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没多久,两军双方的统帅都收到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探马回报。
布日哈图“如愿以偿”地得知闪电湖以西的环形山背面的确埋伏了一支数千人的明军骑兵,看那模样正是打算在两军交锋时趁乱从山上冲下,侧击察哈尔蒙军右翼。
虽然骑兵号称平原杀手,但其实最适合骑兵发挥的地形正是从山上往山下冲杀,因为在下坡的加持下,骑兵的冲击力会得到几乎成倍的提升。
关于这一点,不仅布日哈图、布延黄台吉这样的真·骑兵专家清清楚楚,就算高务实也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后世某些著名的游戏中几乎都有这方面的明确体现。
不过,高务实把这支骑兵摆在山背本就是预料到对方肯定会对环形山有所怀疑,而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才这样做的,布日哈图看穿这样的布置自然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高务实来了一次“我预判了你的预判”。所以当他看到察哈尔蒙军中分出了数千人的右翼却不列阵,反而在右翼一侧缓步梭巡时,不禁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察哈尔蒙军右翼不列阵是有讲究的:明军的伏兵都是半具装骑兵,如果真从山上冲下来砍杀,轻甲的蒙军选择迎头对撞显然极不明智,所以他们才“梭巡”。
这样的梭巡如果用后世的话来形容,其实是保持马匹已经处在“热身完毕”的状态,随时可以进行提速等活动。而察哈尔蒙军的战术至此也显而易见了:我保持随时可以高速机动的状态,你只要敢冲下来想攻我大军侧翼,我就敢反过来通过速度优势将战局变成我攻打你这支伏兵自己的侧翼。
布日哈图与布延黄台吉此刻的满意,正是来源于此,相当于提前“封印”了高务实布置的伏兵。
高务实一方的满意,除了“我预判了你的预判”之外,还有其余两点。第一是对方军中虽然明确打着九斿白纛,但却很神奇的没有出现图们汗本人的汗旗。
理论上来说,九斿白纛只有蒙古大汗能用。当年左翼蒙古达来逊库登汗惧为俺答所并,率领所部十万南迁,移牧于大兴安岭东南半部。就在这种俺答的势力冠绝蒙古诸部之时也没有打出过九斿白纛,那就更别提现在的把汉那吉了。
所以,察哈尔军中打出九斿白纛却没有图们的汗旗,意味着眼前这支兵马的统帅获得了犹如当年木华黎的地位。
木华黎当年是什么地位?成吉思汗对木华黎说的是:“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自勉之”。
两个人私底下说还不够,成吉思汗又公开宣布:“木华黎建此旗以号令,如朕亲临。”他赋予木华黎足够多的实权,后者被加封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统帅蒙古在金国境内的全部军队,全权处置与金国交战的事务。
在如今的蒙古汗国察哈尔中央万户之中,谁有这样的威望与能力能被图们赋予当年木华黎一般的权力?自然只有布日哈图。
所以在高务实看来,察哈尔蒙军之中出现九斿白纛而无图们汗旗,意味着这支军队的主帅必是布日哈图无疑。至于布延黄台吉的旗帜,说实话……高务实几乎没有在意。
高务实满意的第二点在于察哈尔蒙军的人数。察哈尔部目前全军约莫六万出头,此时出现在自家探马侦查范围内的大概也就两万上下,比他经略本部此刻的兵力还少了好几千。
世人都爱看以少胜多的决战,如后世被人传颂最多的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唐灭东突厥之战等,似乎只有以少胜多才足够传奇。高务实本人也喜欢看这样的历史,但那并不影响在他亲自指挥之时每每总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以少胜多,打赢了固然传奇,但要是打输了怎么办?何况历史上的这些以少胜多,绝大部分其实都是自身实力确实不足,这才被迫去以少敌多的,要是实力足够,谁愿意以少敌多啊?
当然,李靖那一把可能是个例外……但人家是李靖,高务实自问不能比。
如今局势看起来比较明朗了,先说明军这边。
经略本部骑兵共约两万八千,其中相对独立的一支骑兵约五千人“埋伏”在环形山背面。这支伏兵实际上分为左右两部,分别由河间领军游击将军金秉钺、保定车营游击将军佟养中两人统带各自本部组成,其中金秉钺为左、佟养中为右。
中国自古定官职常分左右,左、右隐藏着尊卑,也就是谁拥有最终决定权。不过在中国古代,左尊或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时代和不同的领域、场合,存在著不同的规定。
先秦至西汉,总体以右为尊,但不绝对。其中先秦及秦朝侧重于尊左,西汉更侧重于尊右。东汉至唐宋,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左为尊的制度。元朝建立后,规定以右为尊。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元制而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后世戏剧舞台上上演以明清为范时的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就是反映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当然,更简单的分辨办法也有,比如大明的各部侍郎都是左侍郎地位略高于右侍郎,五军都督府则是左都督略高于右都督,这就是典型的以左为尊。
除了这支佯装伏兵的分兵,高务实亲率的两万三千主力依然以叶邦荣所部为中军,昌平游击将军赵梦麟、宣府坐营颇贵所部为右翼,蓟镇总兵标下左营游击将军徐龙、定州领军游击将军吴嗣勋所部为左翼,天津海防游击将军陈蚕所部为后军。
这个布置总体上而言比较四平八稳,看不出什么侧重性,反倒是后军陈蚕所部兵力既少,以往也没有什么实战机会,看起来算是个弱点所在。
不过因为地形关系,陈蚕所部其实正常情况下恐怕很难有机会参战——他所处的位置几乎就是闪电湖谷地的西北出口,左右都是山。
左边山上是伏兵部分右翼的佟养中,右边山上基本没人,只有他自己派兵接管的几个前几日临时建成的明军瞭望台。如此,虽然陈蚕只有两千来人,但明军后方既无威胁,自然也就谈不上危险。
布日哈图方面的察哈尔蒙军可能是因为兵力略有不足,在布阵方面则有明显的倾向性。
首先是他用来防备明军伏兵的机动骑兵只有三千人左右,虽然其中至少摆了一千白缨亲卫,但这部分白缨亲卫实际上有些水分。
本来只有大汗的亲卫能借九斿白纛的标准使用白缨,但近来图们的身体明显衰弱,为了确保万一,培养后继之人,他不仅将九斿白纛的代持权交给了布日哈图,还给了布日哈图和布延黄台吉两人各一千人的标准,准许他们建立白缨亲卫。
try{ggauto();} catch(ex){}
若是在以往,白缨亲卫作为大汗亲卫,其武器装备标准都是要超过寻常蒙军的,但眼下局势危急,这些条件一时难以满足,图们也只能尽量给他们配发一部分。如此就造成布日哈图与布延黄台吉手里的白缨亲卫比之真正的白缨亲卫至少卖相上就明显差了一些。
当然,卖相虽然差了点意思,但战斗力方面却不好说。布延黄台吉因为被批准建立白缨亲卫,让他看到了自己继承汗位的可能性已经大大提高,虽然物资上暂时没什么好法子可想,但人员遴选方面他就格外尽心,从他自己手下各部精中选精,最终才挑出这一千人。
而布日哈图这边倒是相对简单,他当年投奔图们时手底下没多少人,但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说是他父亲辛爱当年的铁杆,对他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后来因为越来越得图们汗的信任,通过将一些战俘、其他蒙古部落的投奔者之类赐予布日哈图,使得布日哈图掌握了约莫两千人的直属。
以布日哈图在察哈尔部的实际地位而言,两千人确实不算强大,更不算多。但是,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布日哈图政治地位太高,其实上在察哈尔内部而言,能掌握两千人并不算少,甚至可以说还挺强大的。
然而布日哈图真正强大的地方从来不在于兵力,而一直都是在于他的智慧。作为一个善于向对手学习的名将,布日哈图所部操练得宜,并不完全依靠蒙古人近乎天生的骑射本领。
他非常认真的研究过明军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明军在步兵、骑兵方面的各种改革,他都密切关注着,并且一直在思索如何应对。
明军步兵所依靠的主要是火枪刺刀空心方阵,本质上来说,这种阵势在布日哈图眼里并非绝对不可破之。比如刺刀阵之所以能让战马不敢冲阵,是因为马是有智慧的生物,天生知道那明晃晃的刺刀撞上去会死,因此只要他们判断出无法越过,便会自行避开。
然而这一点真要解决其实并不难:蒙住马匹的眼睛就能搞定。而蒙古骑兵在给战马蒙眼之后,依旧有足够的控马之术可以驾驭战马有序作战。
但办法归办法,这个法子要真正实战却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蒙军为了击破当面战线,愿意付出多大的伤亡作为代价?
由此又引发另一个问题:明军空心方阵是不是就只能布置一道防线?显然不是,只要对方训练有素,在发现蒙军给战马蒙眼之后,说不定立刻就会加固防线,摆出第二道、第三道乃至更多层次的防线来。
此时,蒙眼猛冲这种拼消耗的打法真的适合蒙古人吗?恐怕谈不上,因为明军步兵的人员数量在蒙古人眼中基本等同于无限,他们有亿兆子民,拼完十万再补十万又如何?
可是蒙古呢,拼完十万?笑话,察哈尔全军也就六万多人,拼完十万察哈尔直接没了,没有这六万大军保护,剩下那三十多万老弱妇孺和普通牧民立刻就会被分食得干干净净。
至于是被土默特等蒙古部落分食,还是被女真分食,对他们来说根本没区别——没准被大明吞下才是最佳出路。
所以对于布日哈图而言,高务实大名鼎鼎的火枪刺刀空心方阵并非真的不能破,而是破它所需要的消耗根本承受不起。高务实这一手在布日哈图严重根本就是某种阳谋:有本事来和我大明比消耗。
我傻了才和你大明比兵力消耗!所以察哈尔蒙军逐渐轻甲化甚至无甲化,一来是因为经济被封锁得越来越扛不住军工制造,二来正是战术不得不变,必须恢复以往那种靠速度吃饭的状态,不求杀敌多少,但求长期疲敌,生生拖到对方打不起。
对步兵如此,对骑兵如何?
明军骑兵近年来的变化布日哈图也看在眼里,一开始是野蛮生长,主要提高马匹存量,提高骑兵数量;紧接着是火器化,开始配备万历二式骑枪,但这一条在布日哈图眼里有很大的破绽:骑枪因为装弹的问题,实战中恐怕只是多出了一个一次性的火枪齐射,甚至这个齐射本身也有缺陷。
什么缺陷?没法人人都开枪。火枪可不同于弓箭,弓箭可以抛射,火枪只能直射。比如说在斜切战术中,蒙古骑兵完成斜切,所有骑兵都可以把弓矢射出抛物线,让箭矢从天而降在对方头顶;
明军骑兵就不行,他们只有最外侧一排的骑兵可以开枪射击,其他人没法开枪,否则恐怕只能打死同袍。即便现在明军火器进步很大,但因为单位投弹量小了那么多,实际杀伤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后来明军方面似乎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具装化或者说半具装化。这属于依靠钞能力强行改变强弱对比:我虽然能开枪的人少,但现在你打我不怎么疼,我打你只要命中就是非死即伤,打不打?
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布日哈图发现明军骑兵也和步兵有了点异曲同工之妙:硬,但是追击能力进一步下降了——之所以叫进一步,因为以前明军骑兵也追不上打定主意要跑的蒙古人。
于是这样一来,双方其实相当于各自强化自己原有的优势:明军更硬了,蒙军更快了。
如果非要说的话,明军为了更硬,一年至少多花上百万两银子,而蒙军为了更快……他们居然还省了不少钱。从费效比来看,明军大亏。
然而,这种不对称优势要想发挥作用是有前提的。比如明军出兵,蒙古人游击——或者游而不击。这种时候明军看似来势汹汹,其实蒙军并不需要太慌张,他们能走脱,正如此前那一手金蝉脱壳一般。
但这也有前提或者说有一个临界点,即如果明军出兵太多,多到四面八方围过来根本没地方跑,那就完蛋了。
就好比这一次。
但幸好一开始明军目标太大,想要一劳永逸同时解决察哈尔和外喀尔喀,后来因为布日哈图金蝉脱壳成功,高务实才不得不调整战术,将整个战局实际上分为外喀尔喀占领、察哈尔剿灭两个部分。
不过即便是布日哈图恐怕也没料到,高务实其实分得更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单骑照碧心”、“KeyNg”的月票支持,谢谢!
PS:20分钟内死机两次,第一次时码字已经3K,第二次已经达到4K但内容还没写完。第二次死机居然没法重启,我赶紧打开机箱清灰了一下,总算上来了,但其实这章本来还有点内容要说,生怕电脑会坏,赶紧先发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