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九十六章 北巡的指向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盛世?

朱允炆冷冷一笑,随手将奏折丢到旁边。

后世数十年的努力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盛世,无数人还生活在困顿之下,一个个浑然以为到了盛世,一冒出来个表现生活苦的电影,都会有无数人敲键盘说卖惨,却不知道现实远比电影更惨。

后世都无法实现的盛世,在自己手里四年就实现了?

开什么玩笑。

朱允炆对于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溢美华章还糊涂不了脑袋,看似被迷乱了眼,实则不过是一场顺势而为的“阴谋”。

下江南微服私访之后,朱允炆被众多官员“说教”了无数次,不少官员奉劝皇上守在京师,莫要到处瞎逛,有些没情商的家伙甚至直接说朱文奎还小的话,这就是不怀好意,诅咒朱允炆挂在外面咋办了……

总而言之,许多官员是不希望朱允炆外出微服私访的,尤其是不打招呼的出行。

这也可以理解,后世领导视察还需要提前三天打个招呼,搞搞卫生,背背台词,串串话术呢,这皇上出去,怎么也得提前一个月打招呼,给人家准备时间嘛。

即便是打招呼,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朱允炆离开京师,理由也是正当的:

浪费。

不光明正大,微服私访吧,地方不放心,万一不小心招惹了,这官服就需要脱了,弄不好还需要换个居所。可如果公开巡游吧,地方又不能不招待,招待就得花钱,就得拿贡品表忠心。

平日没办法巧立名目收税,但如果皇上来了,官员以孝敬皇上的名义给百姓、士绅要点土特产,没土特产的交点钱,是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哪怕是被御史、安全局知道了,也不怕嘛,我们是为了皇上大人,出发点是好的啊,难道说你们御史、安全局的人不想让皇上好过?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但在内阁大臣看来,与错误判断盛世来临相比,多花点钱让朱允炆巡游一次更重要。毕竟北巡一次,有助于朱允炆更清醒认识到大明百姓的生活现实,知道还有很多事要做,继而奋发图强,勤于政事……

朱允炆看到了黄观的奏折,对行礼完毕的解缙笑了笑:“这件事你办得很不错。”

解缙会心笑了。

一个隐晦的计划需要一个配合者才能执行,而负责配合朱允炆的正是解缙。

早在四月份的时候,朱允炆就想北巡,但考虑到朝臣反对,不得不制造出沉浸于“盛世”,继而怠政的假象,以方便大臣主动提出来让朱允炆北巡。

解缙从中不着痕迹地引导,并在最后关头决定了出行的方向,确实瞒过了郁新、茹瑺两个老政客,至于陈迪,他的智慧还想不了那么远。

朱允炆抬手,身后扇风的侍女退后两步:“黄观的奏折朕批了,朕北巡之日定为八月十六,告之扬州、淮安、凤阳等地,北巡一应用度无需地方,没有传召官员不得离开治下之地甚至是衙署迎接,不得借机收敛钱财,设置宴请,违旨者决不轻饶。”

解缙连连点头,这笔钱户部还是出得起的,不花地方件好事。

朱允炆安排妥当之后,便回到了坤宁宫,看着有些失落的马恩慧,不由左右看了看,让侍女退了出去,道:“皇后这是怎了?”

马恩慧将头转向另一侧,有些埋怨:“上次皇上出京师,带宁妃去了江南,这次皇上打定主意北巡,打算带哪位妃嫔去?”

不等朱允炆说话,马恩慧又嘟囔了句:“带谁去都与臣妾无关,只不过这一次又要出去多久?若再如上次出现点大事件,又该如何?”

朱允炆知道,马恩慧说的大事是齐王叛乱,当时马恩慧也听闻到了消息,胆战心惊地熬到了水师船队大胜。对于她而言,当时是紧张与畏惧的,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也没有,只能在不安中等待。

“这次北巡事关重大,可不是陪谁散心的……”

朱允炆有些无奈。

马恩慧哼了一声,有些苦闷。

朱允炆笑着坐在了马恩慧一旁,道:“朕还没有带皇后出行过,不妨和朕一起北巡吧?”

马恩慧心中开心,但也知道这不可能,听说过皇上巡游带宠妃的,还没听说过巡游带皇后的,皇后母仪天下,自然不能和宠妃一样比来比去。

“算了吧,皇上答应过淑妃句容省亲,陪宁妃回过杭州,这次既然是北上,那就带贤妃去吧,他是凤阳五河人氏,去年凤阳府遭灾,贤妃一直挂念着,却也没提出来过。”

马恩慧体谅地说。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贤妃跟着北上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并不妨碍皇后一起跟着。”

马恩慧坚定地拒绝了:“臣妾是皇后,这后宫事繁多,总需要管着,可走不开。”

朱允炆起身,走到桌案后坐了下来,摊开一份舆图,目光盯着北平的方向,道:“朕听说燕王妃入宫了,有什么事情吗?”

马恩慧叹了一口气,瞥了一眼朱允炆:“皇上明知故问吧,北平燕王府毁于烈火之下,好端端的宅子就这样毁于一旦,燕王妃自然是来诉苦的。”

王府毁于一场大火,如此大的事不可能不惊动朱允炆。

朱允炆淡然地笑了下:“这事怪朕,若不是朕让燕王将家眷与仆人都带到京师,北平燕王府也不至于缺人照料,以至于大火起时无人发现,火势太大,烧毁了诸多房屋。”

马恩慧有些无奈:“夏日天干物燥,总还是容易走水,这事可与皇上无关。”

朱允炆眯着眼,真的与自己没关系吗?

不,有关,这把火是自己点的。

既然朱棣不待在北平了,那北平城里面的燕王府就没必要存在下去了,直接让朱棣搬家不合适,还容易过早暴露自己迁都的计划,无奈之下,只好先放一把火,把燕王府给点没了,一了百了。

虽然这事办得有些二百五,但至少解决了问题,朱棣也没理由念想北平了,想出差去北平住几天都需要找其他地方了。

考虑到朱棣毕竟少了一处房产,朱允炆又在南京给朱棣置办了一处房产,还是在城外山明水秀的地方,以这种方式,收回了朱棣在北平的府邸。

内阁大臣包括解缙等人都以为,朱允炆的北巡只不过是去凤阳府给老老朱扫墓,顺便看看当地百姓,但没有人知道的是,朱允炆可不打算到了凤阳就停下脚步。

这一次北巡,凤阳连中间都算不上,朱允炆打算一路向北,去看看疏浚会通河的百姓,打算去塘沽看看市舶司,而终点则是北平城!

这一次北巡,直接关系着未来迁都事宜,关系着朱允炆对大明未来的规划与安排,可不是陪哪位妃子游山玩水或陪哪些大臣视察民情那么简单。

朱允炆很清楚,南面没有足以灭亡大明的敌人,大明的主要敌人都在北面,鞑靼、瓦剌,包括现在还窝在东北打渔的女真!

这些才是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威胁,而想要避免轻易覆灭,迁都北平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设想下,如果历史上朱棣没有迁都北平,在土木堡失败之后,大明的官员在南京知道了皇上被俘,主力被歼的消息,他们会怎么办?

会汇聚所有的力量与战力到南京,会沿江不妨,而眼睁睁地看着北面的山河毁在蒙古铁骑之下,彻底沦为南宋的境遇。

哪怕是京师的人想要战斗,那也得集合力量向北,可等也先到了北平城下的时候,估计可以看到大明军队入北平城的影子,这些新兵蛋-子与二线、三线战力,没有经过严苛的训练,怕是挡不住也先的大军。

考虑到当时于谦的重要性,他估计是需要留守在南京的,谁坐镇北平,谁来与也先决战?一旦北平失守,江北哪个城池还能挡住也先的屠刀?

南京太南,对抵御北方强敌没什么好处,一旦需要动用大军,仅仅是路程一项就足以减去多少战力?一旦前线需要支援,这边刚到山东,那边城关已经被攻破了,还支援什么……

从战略与全局考虑,大明,不,是任何中原统一王朝的国都,都不适合待在南方,只适合待在北面,像是长安、开封、北平等地。

如此多前辈这样选择,除了考虑这些国都之地的安全外,一个重大的考量,就是抵御游牧民族。

最短的路径,最强劲的攻击。

如果把路径拖太长,迟早会出大问题。

朱允炆清楚迁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一旦提出来必然会引起满朝轰动,乃至无数人反对,所以,此时蛰伏了迁都的想法,以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机会。

北巡,是一个吹风的机会。

朱允炆决定向北,至于监国,自然是交给太子了,当然,他就是个摆设,真正办事的是内阁大臣陈迪、郁新,至于解缙、茹瑺、杨士奇、杨荣、徐辉祖、朱棣……那是需要跟着一起北上的。

就在朱允炆敲定北巡名单的时候,一场决定中亚命运的对决,一场关系着一个人荣耀,一个人耻辱的战斗即将开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