予勋爵的人数,达一万七千多人。要是全部兑现承诺,国家的中低层官僚系统和部队基本全部都要换血了,这个代价实在是太高,财大气粗如杨广也是付不起的。所以他大笔一挥,偷偷的抹了一个零,把一万七千人改成了一千五百人,而且就是这一千五百人的勋位,兑现的时候也是大打折扣,赏赐也是缺斤少两。

削来砍去,杨广总算是把这笔账给对付过去了,他是皇帝下面的小兵们就算不满意也没地方告状去。杨广觉得事情到了这一步,就算结束了。

可是他不知道,有些账,是不能赖的。

大家出这么大力,是为了升官发财奔前程,救了你的命都能说话不算话,谁还会替你卖命?

赖买命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笔账,杨广这一辈子只能欠这一次,等下一次他需要再买命的时候,会连本带利一起还出去。

更不地道的是,杨广不光赖账,还跟一帮在雁门出过力的功臣翻脸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萧瑀。

萧瑀是杨广的小舅子,也就是萧皇后的弟弟。当年杨广自己地位都不稳当也要为另一个小舅子萧旸争取跟妹妹兰陵公主的婚事,可以看出杨广跟自己这几个内弟私交都是非常不错的。萧瑀也是沾上了姐姐的光,在杨广登基之后被委任为内史侍郎参与机要事务。可是萧瑀还不仅仅是凭着姐姐的裙带关系在这个位置上混饭吃的,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萧瑀很好的继承了勤奋好学爱读书的家族传统,不但学识深厚还有涵养,生的更是一表人才,不管是学术还是私德简直都无可挑剔。在雁门之时他敏锐的提出使用安义公主这条线,让杨广最终能转危为安,可见他也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是非常适合做幕僚的人选。

可是杨广还是对萧瑀不满意,因为萧瑀这个人性情有些刚烈和执拗,对杨广做的事情看不惯从来都是直言不讳,而杨广就是看那些喜欢说不中听的大实话的人不顺眼,关系再好不会拍马屁,也要弄你!所以萧瑀倒霉了,在杨广脱困不久,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发配的河池当个郡守。按说当个一郡之守待遇也算不错,可河池那个地方,在今天的广西,在当年从中央被发配到那个地方,简直比发配到敦煌看玉门关还惨。对萧瑀这样关系亲近,还出过救命计策的功臣,这种发配,很没有理智的。

跟萧瑀同时被踢出中央的,还有一位叫杨子崇的大臣,时任候卫将军。这个位置虽然不低不过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杨子崇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杨坚的堂弟,也就是杨广的堂叔。众所周知,杨广的亲兄弟一共就四个,而且全都倒了,隋朝的皇室除了杨广和他的儿子闺女,就剩下这帮宗族亲戚。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一家人呐,可杨广一点没讲情面照撵不误而且撵人的理由还很‘充分’。由于杨子崇在雁门被围之前就屡次向杨广进言突厥没安好心,这个不幸言中的宗族堂叔被扣以懦弱之名被赶了出去。宗族的身份多少比外戚受点优待,杨子崇只是被调到了山西离石做郡守,跟到广西支边扶贫的萧瑀多少还算幸运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