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解围的可能性,观点与苏威一致:“其实大家都有一种担心,就是一旦突厥围解,我们缓过气之后,又要兴兵去打高丽。如果陛下宣布赦免高丽,不再去打它,那大家都会安心,自然会用心在对抗突厥上。” 几乎所有大臣,包括裴世基都劝杨广停止东征,加大对将士的奖励程度,杨广只好同意。 会后,杨广立即按照会议精神,向天下发诏,号召大家来雁门勤王。同时登台向所有军民发表演说,杨广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煽动、精于口头表达的特长,宣布:“只要击退突厥,大家不愁不富贵。守城有功的,平头百姓全部升为六品官员。”这一招果然管用,雁门军民有了杨广的承诺和激励,勇气倍增,全力以赴抗击突厥大军。突厥骑兵只善于在旷野上拉弓射箭,攻城实在不但不是他们的特长,反而让他们十分痛苦。特别是雁门城久攻、城内军民斗志高涨的时候,突厥大军更是一筹莫展。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对突厥更加不利的消息传来,李世民率救援大军已经来驰援雁门,突厥要被包饺子了! 这一招果然管用,雁门军民有了杨广的承诺和激励,勇气倍增,全力以赴抗击突厥大军。突厥骑兵只善于在旷野上拉弓射箭,攻城实在不但不是他们的特长,反而让他们十分痛苦。特别是雁门城久攻、城内军民斗志高涨的时候,突厥大军更是一筹莫展。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对突厥更加不利的消息传来,李世民率救援大军已经来驰援雁门,突厥要被包饺子了!突厥大军围困雁门城,久而无功,在杨广的激励下,城内军民奋起反抗,突厥一点便宜占不着,也觉得没多大意思。 在“应召”前来勤王的各地军队中,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来得最早。 李世民是镇守太原的李渊的长子,当年只有十六岁,正是一个高中生的花季。当时,他的顶头上司是我们的老朋友、屯卫将军云定兴。 这位云定兴先生,是历史上典型的非著名小人。 他其实在历史上“出道”颇早,曾经是前太子杨勇的老丈人兼部下。他的女儿嫁给杨勇,被封为昭训,十分受杨勇的宠爱,其受宠程度远远超过了杨勇的元配元氏(对云昭训的过度宠爱曾间接导致了元氏的暴死)。一共给杨勇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宁王杨俨,平原王杨裕,安成王杨筠。 作为当时的太子的老丈人,云定兴并没有教导杨勇励精图治、为作一个好皇帝而时刻准备着,而是诱导他深入声色犬马。 后来杨勇被废,本来作为废太子的老丈人,能保住命就不错了,更谈不上什么生命。但云定兴看准了一个人、用了一招,就使自己的生命起死回生了。 但看准的这个人是杨广面前红得发紫的宇文述,他对付宇文述的一招是千百年来所有贪官百试不爽的办法:行贿。 云定兴成功地让宇文述成为了自己的知己,甚至宇文述喊他老哥。通过宇文述,云定兴又获得了一份名利双收的工作:为杨广监造兵器铠甲。 云定兴是如此卖命地工作,杨广对他的绩效也很满意。但有一天宇文述对他说:“尽管你的兵器铠甲很让皇上满意,但是,你永远没有机会长官。” 云定兴很诧异地问为什么,宇文述说:“就是因为杨勇的儿子们,也就是你的外孙们还没有死绝啊。” 云定兴一听,立即语气坚决、斩钉截铁又义愤填膺地说:“这般无用的猪狗,你替我转告皇上(其时杨广已经夺得帝位),不杀了他们还等什么!” 有了云定兴的鼓励,这些前太子杨勇的儿子自然都惨死在杨广的屠刀下,他们不知道,这一结局有着亲外公大大的功劳。 要列举历史上最大义灭亲的姥爷,云定兴无疑应该排到第一名。 就这样,云定兴作为杨勇的老丈人,重又获得了杨广的青睐,被任命为从三品的(屯卫将军),重新跃居朝廷重臣行列。我们在面对威胁时,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是保住生命,因为没有任何东西的尊严胜过生命。 比如,面对抢劫,你要做的是把财物给他,事后报警,这样就已经尽了一个公民的义务;面对荷枪实弹的敌人,你已弹尽粮绝、回天无术,这时,你可以投降,你作为战士的荣誉不会因此受损。 所以,面对任何邪恶的东西,硬拼既不是上策,也不符合尊重生命的原则。 所以,我不赞成革命,革命是以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是以千百万人头落地为代价的。这种革命我们坚决不要。特别是,我们无权要求他人牺牲生命,不管是以任何借口,或是为了任何高尚的目的。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忍耐底限,以此影响对手的上限。我们有群众,有,这一切,靠和平斗争可以实现。 我很希望我们D内会有蒋经国式的人物、戈尔巴乔夫式的人物。这是拯救的最佳方式。 自上而下的改革无疑最合适当今,这样可以避免流血,流血,倒霉的是百姓。当然,这不是云老先生最后一次站队,继害得自己的女婿家破人亡、断子绝孙之后,他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杨广在江都被杀,他立即义无反顾地站到了反贼王世充的行列中,又一次被任为朝廷,这一次,他被任命为正一品的太尉。 王世充之所以如此慷慨,也是因为云定兴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逼迫杨广的出孙子、越王杨侗禅位给王世充。 只是,王世充只是个识几个字的山大王而已,他给云定兴先生的这个正一品,既是如真包换,也是个把脑袋挂裤腰带上的职位。不久,王世充被杀,云定兴先生也不知所踪。 估计不是狼吃了,就是喂了熊瞎子,他这种人,不得好死。 不管怎样,现在的云定兴,还是杨广信任的大臣,正作为屯收将军率领勤王在军来救雁阳,治下将领中,还有着真正具有千古一帝潜质的李世民。 但云定兴这次来解雁门之围,兵力并不太强,而对手是有着数十万行动飘忽、倏远倏近的突厥铁骑,如何应对强敌,云定兴也十分伤脑筋。这时,李世民站了出来,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李世民说:“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不可硬拼,您可多带锣鼓和旗帜,虚张声势,让敌人误以为我们兵力十分强大,白天您让队伍打起大旗,数十里不断,晚上则令敲锣鼓,互为声势。突厥听了,必会认为我们大军压境,必会望风而逃。不然,只凭硬碰硬的话,一定是我们吃亏。” 云定兴听了李世民的建议,十分高兴,依计而行,果然,这一妙计让突厥大军十分惊疑,搞不清杨广的援军有多少。正在退与不退之间迟疑不决的时候,义成公主捎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北方出事了。 始毕可汗大吃一惊,北方出事,后院起火,那还怎么打呀? 于是,立即宣布退后,解决后院的事宜。其实,所谓北方出事,是义成公主放出的烟幕。义成公主虽然是突厥的可贺敦,但在心理上,毕竟有着十分深重的汉族情结,她是不会放任老公带兵去打她娘家的。况且,被围雁门的杨广派人绕路来见义成公主,公主一见杨广的亲笔信,书法遒劲、文采飞扬,就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大隋皇帝,就要葬送在蛮夷的手里了? 不行,义成公主想,我得帮他一把。这个他,是指隋炀帝杨广。 于是,她派人告诉始毕可汗,北方有事。 就在始毕可汗已经准备退兵北去的时候,各地救援雁门的援军源源不断地开来,始毕可汗大惊失色,加速退后步伐。于是雁门之围宣告结束。 突厥退兵之后,杨广不敢相信,派人去侦察,侦察之后的结果是,山谷全空,突厥连一匹马都没有留下。 杨广一声,立马来了精神,下令派兵去追。这一支为数两千人的追兵,沿着敌人退却的路线一路追赶,一直追到马邑,才追上了突厥殿后的军队。于是一通砍杀,俘虏了敌人两千多人,满载而归。一共才两千人,就俘虏了突厥的两千人。隋军的战斗力实在不弱啊,杨广十分得意顺便说一句,被俘的那两千突厥兵,实际不是负责殿后的,而是一些老弱残兵,没法跟上队伍的,连走路都困难,被当做殿后精兵给俘虏了。我估计,当时就是派我爷爷去,也一样能俘虏之。 雁门之围,足可与历史上的白登之围相提并论,都是汉族的皇帝被北方的蛮夷围困多日,也都是搞女人的力量才得以让皇帝脱身。 所不同的是,刘邦自白登回来之后,明白目前还不能动匈奴动武,于是历经几代皇帝养精蓄锐,终于在汉武大帝时以卫青和霍去病为大将,却匈奴几千里,“封狼居胥”,为西汉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 而雁门之围,则是隋朝已经成强之末的写照,自此之后,杨广便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无论是北方的突厥,还是东北的高丽,他都已经有心无力。不几年之后,杨广就在江都遇弑身死。 雁门围解之后,这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杨广回到太原,准备踏上这次巡视的回程。老同志、纳言苏威说:“如今贼寇不能迅速消灭,突厥又虎视眈眈,我们的军队人困马乏,您还是早日回到首都大兴去,安定人心,便国家的根基稳固,这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大事啊。” 但宇文述表示严重不同意苏威的说法,他建议杨广绕道从洛阳回去,因为文武百官的亲属多在洛阳。 杨广最初听了苏威的建议觉得有理,等宇文述说完之后,他马上又觉得宇文述有理。于是决定,从洛阳绕个圈子再回长安。 这一年(即公元615年)的冬十月,杨广到达洛阳。看到熙熙攘攘、一片繁嚣的洛阳城,杨广不仅没象以往那样高兴,反而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话:“人还是很多嘛。”说着,下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民部尚书樊子盖。 去年樊子盖就是在这里,一身维系洛阳城的存亡,努力支撑危局,力保东都不被杨玄感叛军所破。樊子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杀人方面非常勇敢,杨玄感被镇压之后,被樊子盖杀掉的“叛党”有好几万。 显然,对樊子盖的这一令名,杨广是有耳闻的。 不过,今天看到洛阳城还是有那么多人,杨广颇有点不以为然,他其实是在无声地问樊子盖:“都说你杀人多,那现在洛阳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杨广在安定之后,决定开始履行他在雁门时的承诺,只是,在质、量和数是,都有了十分显著的减退,樊子盖上书,希望杨广能够说话算数,杨广只是假装不经意间淡淡地问了一句,就吓得樊子盖不敢再说一个字。 杨广说:“怎么?你想收买军心?” 短短一句话,胜似一万句,吓得樊子盖趴在地下,汗流浃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好在杨广并没有继续指责他的意思,等樊子盖趴够了,就放他走了。 但从此,再没有一个人敢向杨广再提履行承诺的事。 既然没有人再提,那杨广就当没有承诺过在雁门立下战功的人,不再封了;退兵有方的人,也不再赏了;特别是曾经答应过大家,不再提远征高丽,但杨广现在又在兴致勃勃地召开军事会议,准备第四次征辽,一听到征辽这几个字,三分之二的人晕了过去。 不仅如此,杨广还把在雁门时建议他停止征辽的大臣贬到地方去,如他曾经十分信任和宠幸的小舅子萧暕,下令他离开京师,即日启程,去到河池郡的父母官,多一天也不准停留。 杨广一旦从突厥的惊吓当中缓过神来,就又开始了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折腾,只是,可供他折腾的资本已经不多了。 因为,天下象一口大锅一样,已经沸腾,在下面加火的分别是:远征高丽、四外巡幸、兴建宫殿、开凿运河、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等。 但杨广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现在,在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大隋朝的多路掘墓人,这些掘墓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暴民(比如前文说的李密所投靠的翟让),另一类是隋朝的地方实力派们(比如李世民的父亲李渊)。 这第一类人,在《隋唐演义》中都被归结为了“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第二类则是在镇压第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 当然,这三十六路反王中,缺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再加上前文已经说过的翟让,正是隋唐史上最著名的暴民领袖:窦建德和杜伏威。 我们现在先来隆重推出一下三十六王反王中第一个出现的:凤鸣王,河北李子通。 实际上,李子通是东海人(江苏连云港),一生之中主要的革命活动也多是江淮一带,根本跟河北扯不上边。 李子通为人豪爽,乐于助人,喜欢打抱不平,乐意归附他的人络绎不绝。这源于他的一个工作风格。这一工作风格与当时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现政权,建立一个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新政权的暴民领袖们十分不一致。 那就是,李子通不喜欢杀人。 在古代,凡是农民领袖,没有谁不滥杀的。这既是长期被压抑者初贫乍富都的心态扭曲所致,也是这个阶级的特点。所以,幻想他义成功后会建立一个先进的政权,或者把这个阶级视为代表先进生产力,都是大脑极度缺氧的表现。他不滥杀就不错了。 可惜,不滥杀的农民领袖基本没有。 我们从小歌颂的李自成、黄巢、洪秀全,无一不是杀人魔王,特别是和李自成同时代的张献忠同志,几乎将四川一省杀绝,不得已清朝才搞了一个湖广填四川,让湖南湖北的人口补贴四川的“亏欠”。象张献忠这样的人我们都歌颂,那我们想建立一个什么想的大同世界? 总之凡是农民领袖,99%都滥杀,而李子通,就是那少而又少的1%。 正只为李子通不喜欢杀人,所以投奔他的人才多。他先与同是暴民领袖的左才相合作,不久,看不惯左才相的为人,弃之而去,转投杜伏威。 杜伏威,就是隋末暴民三大领袖之一的那个人。当时的杜伏威,只有十九岁,但已经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暴民集团的首领,他能于小小年纪,取得不凡的业绩,是有原因的。 他取胜的一个最重要基因就是他有一套团结人的办法,这一办法千百年来屡试不爽,从那时起的暴民,一直到曾国藩和李鸿章用它来维系湘军和淮军,再到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甚至孙文先生也试图用这种办法来组建同盟会之后的中华。 这个秘诀就是:认干儿子,全军只服从一个领袖。 杜伏威选择军中的壮士,共三十多人,把他们全部认为义子。这是个非常壮烈的举动,因为这些壮士中,有的比杜伏威年纪还大。 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有十分精髓的地方,即社会关系的稳定,是建立在人伦基础之上的,大家普遍认为,天、地、君、亲、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父子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你既然一个头磕在地下,叫我父亲,那我们之间就有了父子之实,以后,不管你我社会地位怎么变化,贫富差距怎么变化,甚至敌我关系怎么变化,你都是我儿子,就得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