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52章 和氏璧的真相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亲身经历了规模化养殖之后,易承觉得老一辈人总结的经验智慧确有道理。

养几只鸡很简单,养十几只也不是问题,养几十只放养足够大也能养,可一旦饲养几百只鸡乃至上千只鸡时,集中化养殖就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首先就是孵蛋的问题。

自上次六百多枚蛋只孵化出不到五十只鸡鸭后,易承就一直不停的尝试怎样规模孵化。

从孵化室的孵化情况来看,孵出小鸡的鸡蛋,基本都集中在孵化木架靠近火炕的部分。

这说明只有靠近火炕的部分温度接近四十度是合适的,而远离火炕的地方,温度达不到孵化标准,所以鸡蛋孵不出来。

重新实验了两次之后,易承又重新设计了一套孵化室,这一次他把木架直接放在火炕上方,然后火炕上铺满麻布,上面也放着鸡蛋进行孵化。

经过改进,效果好了许多,上升的热气流能极大的提升孵化的效率,不过木架上方最多也只能放三层木板,再多,热量衰减,也孵不出来。

解决了孵蛋,然后就是养殖了。

本来易承还打算鸡鸭一起养殖的,后来才发现,鸡鸭这种根本不是一个物种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灾难,而且鸭子需要大量的水,水不够,经常养着养着就开始大量死鸭。

最后还是选择分开养殖,不过相较于鸭子,养鸡的可行性更高,易承也投入了更多精力在养鸡上。

山上的房舍不够养鸡了,易承就又在后山清理出一大片空地,然后找人盖起了鸡舍,鸡笼全都用木头打造,鸡饲料用小麦混拌着菜叶米糠。

其实李长安那一世时,易承也养过鸡,不过都是小打小闹,只在宏庄里散养百来只鸡,平时吃鸡蛋,逢年过节的时候吃鸡。

现在既然打算规模化养殖,那怎么说也得养个一千只鸡,如此,才能证明在这个时代规模化养殖的可行性。

不过随即而来的一场寒冬,打断了易承的计划。

大雪纷纷扬扬的落下。

外面的气温急剧下降,这降温速度就连易承也是第一次见。

大雪下了三天,天地苍白,白雾一片,雪停之后,气温骤降,一夜之间仿佛整个天地都像是被冰雪冻住了。

听说大雪压垮了不少建筑,长安三辅皆有冻灾,好在今年秋收是个丰年,老百姓此时都躲进家门,数着日子熬过寒冬。

易承出去走了走,很快就又回到了山门的暖房中,一边围着暖炉烤火,一边思虑万千。

穿越了那么多世,看惯了许多生死,易承其实一直以为自己的心早已硬如铁石。

直到太宰去世,易承都不觉得自己有太大的悲伤。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死。

每一个他所关心、爱护、倾注心力的人,最终都会死。

易承深知这一点。

所以他以为自己完全看开了,对任何人的离去,都会保持从容。

可是当太宰真的离世后,易承才发现自己心中莫名的悲伤,不可抑止的从内到外包围了他。

虽然他和太宰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可这一世重生为陈耳的记忆却与太宰相依相伴了十六年。

太宰虽不是他的生父,可却胜过生父。

太宰走了,易承的心也空了一块。

原本他以为只是自己矫情了,特别是看到影卫众人为太宰守灵时的悲凄模样,易承多少还有些不能理解。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亲人离世的痛楚还是不可避免的袭来,以至于在太宰去世后的半个月,易承经常会梦到太宰。

梦醒了,易承才发觉只是一场梦,随即又是一阵怅然若失。

闲着的时候,易承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伤感的情绪中。

这让易承常常独自一人,默默悲伤。

易承知道,自己不能继续这么下去了,他必须给自己找些事做。

于是在看到东绣县令送来的鸡鸭蛋之后,易承才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试一试能否在这两千多年前实现规模化养殖。

自从开始饲养鸡鸭,易承就变得忙碌起来,养殖说起来简单,可实际做起来,却有很多需要操心的各种事。

鸡舍、通风、防雨、饲料、供水、排污、储存等等,每一件都需要亲力亲为。

try{ggauto();} catch(ex){}

用忙碌麻木自己的方法果然很奏效。

在忙与规模化养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易承都没有再过多的思念太宰。

心中的那一处空缺,也慢慢长出了肉芽,虽然还能看到伤口,可却不像开始时那般痛在心扉。

现在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终止了易承的忙碌。

整个人闲了下来,坐在暖炉旁的易承,又回忆起了与太宰的点点滴滴。

......

“耶耶...这是?”

“熊掌。余的身子刚刚好些,需要大补一番,正巧吾下午见了一头熊,用弩弓射住要害,尾随其过了三个山头,见熊流血力竭,遂将其砍杀,并把熊掌带回给余补补身子...”

...

“耶耶怎么知道始皇帝会复活呢?”

“那是因为耶耶曾亲眼看到始皇帝陛下服下了长生不死仙丹,故才知始皇帝一定会复活...”

...

“这是始皇陵的秘匙。把秘匙对准缺孔塞进去,二者严丝合缝之后,可以拉出中间的这个空环,向左旋转三圈...

整座始皇陵,只有两处入口,一处是此地山涧中的入口,另一处乃是南面悬崖的一个通风口...”

...

“耶耶,这些是什么?”

“此乃天地造化的仙石,于暗中光芒尽显,那些凡夫俗子追求的金银玉器与这些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王将这些世间罕有的奇珍仙石作为奖赏给吾太宰家族,可见王对太宰家族的信任...”

...

“耶耶之前...经常来这里么?”

“哈哈,那倒是不经常来。”...“吾曾听闻,这些仙石都乃仙界之物,散落世间各地,其表面光华流转,仙气荡漾,离的近了,吾等凡人受不起这些仙光仙气,故会头晕目眩,不得久赏...”

...

“这些仙石以后都是余的啦。”

“耶耶自己留着吧。”

“耶耶老了,百年之后,这些仙石,除了给余还能给谁,这些是咱们太宰一族的传承,比什么都珍贵,余还是要传给余儿子的,儿子再传给孙子,子子孙孙为太宰三世四世乃至万世也...”

...

“是耶耶把这东西从皇陵中拿出来的?”

“正是...陛下在世时,曾亲自与吾说‘此和氏璧,便交余太宰一族,二者同寿,壁在人在,壁亡人亡。’如今,吾已把第三代太宰之位传与汝,自然是要将这和氏璧取出来交于余的...”

......

太宰将他的一切都传给了自己。

作为臣子,他一生尽忠职守,为始皇帝护卫皇陵,至死不止,可谓忠;作为太宰,他把影卫众人视为兄弟,不顾生死相助,同甘共苦,可谓义;作为父亲,他传承太宰之位,将一切秘密传给自己,无愧祖宗,可谓孝。

虽然太宰有时候看起来有些死板,可作为一个人,他已经做到了尽忠尽义尽孝。

和太宰比起来,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做不到这些。

易承打开了那个太宰最后留给他的铁盒。

温润如玉,洁白无瑕的和氏璧静静地躺在铁盒中。

易承还记得自己在后世,学过的卞和三献宝玉的故事。

可在这个时代他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因为他的横插一脚,原本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和氏》,作为道门理综隐派的接班人,韩非早早被张家人害死,导致这篇文章也没有了。

和氏璧的起源变得扑朔迷离,易承只听说过,它是楚国祖上传下的宝玉,后来流落赵国,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骗到,可被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阻止,不过天下风云变化,几十年后,几经辗转的和氏璧,最终还是到了秦国,并被秦始皇所喜爱。

在秦国坊间多传闻,始皇帝把和氏璧做成了一块传国玉玺。

可是现在,易承从太宰的遗言中得知,真正的和氏璧,从来没有被雕刻成玉玺,而是被放在了始皇陵中。

看着那块莹莹白玉,易承陷入了沉思,历史上又有多少道听途说的事,隐入尘世的烟尘中,无人知晓真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