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六百四十九章 贾珩的三杯酒,班师回京!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挽天倾!

淮安府,清江浦

在贾珩召开几次抗洪、表彰内部大会后,让军士休整两日,即行开拔。

这一日,清江浦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一场连绵梅雨过后,天穹宛如碧洗,空气中似乎都充斥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大批百姓站在府城街道之上,从河道衙门之前一直排到淮安府城北城,而淮安府知府衙门的差役以及京营的中护军已经沿路警戒,维持秩序。

其实,这几天分散在淮扬、淮徐等府县各地,驻修河堤的京营官军,也陆陆续续收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送。

永宁伯来了,来了!

不多时,围拢的百姓喊了一声,顿时人群骚动起来,翘首以望。

此刻,就见官衙檐楼之下,一位蟒服玉带的少年武勋,在一众锦衣府卫的簇拥下,出了官署,其人剑眉朗目,风采绝伦,此刻立身在廊檐下,目光温煦看向一众相送的淮安府百姓。

这时,果勇营参将蔡权从远处而来,抱拳道:节帅,大军、辎重已在城北列队而毕,随时可以出发。

贾珩点了点头,道:有序开拔。蔡权抱拳应命。

就在这时,一个锦衣亲卫从远处而来,快步近前,高声道:大人,内阁赵大学士与两江总督沈大人,江左布政使徐大人,漕运总督杜大人,已携带扈从在北城城门相送大人。

贾珩闻言,对着一旁的翰林侍讲学士徐开笑着说道:两江的官员相送,本官还以为他们都只当不知呢。

徐开也开着玩笑说道:永宁伯,这是官场例行之仪,赵阁老他们这些礼数还是知晓的。

这位翰林侍讲已经决意留在地方为官,这次随着贾珩回返开封以后,就前往汝宁府上任知府。

贾珩点了点头,笑道:走,去见见。

在淮安府近月,以超品武勋、天子近臣,军机辅臣的身份,携数万京营大军,对包括内阁大学士赵默几人都进行了压制,这几人多多少少都感受到他的作风强势。

这时,锦衣千户刘积贤牵过来一匹马,立定身形,相请道:都督,上马。贾珩点了点头,接过缰绳,动作利落地翻身上马,一手拽过缰绳,笑道:诸将听令,向北城门行去。

得令。众将齐声应着。

就这般,锦衣卫打起得中军大纛,连同身后一队队如林旗幡,在摩肩接踵、翘首垫脚的百姓注视下,贾珩在大批京营将校、锦衣府卫的簇拥中,浩浩荡荡前往淮安府城北城门。

永宁伯。

周围的百姓开始齐声欢呼,也开始向着淮安府城城门口聚集相送。贾珩在马上冲着百姓摆了摆手,倒是没有取下官帽。

此刻,淮安府城北城门,内阁大学士赵默、两江总督沈邡、江左布政使徐世魁、漕运总督杜季同以及漕运衙门的巡漕御史等相关属官,淮安府知府衙门的官员还有一些士绅都前来相送。

不管先前生了多少龃龉,如今河道衙门抗洪一事圆满结束,而贾珩今天领兵离开淮安府,这在整个两淮官场还是欣然乐见的。

内阁大学士赵默此刻与两江总督沈邡坐在凉亭中,两人品着茶,神色不一。

沈邡放下茶盅,两道瘦眉下,苍老精明的目光投向对面的老者,道:赵阁老,朝廷的圣旨让齐大学士就地讯问户部两员,查察倒卖官粮一案,阁老以为如何?

赵默面色郁郁,心不在焉道:本官看了邸报,京里是这个意思。

相比此事,他反而最担心另外一件事,这位永宁伯携平叛、抗洪等大功,载誉归京,又受到天子厚礼相迎,只怕在京中更为势大难制。

当然,这位赵阁老内心隐隐还有一个不愿

提及的地方,相比永宁伯在南河总督任上的功劳,其在江淮之地的表现就有些平平无奇.....相形见绌。

沈邡不知赵默对未来朝局的忧虑,目光深沉,低声道:齐大学士领了这趟差事,整饬盐务势必愈发肆无忌惮,赵阁老,下官听说其早就有意收回南京户部的盐引核销之权,准备收归神京户部或者扬州盐院。

先前林如海与齐昆,整顿盐务最大的阻力就是南京户部,作为盐引的发放、核销衙门,扬州的盐商,甚至向盐务插手的两江官员,京中的中官,都是南京户部获取盐引,而这一下就断了不少官员的财路。

不少户部中级官员,是通过盐引转卖给盐商牟取私利,同时接受盐商贿赂来获取。

赵默沉吟片刻,说道:盐税所收之银年年减少,南京户部有懈怠之责,就此收归神京户部,倒也并无不可。

沈邡眉头紧皱,一时默然。

就在两人说着话时,忽而听到淮安府城北城门起了一阵喧闹,而后就是整齐的哒哒马蹄声,沿着青石板路向着众人次第传来。

永宁伯来了,你我去迎迎罢。赵默说着,起得身来,离了凉亭。

不管如何,永宁伯重新回京,不再插手地方内政,终究是一桩好事儿,以后再有政争,就等到回返神京城了。

不多时,城门处见着大批锦衣护卫着一个英姿勃发,眸蕴神芒的蟒服少年。

贾珩到了城门,从马上下来,将马缰绳递交给一旁的锦衣府卫,向着几人拱手寒暄着,赵阁老,沈大人,杜大人。

赵默等人也纷纷还礼,表面上看去,双方其乐融融,全无平日争端。两方寒暄了下,来到凉亭坐下。

赵默打量向对面的蟒服少年,道:永宁伯此行返京,率千军之重,当约束军卒,以免沿路扰民。

贾珩点了点头,道:江淮之地,洪灾过后,尚有灾民需得安抚、赈济,赵阁老坐镇此间,协调转圜民政,职责干系也不小。

众人闻言,都是面色古怪地笑了笑,觉得两位朝廷大员之言暗藏玄机。

杜季同在一旁笑着打了个圆场,说道:永宁伯这次劳苦功高,力挽狂澜,如非有永宁伯在清江浦坐镇处置险工,以南河衙门所修堤堰之破败,只怕江左之地,尽成泽国,永宁伯功德无量啊。

这贾珩一走,河道衙门的人选,不久就会在朝堂上讨论,那时就是他的机会。

江左布政使徐世魁也笑着暖场说道:是啊,这些百姓都是感佩永宁伯之德,自发前来相送。

贾珩面色沉静,道:杜大人和徐大人过誉了,此非贾某一人之力,而是京营将校的用命效死,此次抗洪我京营士卒殁于王事者多达二百余人,中原叛乱,彼等在贼寇肆虐河洛之时,安然无恙,但在并无刀兵之争的江淮却....本官回去尚不知如何给二百位弟兄的家眷交代。

说到最后,声音颇见几分低沉。

在场几位朝廷大员,面色也适时见着肃穆。

这时,恰逢淮安府知府崔庆提起酒壶,斟了两杯酒,递送过来,笑道:永宁伯,诸位大人,这是淮安本地的绿豆酒,权为永宁伯和大军壮行。

迎着几人的目光,贾珩端过酒盅,起得身来,高声道:这杯酒,本帅要祭莫京营阵亡的将校,彼等赤胆忠心,英气长存!

众人闻言,心头微动,面色多有动容。

在如沈邡这样的老狐狸看来,这永宁伯不愧是武勋出身,这时仍不忘悼念殁于王事的将校,以此激励士气。

贾珩举起酒杯,在众人瞩目中,将杯中酒洒下大地,一众左右护送的将校,面上已见着崇敬之色。

崔庆

又提起酒壶,斟了一杯,双手递送过去,道:永宁伯,请。

贾珩接过酒盅,默然片刻,看向一众围观的士绅,以低沉的声音说道:这第二杯。

本官要祭奠这次因水灾罹难的江淮百姓,洪灾无情,黎庶多艰。

此刻,原本围拢的淮安府士绅百姓,闻言,都是安静下来,神情肃穆。沈邡眯了眯眼,心道,还真是.....沽名钓誉,惺惺作态。

贾珩面色一肃,将酒盅的酒水倒在地上。

这时,淮安知府崔庆又递送过去一杯,脸色也有几分肃然。贾珩道:这第三杯。

说着,顿了顿,目光逡巡向在场的淮安府百姓,以及赵默、沈邡、杜季同周方站着的一众青袍、绿袍的官吏。

这一杯,本官要敬淮安府城的众位父老乡亲,还有诸位在抗洪中勤勉用事的漕运部院、淮安府下辖府县衙门,河道衙门诸位同僚,如无诸位同舟共济,官民一心,断不会有江左安若磐石,百姓安居乐业。

原本被叫来欢送京营大军的诸衙门众官吏,原本还有些心思复杂,闻听此言,都是心头震动,只觉心底涌起一股暖流。

以贾珩今时权势之煊赫,往日性情之强势,能当众说出这番肯定之言,并敬他们一杯酒,在场官吏心头如何不为之感到慰贴莫名?

贾珩再不多言,一仰脖将杯中酒水饮尽。

永宁伯高义!永宁伯豪爽!

百姓和官吏中发出阵阵欢呼、喝彩声音,一时间将送别气氛也推向了高潮。

赵默静静看着一幕,目光深邃几许,这个永宁伯,究竟是至情至性,还是大女干似忠?

事实上,就是贾珩在江淮等地的强势作风,也给了赵默一种印象,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如果不是因洪汛紧急,几乎以为其仗着戡乱中原的军功嚣张跋扈。

而如今,这等气度,恰恰显示上位者的亲和力,永宁伯不为人知的一面。徐开看着那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的蟒服少年,暗道,永宁伯并非性情严苛,而是因国事不得不如此。

待敬完酒,贾珩转而看向赵默,说道:赵阁老,天色不早了,大军启程在即,不好多做盘桓,赵阁老还有几位大人也去忙着公务罢。

赵默点了点头,面色平静,压下心头的一丝古怪,起得身来,拱手说道:那永宁伯路上小心。

贾珩这时,目光看向淮安府城的百姓,高声道:父老乡亲们,不用送了,都回去罢。

说着,朝围观的百姓摆了摆手。

而后贾珩在大队京营军将、锦衣府卫的扈从下,一队队旗幡向着北方的大批京营骑军汇合。

而淮安府城中的百姓,一直目送着贾珩以及京营兵马的队伍消失在芳草萋萋的官道上,许久才渐渐散去。

而贾珩今天的三杯酒,也随着淮安府的士民百姓,逐渐传扬至整个江南。

:崇平十六年,盛夏之末,大汉永宁伯、军机大臣,检校京营节度副使、锦衣都督....贾珩在结束南河抗洪救灾后,领六万京营大军以及锦衣府卫离开淮安府,回师河南。

而崇平十六年轰轰烈烈的抗洪事宜进入尾声,而贾珩的贤能之名,以及京营大军的军纪军容,还有在戡乱中原的战力,也迅速在大汉南北传扬开来。

永宁伯贾珩之名,再次为海内瞩目...

因为贾珩在淮安府惩治金陵十二房族人的名人逸闻,更为百姓津津乐道。

try{ggauto();} catch(ex){}

自此,江南无不知朝廷京营之强军,武勋干城之永宁。

而某种程度上也为蒙受中原离乱,

权威受损的陈汉重塑了中枢威信,而崇平帝的威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永宁伯贾珩领大军在七月上旬途径开封,接受了开封府的河南官员的劳军之后,并未在河南巡抚衙门停留,而是马不停蹄,率领大军前往洛阳,向神京进发。

...

...

神京城,荣国府,已是午后时分,荣庆堂中,檀香混合着冰片燃起袅袅青烟自兽纹熏笼中生出,让人生出一股心旷神怡。

贾母刚刚用罢午饭,此刻歪坐在罗汉床上,身后鸳鸯、琥珀等一众丫鬟揉捏着肩头,神态颇见几分慵懒、惬意。

左首的绣墩上,坐着身着绫罗绸缎衣裙的王夫人、薛姨妈两人,另外一边儿则是坐着凤姐和李纨两位花信少妇。

钗黛、元探、迎春、湘云俱在下首,裙钗环袄,云鬓粉鬟,珠辉玉丽,相映成辉。

而在贾珩领着京营大军抵达洛阳之前,晋阳长公主已经先一步领着咸宁公主、李婵月以及元春、探春先行乘船回返了京城。

大丫头珩哥儿还有多久才能回来?贾母接过鸳鸯递来的老君眉,轻啜了一口,笑着问向元春。

元春一袭淡黄色衣裙,气质淡雅如菊,云髻之下那张珠圆玉润的脸蛋儿白里透红,丰艳动人,粉唇微启,樱颗贝齿轻绽,道:邸报上说,珩弟领着大军已经进了关中,想来就在这两天了。

贾母闻言,慈祥面容上见着笑意,笑呵呵道:珩哥儿可算回来了,这一晃都几个月了,家里惦记的不行。

闻听此言,众人都纷纷说着。

凤姐云髻挽起,鬓发间别一根碧玉凤钗,白腻秀颈下是一方粉色缎子抹胸,上着石榴红缎面撒花对襟褙子。

而石榴红的颜色,让这位少妇多了几分热烈如火的烂漫,而抹胸上方大片雪白肌肤以及翡翠,因为盛夏天气燥热见着几分微汗,恰有几许脂粉软腻,香汗津津的意味。

此刻,柳梢眉下的丹凤眼妩媚流波,笑了笑道:您老说的可不是?这几天弟妹还念叨着。

贾珩不在家的一段时日,凤姐时常陪着秦可卿睡着一个屋,两人渐渐情同闺中密友。

贾母笑道:凤丫头,让小厮在城外打听着,一有珩哥儿回返的动静,都提前过来说一声,府上也好迎接。

凤姐笑了笑道:老太太,您就放心好了,先前派了小厮在城外打听着了,听说这次宫里比咱们都重视,小厮询问着在城门口守着的内监,说宫里的天家要亲迎大军凯旋呢。

黛玉在一旁娴静而坐,少女内着白色交领中衣,白色粉绿绣竹叶梅花领褙子,下着银灰撒花绸子马面裙,容颜姣姣一如明月朝霞,两弯意态缱绻的罥烟眉下,星眸粲然明亮,好似映照着动人的神采。

这位曾被贾珩亲口所赞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少女,随着年龄愈长,身量也渐渐长开一些,虽举止眉眼仍有草木娇弱之气,但已是渐渐长为芳华妙龄的大姑娘了。

黛玉接过一旁紫鹃递送而来的茶盅,呷了一口,秋水明眸闪了闪,思忖着,听三妹妹说,他去了一趟扬州,见了父亲一面,也不知和父亲都谈了什么呢?

贾母笑了笑,说道:珩哥儿回来,府中需得好生庆贺一番才是,对了,还有他当初晋爵永宁伯的祭祖,还没有告诉列祖列宗的,这些都等着他这个族长亲自操持呢。

凤姐艳丽如春华的少妇脸上洋溢着繁盛笑意,声音娇俏清脆道:老祖宗您就放心好了,这些已经提前预备着了,就等着珩兄弟回来了。

贾母点了点头,转而看向元春,笑问道:大姑娘,你和探丫头、云丫头他们去了洛阳,见到他,他有没有说什么?有没有带你们四下转转?

中间在洛阳、开封见过珩弟几次,珩弟问了下家里的事儿,别的也没再说什么,后来珩弟忙着修河堤还有抗洪的事儿,再后来,珩弟他因为领着河道衙门的差事,又去了淮安府,我们就没跟去,中间押送着粮食在徐州又和珩弟见了一面,总之也是聚少离多。元春秀眉之下的美眸秋波盈盈,语笑嫣然说道。

虽与他聚少离多,但重逢时的甜蜜以及痴缠,却比之在京城都多,几是她这些年最为快乐的时光。

远离京城,似乎一些世俗的风波也渐渐离她和珩弟远去。

湘云苹果圆脸上不无怅然之色,接话说道:姑奶奶,珩哥哥是太忙了,中间虽去游玩几次,但他没多久就有事儿要忙着,也没怎么出去的,我和三姐姐倒是去了不少地方。

探春笑了笑,俏声道:珩哥哥忙着公事,哪能像咱们那般游山玩水的,不过云妹妹在洛阳也没少去一些名胜古迹玩着,珩哥哥也陪着咱们去了呀。

薛姨妈笑了笑道:云丫头,你珩哥哥身上的干系重大,忙的都是国家大事,也不好到处玩闹。

宝钗听着几人谈论着贾珩,听着在洛阳游玩心头也有几分向往,捏了捏手中的手帕,一张白腻如梨蕊的脸蛋儿上见着失神,思念如潮水一般在少女心底涌起。

情投意合的少年少女,蜜里调油,这般久没有见着,相思之情几乎可以想见。

李纨也抬起秀雅、温婉的玉容,柳叶细眉间笼起一层出神。等回来之后,她还得再请珩哥儿一个东道儿。

随着开春时候,与宝玉一同考试的贾琮入学,而贾兰却让族学中的先生根据课业进度,拦下了贾兰下场考试,李纨心思就有些不落定起来。

见几人议论着,这边儿鸳鸯端过一碟子橘子,鸭蛋脸白腻,身形高挑出众的青裙少女,笑意明媚说道:老太太,这是宫里前日赏赐下的凤梨,说是从壕镜那边儿进贡来的,老太太还有几位姑娘尝尝。

贾母笑了笑道:你们也都尝尝,这是宫里皇后娘娘前几天赏下的,一共也没几个。

薛姨妈笑了笑,道:老太太,这物可稀罕的紧,我在金陵时候都没吃过几回,这是花钱都吃不上的东西,吃着酸甜酸甜的。

嗯,论珍稀程度,堪比培陵榨菜。众人分食着凤梨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此刻,宁国府,后院,内三厅中

秦可卿坐在西窗下,与尤二姐、尤三姐说着话,午后温煦的阳光透过竹叶雕花窗棂披落在丽人的身上,姣好的容颜上披上一层柔煦的圣洁光辉,碧如琥珀的茶盅中,茶叶舒卷开来,清香伴随着热气逸散开来。

尤三姐一身大红色衣裙,因是盛夏,少女秀发盘成高髻,秀颈之下,是一片白色抹胸,大片雪白肌肤滑腻似酥,那张艳冶娇媚的玉容上笑意明丽生辉,问道:姐姐,大爷这两天应该就回来了吧?

嗯,邸报....凤.嫂子那边儿说了也就这两天了。秦可卿如翠羽的秀眉下,柔润美眸微抬,神思不属地说道。

大姑娘那边儿回来的挺早?尤二姐在一旁忽而开口说道。

秦可卿柔声道:她们启程的要早一些,夫君还要领着大军,前后照应,不过说来也就这一两天了。

尤三姐笑了笑道:秦姐姐,大爷这一去也有好几个月了,这下可算回来了。

秦可卿感慨说道:是啊,一晃都这么久了。自二人成亲以来,从未有分别这般久。

尤二姐轻声道:大姐去南京也有不少时日了,也不知怎么样了。

自贾珍亡命之后,尤氏与贾蓉扶着灵柩前往金陵安葬,已经有几个月过去。

提及尤氏,尤三姐柔声道:

上个月才去了一封书信,没有听见回信。

不若打发人去金陵问问,让大姐什么时候也该回京居住才是。秦可卿听着尤氏姐妹说话,想了想,开口说道。

尤二姐柔声道:我想着也是应该问问。

现在她们两姐妹在国公府享福,却对大姐不闻不问,也有些说不过去。惜春院落,东南方向一墙之隔的一座僻静宅院中,青墙之下,种植有大片竹林,夏风时来,竹林飒飒,枝叶成浪。

游廊之下的青石台上,放着一盆盆花卉,一个着月白僧袍,青丝披肩的女尼,提着一个茶壶,正在给花浇水。

女尼袖口挽起,现出一截欺霜赛雪的藕臂,宽大的僧袍遮掩不住曼妙有致的曲线,午后日光映照的山峦,在窗棂下的青砖上,随着女尼的踱步蜿蜒起伏,明灭不定。

女尼蛾眉之下,如清玉的眸光宁静如水,粉唇微抿。

不远处的一张藤椅上,邢岫烟着荷色印花交领长袄,下着水红长裙,手中捧着一本书正在翻阅着,如出云之岫的眉眼间满是恬静之态。

在贾家居住许久,少女纤白如葱管的手指上,也不知在谁的撺掇下,涂上了凤仙花汁,多了几分少女的青春靓丽和娇媚烂漫。

而不远处一张方形书桌前,帷幔垂挂遮挡着午后慵懒的日光,惜春捉着画笔,在洁白如玉的宣纸上凝神作画。

庭院中静谧难言,只有蝴蝶在苔藓密布,藤萝垂挂的青墙与回廊来回飞舞,时而传来一阵几声清越的鸟鸣,愈发衬托着庭院,清幽宁静。

而三位年龄从大至小的少女,浇花、看书、画画,各自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怡然自得,恍若一副画卷。

入画正在给几人侍奉着茶水,忽在这时,从远处回廊中,来了一个着青色掐牙背心的少女,沿着石径快步而来,正是惜春的另外一个丫鬟彩屏。

听说了吗?大爷要回来了。彩屏拉过入画的胳膊,低声说道。原本婉静娴雅,美如画的三人都是从画卷中走出。

茶壶口流淌而下的水柱为之一断。

掀起书卷一页,涂着凤仙花汁的手指,抬起,旋又放下。在宣纸上勾勒而出的线条陡然散乱。

继而,一双双清澈晶莹的明眸,齐刷刷看向两个正在窃窃私议的丫鬟。入画?惜春唤了一声,稚气灵动的明眸见着一丝好奇,问道:入画,你们在说着什么?

入画领着彩屏过来,笑道:姑娘,珩大爷要回来了,说就在这两天了,西府的琏二奶奶,已经派了小厮前去打探消息。

此言一出,恍若一股喜悦的春风吹进整个室内。

妙玉清冷如霜的玉容见着惊喜之色,放下手中的水壶,旋即平复下呼吸,装作若无其事模样,抿了抿樱唇。

却是当初贾珩给这位女尼的书信,已让这位女尼不知在夜深人静时品味了多少遍,只可惜之后贾珩就好像忙忘了一般,再也没有书信过去。

惜春轻声问道:嫂子怎么说?

入画笑道:大奶奶还在等着呢,说有了消息就让人通知,不过也就在这一两天了。

众人闻言,心头生出欣然之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