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达笙瞧着妻子面上的神情,伸手拧了拧她的鼻子“你是小滑头,你当日是没有瞧上我吧?”
戚善连忙摇头“夫君,那你是冤枉我了。我六哥说你是非常聪慧的人,他说你年纪小,我便把你想象得年纪太小了一些。结果见到你的时候,我当时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过后,我想到你,只觉得太好了。我六哥的眼光太准了,你的确是对的人。”
戚善这一会说的话,还是让元达笙听后相当的顺耳,他瞧着戚善笑着说“我当时也以为你很小,后来见了你,我觉得你为人大大方方,都担心你家里人会相不中我。”
两人说着旧时的事,也提及城郊已经修好的院子,元达笙对戚善感叹道“自从进了京城后,我手里面便存不下银子。我不但存下银子,还连累你要辛苦的挣银子。”
戚善瞧着他好笑了起来“你愿意让我为方家寻有特色的布料,我已经高兴了。我不想过天天困守在院子里面的日子,我也没有心高一定要见识外面天地的宽广。
可是居家日子久了,有时候也想出去转一转。瞧一瞧京城华美一面,瞧一瞧京城里的风土人情,听一听别人说的趣事。”
元达笙表示理解她的想法,放假的时候,他和高大人约着去了茶楼喝茶,听高大人说了在礼部当差的事情。从前高大人是不愿意去礼部的,他现在觉得礼部是一个好地方。
他们现在会说一些闲话,但是不会涉及到公事,而且高大人知道元达笙已经在做起草公文的差事,他更加不敢问元达笙公事方面的事情。
戚善坐月子的时候,高夫人也专程上门看望过,两家的交往,落在旁人的眼里面,各有各的看法,却没有人觉得元达笙这个人势利眼。
高大人在翰林院的时候,他和元达笙也是友好相处的同僚。他现在去了礼部,在公事方面和翰林院有交集,他们上面都有上官,也用不着他们两个官员出来交涉公事。
大家觉得他们大约是高大人不在翰林院后,两人才觉得彼此意气相投了。
高大人听了传言后,当着别人的面,还是装出高深的样子。他私下里和高夫人说“我和元家小子,可没有法子意气相投的。
你知道吗?我们上次去茶楼喝茶,我和他说,可以叫一个歌伎上来唱一曲,结果他和我直接说,在茶楼喝茶是雅趣,叫人来唱小曲儿,那就俗了。你说,歌伎唱曲,怎么会俗了?
他一个村里出生的小子,竟然和我来说优雅和俗气。我觉得他是舍不得出两个铜子,又好面子,不想我全出了,便给了一个这
样的说法。”
高夫人却欢喜起来,高大人二哥前些日子纳了歌伎回家,他在外面听歌伎唱小曲儿,听得兴致来了,干脆把人纳进家里面来唱小曲儿。
高夫人顺着高大人的心意说了一些话后,笑着和他说“夫君,他这般不识趣,你就别理他了,你还担心你没有人陪着喝茶啊。只要你愿意出银子,我觉得多的是人陪你喝茶听小曲儿。”
高大人瞅了瞅她“我的银子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花在他们什么,也只能当场听几句好话。我要听好话,还不如回家叫孩子们说给我听,还不用花银子。”
高夫人现在只要高大人不往家里面带人,他说什么话,她都愿意专心去听,而且也愿意善待庶子庶女们,盼着他们的姨娘懂事争气一些,把高大人的心留在家里面。
夏天里,天气火热,高大人家里面举行迎夏宴,元达笙夫妻也接到请帖,戚善可以因为孩子小不去赴宴,元达笙却不能不走一趟。
上午,他去了高家,午时过后,他匆忙的回家了,他和戚善低声说“宫中出事了。我出来的时候,高兄和我说,先把家里面的红色收了起来。”
戚善脸色变了变,他连忙说“你别怕,应该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圣人身体一向康健。”
戚善立时明白过来了,没有钟声,宫中就是出了事情,也不会是什么大事情。
当天下午的时候,他们夫妻坐在屋檐下,瞧着喜儿和乐儿逗着悦儿玩耍,只是小小婴儿欢喜一会后,又很快闭眼睡了。
戚善把悦儿抱进房中榻位上,见到喜儿把乐儿也送上榻位,她笑着给二儿子了一个小枕头,又问喜儿“喜儿,你要不是上来睡一会,娘亲在一旁守着你们睡觉。”
喜儿红着脸上了榻位,他们兄弟一起睡熟后,元达笙进了房间瞧着他们的睡脸,他伸手摸了摸戚善的脸“你七叔上次说你七婶又给你添了一个弟弟,我记得强弟的年纪也不小了。”
戚善低声和他说了“七叔写信过来,其实是想我写信去劝一劝十九弟,说他亲娘有心和他们恢复来往,他们心里面不乐意,也不要赌这一口气,面上表示出不理会他亲娘的样子。
我想来想去,我劝不了十九弟的,当年杜氏表现得不要十九弟兄妹的,十九弟为了弟妹们着想,他专门去杜家寻过杜氏,后来又在府城寻过杜氏,他希望杜氏能对弟妹们好一些。”
杜氏后夫年纪大了后,又不管家里面的事务后,她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她这个时候为了后面生的儿子,想起前面生的儿子,她有心想和戚家的孩子来往。
只是戚其强兄弟被她伤透了心,都不想见她,也不想和她说话。戚慧心软一些,她和杜氏见了面,结果见这一次面后,戚慧的心给完全伤透了。
杜氏心里面没有戚家的儿女,她只是担心她和后夫生的孩子们,年纪太小,继子对待他们不好的时候,她希望戚家儿女能够照应一下弟弟们。
戚其良前些日子写信过来,戚其强兄弟已经去他们省府读书去了,只是戚慧是女儿身,反而不方便跟着一块去,只能在府城避不见杜氏的面。
戚培基夫妻不在了,戚维山夫妻是欢迎戚慧回家,可是杜家距离戚家村的距离又不远,戚慧不想连累家里人还要应付杜家的人。
戚善和元达笙说“我明白七叔的想法,可是我不想十九弟他们受委屈,他们和六哥六嫂在一起,有六哥六嫂照顾他们,我觉得比他们在府城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