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在战船造好之后,杨广又下令从南方征发水手、等水兵七万多人,隋朝各地所有军队除了保留必要的守备人员,其他全部向涿郡集中。 五月份,令河南、淮南、江南做兵车五万辆运送至高阳(今河北高阳)备用,并征发河南、河北民夫几十万人运送军需物资。 整个作战动员从大业七年二月份一直持续到了大业八年的正月。在这期间杨广共集结作战兵力有零有整总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杨广对这个数字居然还不是很满意,他又算上几十万民夫,再稍微约分一下,最终得出自己有两百万军队的结论。 姑且不论杨广同学的数学成绩问题,单单是这一百一十三万多人的大军,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单方面单次战争出动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不只在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就兵力而言,我们所熟悉的赤壁之战都是小弟级别的,就是人海战术的经典战役长平之战和肥水之战也都甘拜下风。史书中对此都记载‘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不过由于此战的结果实在是太丢国人的脸面,故而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在此准备挑战这个大多人不愿碰触的区域,详细分析一下此战的前后经过。 为什么杨广会这么跟高元或者说跟高句丽过不去,非要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征伐? 要知道在近现代之前,这个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小半岛,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区。现在我们都知道那个地方娱乐业非常发达(仅限其中一半),是当今世界脑残粉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引得无数人顶礼膜拜。其实这个半岛上搞娱乐业是被逼出来的,想搞其他的东西都不是很方便。此处百分之八十的区域都是丘陵和高原,而且气候非常恶劣,很长时间被认为不是很适合人类居住。 在近几十年其战略意义被发觉出来以前,这是个没人愿意去得理的地方。二战之后苏、美瓜疯狂分全世界,唯独这个地方谁都想不起来,最后随便派了两个人(还两个非常会折腾的人)把这个半岛给分了。 甚至这个地方有些统治者想直接并过来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都被无情的拒绝。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杨广非要举全国之力去攻打,到底意义何在? 只是为了单纯的满足他个人的虚荣心。纵观当时隋朝的版图,你会发现大隋的南、北、西三面的国家都是臣服于大隋的,唯独只有高句丽经常搞些小动作口服心不服,这让杨广很不爽。 而且高句丽是杨坚唯一想打但有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对于一直想超越他爹的杨广来说,能够征服高句丽,可以证明他做皇帝是比杨坚要成功的。 当然,主要杨广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区区一个高句丽而已,他觉得自己没理由会输,对他来说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该怎么赢。 所以尽管在备战上一点没有马虎,在部队出发的时候,杨广出于信心膨胀,还带上了一只军乐队。这只军乐队不是用来劳军的,只是为了劳他杨广自己,让他在行军的路上不会那么寂寞。顺便一起带出来的,还有经常陪他畅游天下的妃嫔、百官、和尚、尼姑还有道士等等,品种齐全种类繁多,甚至来拉上一些一直在隋朝混吃混喝的西域的国际友人观战,以壮大自己的威势。 可见杨广不光有信心,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还是非常轻松的,在他看来需要紧张的应该是高句丽。 事实也是如此,高句丽没想到隋朝居然会派遣如此庞大的军队前来进攻,举国上下都非常紧张,所有人都在战与投降中激烈的展开争论。作为高句丽的最高统治者,婴阳王高元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必须承认,高元是这个半岛历史上最杰出、军事家之一。 高元本身非常有野心,在隋朝最强大的时候就敢一直想方设法去摸一下虎屁股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狂傲的家伙。杨坚虽然去讨伐他出师未果,高元还拉的下脸来用非常谦卑甚至是侮辱性的称呼‘辽东粪土臣元’来称呼自己表示服软以换取杨坚的原谅。不要因为用这个耻辱的称呼就瞧不起高元,不用掏一个子儿就就平息了当时亚洲最大国家的滔滔战意,从战略上来讲,高元是完胜的。 高元是一个精明的人,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在这个家伙眼里,根本就没有礼义廉耻、仁义道德,一切都服务于实用主义。 他知道杨广此次来势汹汹是无法善了了,所以他搞定了国内所有的投降派,使全国一直保持枪口对外。 既然战争避免不了,那就战个痛快。 可即便如此高句丽的劣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再有信心也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隋朝的军队实在太庞大了,以高句丽全国的兵力并不能保证所有的防线都有足够的兵力防守,所以高元迫切的需要了解隋朝的兵力分布和进攻路线,已做好最全面的防御工作。 这些情况都是军事机密,正常来说,想搞到这些消息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可这些极重要的情报还是非常迅速的被摆到了高元面前。 并不是高元的情报工作做的有多到位,而是提供这些情报的恰恰是杨广自己。 杨广不是没有参加过战斗的人。平南陈隋军的主帅不就是他杨广嘛,打吐谷浑下令的也是他杨广呀,现在打高句丽他觉得并没有跟以前有什么不同,相反,高句丽的级别还是有些偏低的。在杨广的主观世界里,打仗就是拼个气势嘛,自己的军事情报何须遮遮掩掩,直接昭告天下。就怕你们不知道,就问你们怕不怕? 所以杨广把自己分配出来二十四个军的行军路线全部公布了出来,不但如此据传杨广怕自己的队伍太大、太乱,还让士兵们都带上非常好识别的军记带,这东西类似于领带,上面清晰的记载和佩戴者的部队编号和关于部队以及其本人的一些基本信息,万一有人在这人海中迷路了,按照这些信息可以马上找到自己的部队,是个非常贴心的设计。 可问题是高元他们这些高句丽人,是看的懂汉字。准确点说,在七百多年以后,朝鲜世宗李祹发明韩文以前,这个半岛上的人都是使用汉字作为唯一的文字。也就是说打仗的时候高元他们只要瞄一眼,就知道来的是哪个部队有多少人。 在冷兵器时代,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跟打水战的时候用铁链子把木船都连起来差不多一样危险,都属于作死。 杨广依然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并没有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在诸将出发之前,他还下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军令。 “今天我们出征吊民伐罪,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大家如果没有好好理解我说的意思,胆敢擅自出兵,孤军而战,就算打赢了我也会要他好看。所有的进攻行动都必须至少有三路部队一起攻击,以优势兵力消灭敌人。” 这是充分吸取了当年贺若弼不听从他的调令,反而获取大功让他很没面子的‘前车之鉴’。但如果仅是让部队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是说得过去得,可这道军令的后半段,就让人觉得过分了。 “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勿得专擅。”这意思是部队的令行禁止都必须向他杨广本人汇报,等得到答复之后才可以行动,其他所有部队头领都没有权力命令自己的部队擅自行动。 好吧,我承认这让我感觉杨广不是去打仗,而是在玩一个大型的即时战略游戏。 形势比人强,以杨广的暴脾气如果李渊表现的有什么不满意,分分钟就能把他干掉,所以李渊只能选择忍耐。 机会总是留给肯忍耐的人,李渊在杨广手下忍了九年,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就是看你不顺眼 大业九年(613年),杨广二征高句丽之际李渊被外派到怀远镇督运粮草。然后就赶上同事杨玄感挑事单飞,开始造反。 由于事发突然,杨广仓促之下让李渊去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所谓关右泛指潼关和函谷关以西,大致在今天的陕西和甘肃一代,而杨玄感主要是在洛阳附近闹事,根本没有跟李渊接触的机会。 但李渊万分激动,因为他终于可以正式掌握调动军队的权力(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 在弘化的两个月时间,李渊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还有手里的粮食,安抚了百姓,镇服了当地豪强(大部分是强盗),在杨玄感叛乱期间,关右无战事。 李渊做出了成绩,可并没有得到杨广的认可反而遭到了猜忌。杨玄感叛乱平定之后,杨广的神经变得非常,对平时自己看不上眼工作能力又出色的人尤其憎恶,李渊就在这份名单之中,所以把李渊又叫回身边接着打杂。 有一次杨广叫李渊过来,李渊没有去。倒不是李渊不愿意去,而是他病了在家养身体,不过他忘了跟杨广请病假。不知道情况的杨广很不高兴,碰巧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杨广身边,杨广就问王氏,你舅舅干嘛去了?王氏实话实话,舅舅他生病了。 下属生病了,领导当然要问候一下,杨广就问王氏,那他会病死不?(可得死否)说完也不等王氏回话,便拂袖而去。 王氏赶紧吧杨广的话传给李渊,李渊顿时就吓尿了。很显然杨广这句话并不是善意的问候,以李渊对自己这个表弟的了解,他是真的动了杀心的。 李渊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不干出成绩还好,干出成绩反而要弄死自己,这TM是什么领导?当然他跟杨广是没办法讲道理的,为今之计只能求自保。 从此以后李渊沉湎于酒色,贪污枉法,收受贿赂,天天混日子。 既然你希望我无所作为,那我就堕落给你看吧,我只想活下去。 杨广看李渊一下子老实了,也不再去管李渊,毕竟他也很忙。 大业九年,朝廷的主要工作,是平叛。各地的草头王层出不穷,从山东到山西、从河南到河北、从苏杭到两湖,全部是农民军,杨广烦不胜烦。 为了平叛,杨广下达了非常严厉了法令,如果百姓家里有一个人参加了军,那他们全家的家产都要被查没充公。 有点常识的人都会意识到,这个法令问题很多。民间参加军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一个村子里多少都沾亲带故,如果出了一个到农民军里混饭吃的家伙,其他人都可能受到牵连,而基层从来都不缺乏欺压百姓还想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随便找个理由家里没有造反也说你造反,然后抢你的钱、占你的田、还睡你的媳妇儿,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因为这是‘国家规定的’…被这种烂事儿摊上,换谁谁都得反。 严刑峻法从来都不是化解民间反抗情绪的有力武器,命令下达到全国各地之后,无意外的使局势更加混乱。 杨广从年轻时代起就是一个很老到的家,下达如此混乱诏令,说明他已经有点丧失理智和基本的判断能力。 在这一年里,杨广看到最多的公文,就是战报。一会某某某地农民军被当地军队镇压下去,一会某某某地农民军又把当地军队给干掉了,一会某某某地又出来一股新的农民军,旗号是什么人数XX万。最可气的是,全国各地哪都乱,可哪里又都乱的差不多,还没有值得特殊关照的大哥出现,想集中力量消灭他们也没有重点,只能跟打地鼠一样冒出来一个打一个,冒出来一对儿打一对儿。杨广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处理那些有针对性的事件,这种杂乱无章的形势让他烦躁的不知从哪里开始着手。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杨广最终想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从他出征高句丽开始的,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是因为他攻击高句丽接连失败使朝廷的威严受损,那他把高元干掉,把场子找回来,问题不就解决了! 这是极度自恋的逻辑思维方式,不管是丢面子还是找场子,都是你杨广一个人的事情,关别人鸟事,之所以会造成全国范围的混乱是因为大家不想为不是自己事情白白去送死。现在居然又想整一次,简直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大业十年(614年),二月初三,杨广下令百官商议再次出征高句丽事宜。 大臣们集体共识是,商议个屁啊! 国内的烂摊子都摆不平还去高句丽,粪坑扔石头,找嘛? 可杨广是谁都得罪不起的,所以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一连几天上朝都跟奔丧一样,压抑而肃静,没有一个人肯说话。 你们都不说?我说!召集部队,出征高句丽! OK,你是老大听你的。 二月二十日,杨广召集全国的军队,三征高句丽。 此时再次攻打高句丽并不是明智之举,前两次东征无功而返不说,还白赔上了那么多将士们的生命。士兵也是人,也不想死的这么没有价值,在这次东征的途中,虽然严令禁止临阵脱逃行为,抓到就砍头,可逃兵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加上各地的民兵捣乱,征兵进展非常缓慢。 在杨广的强烈坚持下,终于到了七月份才开始发动对高句丽的正式进攻。 在得知杨广又来打自己时,高元都快哭了。 为了抵抗隋朝的进攻,这几年高句丽全民皆兵,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全用在了打仗上。高元的家底儿本来就不是很厚,打来打去好不容易存的那点私房钱都用完了,现在又来要打,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而这回也是隋军进攻最给力的一次,吃过几次亏的来护儿一马当先一个礼拜就打到了平壤城下。 高元终于受不了了,算你狠,我服了还不行! 高元派出使者,向来护儿投降。和以往不同,这次他是真心实意的投降,高元也想早点结束这场狗娘养的战争。 来护儿不同意。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到高句丽掐架了,他也知道应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但他之前碰了这么多次钉子,也需要拿高元出出气。所以他坚持要将高元抓回去再走。 而随军长史崔君肃觉得这样挺好,既然高元愿意投降,此战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还耗在这里,再造成什么损失,这个责任谁能负担得起? 众将沉思之后,都同意了崔君肃的观点,还是早点接受投降,回家去吧。 第三场东征高句丽,以高元的妥协投降而迅速结束。 杨广得知这个消息后,下令班师回朝,在长安处决了高元送来的叛逃官员斛斯政,祭告太庙以庆祝自己得之不易的‘胜利’。 但他觉得总是少了点什么,他对过来递交降书的高句丽使者说,让高元过来亲自投降。高句丽的使者非常客气,但也坚决的回答,高元不会来。 双方的梁子节这么大,高元可不认为到了杨广的地盘上,杨广真不会把他怎么样,所以投降可以,亲自上门投降不可。 杨广又发怒了,这段时期他的脾气非常不好,他觉得又被高元给耍了。他甚至还想再次出兵。 但这一次,他怒归怒,出征的事情还是不了了之。 隋朝三征高句丽,就这样结束了,不管杨广是不是赢了,他已经失败了。 不管是在国家、民心或是他可怜的自尊心,他都败的异常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