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避难区人口减少的原因有许多。或是居民间纷争;或是肆虐的瘟疫疾病夺走他们的生命;或是恶灵游荡;或是人们逃出避难区;或是怪异、异人族群袭击避难区掳走居民。毕竟对于那些怪异族群,维纳避难区犹如一座取之不竭的美味“罐头工厂”——只有打开罐头的过程稍微费劲。但这并非避难区人口减少的主因:或许每天近千人消失里有三分之一因为它们,但还有三分之二因为其他。“这里就是我的办公室,也是我的住处。”马特乌斯示意客人们随意参观,继续说道:“避难区每天都在收缩,但人手仍然不够,其中最可怕的是瘟疫,它直接影响了维纳这具残破身躯向手脚输送血液的速度……”在此之前,维纳避难区处理怪异与尸体的方式是:知悉状况,赶到地点,清理污染瘟疫诅咒,返回处理下一个任务。虽然避难区人手不足以保护他们,通常时候只能收敛他们的残骸,但有时也能及时赶到——但从瘟疫出现开始,原本稳定的状况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处理环节变成知悉状况,赶到地点,清理污染瘟疫诅咒,带着污染瘟疫诅咒回来,前往下一个任务。或者知悉状况,赶到地点,提防瘟疫,清理污染瘟疫诅咒,驻守原地清理瘟疫,返回处理下一个任务。这些由怪异或尸体带来的瘟疫延误骑士的清理速度,延期清理让瘟疫更加频繁出现在居民身上,爆发的瘟疫让骑士清理速度更加缓慢……“我们统计人口的方式是收缩速度……出现空余房间居民们就会向内搬迁,这勉强能减少瘟疫和死亡出现的频率……”唯一能算得上“好消息”的,是维纳避难区的死亡人口正在下降……尽管仍能悲观看待:每天死亡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在增加。这些都写在马特乌斯寄来的信件里,但无论残酷还是绝望都没此刻交谈与看到的这么细致。马特乌斯视线跟随离开沙发的陆离停在窗前,看着他掀开窗帘。没有风景,冰冷岩壁阻碍了全部视野。“在这边。”马特乌斯离开他的座位,走到相隔窗边拉开窗帘。幽暗溶洞中延绵着犹如旧日时代的精致房屋,居住这里的人还有闲暇在街道游逛。毕竟这里是内环的内环,真正贵族与政客居住之地。“内环居民死亡率很低吗。”陆离问。“是的……除非恶灵闯入内环。最严重的死亡事件是半个月前一支骑士小队带回瘟疫引起爆发,63名居民因此惨死。”这些陆离在那天的报纸上看过。陆离注视“街道”闲逛的人们,安静听着背后响起马特乌斯的叹息。“只要旧有秩序存在,他们就始终把持着权利与利益……”“汝是市长,为何不将他们驱逐?”扭曲身影问。“尊贵的女士,因为不是他们选择了权利,而是权利选择了他们。”马特乌斯微微俯身说。
扭曲身影听不懂,于是将视线落向陆离。“秩序由他们建立,也由他们把持,他们因秩序享受优渥,又因享受优渥得到秩序,就像瘟疫带来的恶性循环。”陆离解释道。艾琳娜形象的扭曲身影眨了眨眼。陆离说得更加直白:“一个人拥有知识就会拥有权利,得到权利让他更容易获得知识,知识继续反哺权利,形成良性循环。”谷妇如果这是人与人的战争,或许人们能依靠自己得到权力,但这不是。维纳避难区即幸运又可悲。可悲的是它无力阻止每天都比前一天更虚弱,幸运的是它一直未被异神级别的怪异入侵。如果有邪神与其眷属仆从进攻维纳避难区,他们几乎不可能抵抗。等到光明之地支援赶来,避难区早已成为怪异乐园。马特乌斯结束悲观话题,将楼上的客房分配给陆离他们。无论安德莉亚还是海姆格鲁号都需要时间。即使维纳避难区所有维修工彻夜工作,也至少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期间陆离他们将留在马特乌斯的宅邸,等待维修结束。不过这时,马特乌斯邀请陆离观看一场“戏剧”。……议会未因维纳不冻港躲进地底名存实亡。它仍把持相当重要的权柄,甚至在枢密院解散后重要性不减反增。只是议会难以夺走当地市民眼中威望仅次于陆离的马特乌斯市长的权利。陆离来到维纳避难区几个小时后的正午,马特乌斯以市长身份召集众议院前往议会大厅。卷发未干的巴克披着浴袍,懒散地靠近座椅:“市长先生,什么紧急事让你把大家都召集过来?”马特乌斯平静叙述说道:“还是上个议案。陆离阁下会帮助我们,他的盟友蠕虫们不日将抵避难区,为我们开辟避难区深层。”“什么?我们不是已将该法案暂时搁置?”“因为我觉得是时候重启了。”马特乌斯回答。议会大厅回荡起细碎的交谈与议论,少数人保持安静,多数在与身边其他议员交流,以及向马特乌斯表示反对。然后他们看向与马特乌斯相对的圆桌另一端。达维·戈多伊。议会元老,整个议会甚至整个避难区也找不到比他更年长的老人了。披着毛毯的达维·戈多伊在大厅恢复安静后,迎着注视,用符合他年纪的苍老语气缓慢说道:“市长先生,我们理解您为这座城市和避难所付出的奉献,但这座城市不属于您一个人,也不属于这里的20名议员……”“所以才要这么做。维纳不冻港还剩下八万七千人,离减少一半还要一个月还是两个——”砰砰——达维·戈多伊突然不耐地拍动桌面,无礼地打断马特乌斯。议员们因他的发火噤若寒蝉,空旷大厅因此寂静。“我们是秩序的建立者,维持秩序是我们的职责。任何人的任何议案都需要经由议会三分之二人同意……”达维·戈多伊耷拉眼
皮的浑浊双眼注视圆桌对面的身影。“这是必要程序,马特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