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玄幻魔法 > 隋唐风云 > 第118章痛苦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长孙晟面无表情地说:“自古以来,天子巡幸四方,各国国君必然洒扫以待。现在,牙帐附近杂草从生,我还以为是因为这种草可以散发奇香,你才把它们留下呢。” 启民可汗这才恍然大悟: “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我们可以看到,启民可汗对待长孙晟的态度,自称“奴”,说自己身上的骨肉,都是大隋朝天子所赐,还说,您对我的教导是您的恩德和我的荣幸啊。表面上看,启民可汗尊敬的是长孙晟,但实际是,是对隋炀帝杨广和整个大隋朝的尊敬;那这种局面是怎么来的呢,还得归功于长孙晟。所以,长孙晟的英名,完全可以与张骞和班超相提并论。 启民可汗在谢过长孙晟的教导之后,立即拔刀,亲自割草。那些突厥贵族和酋长们一看,也跟着一起动手,片刻功夫,牙帐跟前的杂草就会被整理干净了。 紧接着,其它帐蓬附近的杂草都被收拾一空,环境卫生实现了大变样。 长孙晟再一次为国争光。这对长孙晟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已经很习惯于为自己的祖国争取最高利益,同时,他更习惯于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功高不赏。 长孙晟完成任务之后,返回榆林,向隋炀帝汇报情况。 不久,启民可汗还着隋朝赐他的美女——义成公主赶来行宫,亲自朝见皇帝。 就在启民可汗带着老婆朝见杨广的第二天,位据青海的吐谷浑和位于新疆的新昌国同时派使者来朝,他们是看了启民可汗才来朝拜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启民可汗声情并茂地对杨广说:“我受先帝厚恩,不止一次。先帝让我当突厥的大可汗,发还我被俘的人民,帮我重建家园。您即位以后,待我与先帝一样,照顾我们的人民,关怀我们的发展。我所受的恩惠,无法用语言表达。在您面前,我就不是突厥的大可汗了,我就是您的臣民,因此,请允许我郑重其事地向您提出请求,让我带领全体突厥人民,请求让我们改变服装,就象您的隋朝子民一样。”一直到长孙晟去世,隋和突厥的关系还是在他的轨道上。可惜,他死后不久,隋和突厥的关系就破裂了,特别是雁门被围的时候,杨广在城里抱着儿子赵王杨杲哭的眼睛都肿了,才想起来长孙晟了,说,如果长孙晟还长,怎能让突厥如此!上次经多次申请之后,杨广最终同意启民可汗易服,但这次,启民可汗是代表整个突厥民族的。 杨广听了,深受感动,双手扶起启民可汗,但不同意他的要求,说:“你对大隋的忠心,我是了解的,这已经足够,又何必一定要易服?再说,现在瀚海沙漠并没有完全太平,还有征战的必要,不必着急。” 为了表示他对启民可汗的尊重与优待,杨广决定制作一顶大帐蓬,在里面举行与启民可汗的庆祝两国建交若干同年外交酒会。 这个大帐蓬有可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帐蓬,如果手续齐全的话完全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因为这个帐蓬的容量是好几千人。 用巨型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个帐蓬之大了,制作这样一个划时代的帐蓬,非得当世最具才华的工程师不可。确实是,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隋朝首席建筑专家宇文恺的身上。 宇文恺建造的巨帐如此成功,但直接导致了三个开国元勋的人头落地。 这三个人分别是高颎、贺若弼和宇文弼。 在最高领袖杨广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宇文恺的大帐蓬工程十分圆满地竣工。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作,现在的建筑水平高度发达,但要想建造一栋能容纳数千人的大厦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在隋朝。 宇文恺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脑汁,但比他更辛苦的是那些要保障没保障、要回报没回报,而且还有可能被累死、打死或失踪的民工。 总之,大隋朝的皇帝在这个超级帐蓬里成功地接见了以启民可汗为代表的突厥民族的高层人士,并用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他们献上了节日的祝福,因为那一天是七月七日。 各种歌舞团载歌载舞,一片祥和。在这种氛围里,来自各方的外国友人惊诧于中国的地大物博,纷纷拿出自己的牛羊敬献给那位意气风发的隋朝大皇帝。 杨广大为高兴,下令对启民可汗进行赏赐,赏赐的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绸缎,数量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二千万匹。这只是给启民可汗一个人的,不包括对他手下人的赏赐。 赏赐的同时,杨广给了启民可汗以崇高的声望,允许他享受专门的礼仪,要知道,这些礼仪只有皇帝才可能专用的。 比如,允许启民可汗乘坐皇帝专用的车马,使用皇帝专用的乐队,参拜不名,每次宴会时,都把这位少数民族的领袖的座位排在王公亲贵之上。 杨广用帝国多年积累的财富换取启民可汗的欢心,这种不顾自己老百姓的死活、一心只想取悦国际友人的作风遭到了一些老同志的坚决反对。 国务院副总理苏威对他进行劝谏,杨广不听; 全国宗教委员会主任、前国务院总理高颎劝谏,杨广不听。 高颎已经多时不见,我们在此补叙一下这种多灾多难的大家这些年的境遇。 高颎作为隋朝政坛第一人,曾经风光无限,但事实上,早在隋文帝杨坚在位的时候,已经被不待见了。 事情的起因缘于一位绝色佳人。 这个MM就是尉迟明月。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是真正出人才的时候,除了先秦无出其右,那时的士人才是真性情,胡汉交融,后世只能望其后背 乱世一般是这样的,人民遭受离乱,民族大融合,思想大碰撞,文化大融汇。乱世往往在文化方面英才辈出,当然,治也也有文化顶峰,前提是统治者不要给文人戴太多的框框。好人、坏人、忠臣、奸臣,每个朝代都有,但看皇帝怎么用,或是社会风气怎么引导,而且,社会风气是朝廷控制的。 套句诸葛亮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是,用“生不逢时”概括长孙晟的一生,很恰如其分。他早先被隋文帝发掘,对突厥用谋,立下大功,但功高不赏;后来在隋炀帝杨广的手下,功业达一顶峰,却被杨广把大好的局面断送。长孙晟死后不久,他所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建立的对突厥的优势,就被杨广和裴矩联手葬送了。多年前,杨坚因为和尉迟明月发生了临时性感情而被誓死维护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皇后独孤伽罗捉奸,尉迟明月惨死,杨坚盛怒之下,纵马跑进了荒山野岭。惊慌后悔的独孤皇后请两位宰相高颎和杨素去追。追上皇帝之后,高颎对杨坚说了一句话:“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独孤皇后本来对高颎十分看重,因为高颎是她父亲独孤信的喜欢的心腹。但高颎和杨坚说的话最终传到独孤女士耳朵中的时候,后者十分不悦,认为高颎小看她。 杨坚在废掉太子杨勇之位的时候曾经犹豫,征求高颎的意见。高颎站在杨勇一边,说:“长幼有序,岂可废乎?” 已经被杨广的出色演技迷得五迷三道的独孤皇后闻知十分愤恨高颎,认为这是在和她和杨广过不去。从此,杨坚再没有从独孤伽罗口中听到一句高颎的好话。 不久,高颎的夫人去世,杨坚很关心他,皇后也说:“高总理老年丧妻,陛下要不要再给他娶个小老婆?” 杨坚就去问高颎,后者说:“我已经老了,回家之后只知读书念佛,至少娶妾,实在不是我想的。” 杨坚感叹一番,只能作罢。 但不久,高颎的爱妾给他生了个孩子,一开始杨坚挺高兴,但独孤皇后说:“当初您说要给他娶妾,他说只知读书念佛,对纳妾不感兴趣。结果呢,他的妾生了个孩子。他这样欺骗陛下,您还要再信他吗?” 于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妻管严皇帝杨坚同志从心里接受了老婆的意见。这个大帐蓬有可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帐蓬,如果手续齐全的话完全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因为这个帐蓬的容量是好几千人。 用巨型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个帐蓬之大了,制作这样一个划时代的帐蓬,非得当世最具才华的工程师不可。确实是,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隋朝首席建筑专家宇文恺的身上。 宇文恺和何稠是两个具有贵族身份的能工巧匠,但他们的东西都没有留下来;而另外一个出身草根的能工巧匠却有辉煌的业绩留到现在,那就是李春和他的赵州桥。只有实干家才能做好皇帝,如张居正,王安石这样的。 是的,所以,一个皇帝,不管有没有才情,只要懂得克制,就一定是个实干家,太有理想未必是好事情。...... 一个热血青年太有理想,大不了多折腾几年,总有明白、成熟的时候,无非浪费几年青春而已;而一个皇帝要这样的话,要有多少天下苍生成为其试验品啊?这一折腾,就把成千上万人的命折腾没了,弄不好还要身死国灭、遗臭万年。是的,所以,一个皇帝,不管有没有才情,只要懂得克制,就一定是个实干家,太有理想未必是好事情。...... 不过,我们的社会现状是,实干的累死累活,加薪的不是他,升职的不是他,出风头的不是他,捞外快的不是他,一到干活,就轮到他了。你不是能干吗?你不干谁干。我们社会的聪明人太多,根本原因我已经找到,不过,还是让它烂到肚子里吧。 杨坚曾经命高颎东征高丽,高颎坚决反对,但杨坚不听,但是派他去了,结果,连瘟疫带大风,带去的士兵死亡十之八九,惨败而回。皇后对杨坚说:“高颎本来就不想去,您非让他去,我就知道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杨坚听了皇后的话,恍然大悟,高颎高啊,我已经告诉你这样做的后果了,你非要坚持,怎么样?不出我所料吧。 看了上面的话,我们不由不想,都说独孤伽罗是杨坚的贤内助,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这样,高颎离皇帝的信任越来越远,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高颎用兵如神、治国有方,但论起心计,实在比杨素差得远,特别是当他面对的是玩心计的专家杨坚父子时,高颎更显得可悲可怜。 不久,高颎又做错了一件事。他辅佐汉王杨谅用兵,杨谅年少,高颎基本不听他的主意,杨谅在高颎的面前,十分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不被重视。于是,贵为亲王兼纨绔子弟的汉王杨谅到父母跟前告高颎的状:“儿子总算活着回来了,差点被他杀掉啊。” 这一状告得十分及时,杨坚从此连高颎的名字都不想听到。 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正在这个微妙的时候,智慧欠缺的高颎的名字又和一个谋反者联系在了一起。 这个人是王世积,他在北周和隋朝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王世积以军功被授以帝国元帅军衔(上柱国),时任凉州军区司令长官。这位地方实力派被诬谋反,夷灭三族。 在审问王世积时,发现一个令人惊惧的现象,据王世积自己说,他所得知的宫中最隐秘的那些信息,全都是高颎告诉他的!而且,还有表明,高颎和王世积存在不正当的经济关系。 于是,隋文帝杨坚大怒,决心问罪高颎高颎即将获罪的消息传来,立即掀起轩然大波,不少大臣出面担保高颎,这些大臣包括大名鼎鼎的贺若弼、斛律孝卿和驸马柳述。 然后,这些大臣等于是在害高颎。出面担保的大臣越多,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杨坚就越恐慌,因为这意味着有大批的大臣不站在自己的一边,这意味着什么?这足以让皇帝哆嗦。 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还算杨坚人道,只是将高颎赶回家去,撤销本兼各职,只留着齐国公的爵位,回家闲居。 而那些大臣们,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他们害了高颎,高颎也害了他们。这些功高盖世的大臣们,被统统拘留起来,最后全部罢官。 过了一段时间,隋文帝杨坚在他的儿子、秦王杨俊府中举行宴会,突然想起高颎,令人叫他来侍宴,即“陪吃、陪喝、陪聊”的三陪活动。 高颎见了皇帝,痛哭流涕,在座的独孤皇后也跟着泪下,但隋文帝则面无表情地说:“我没有对不起你,是对不起你的是你自己。” 不久,高颎被告发了一件惊天事件:谋反。 上次被赶回家也是因为谋反,但那个谋反只是和一个谋反的人沾了边,而这次,是他自己涉嫌谋反。 据说,他被解职回家,他儿子对他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 这一解释犯了杨坚的大忌:“你和司马懿都闲居在家,他韬光养晦,最终夺取了曹魏的天下,难道你也要效仿他?”当杨坚决定惩罚高颎的时候,很多对高颎不利的证据便自动出现在了皇帝的案头,比如有称某神秘佛教界人士对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 又传说高颎向外传播谣言:“十七年,十八年,皇帝有厄运,而十九年则是一个皇帝根本过不了的坎儿。” 杨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当着群臣的面大发雷霆,说:“当皇帝是想当就当得了的?以孔子的万世师表,尚且不会有篡位的企图,那是因为天命不允许啊。高颎的儿子说他象司马懿,什么意思?你也想象他一样篡夺曹魏的江山?”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