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团队的组建
刘牧樵拒绝了郝教授申请加入安泰医院团队的请求。
他要保持附属医院的完整性,自己也是清江大学的人。
不挖墙脚是不可能的,尽量少挖,不能伤了附属医院的根基。
郝教授表示理解。
不过,他获得了一项权利,到安泰医院做实验的优先权。
安泰医院在组建一个很先进的实验室。
这座实验室占了5层楼,大量的先进仪器在陆续安装。
附属医院总共只挖了5个人才,3个神经外科的,1个神经内科的,1个精神科的。
吴迪被挖过来了。
他和邹庆祥将被分到了帕金森病科室,他俩都是Taoshft术式的传承人。
邹庆祥目前暂时两边都兼着,在神经精神中心未正式开业前,还是以脑卒中为主,等神经精神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之后,他就要和吴迪一起支撑起帕金森病科。
这是安泰医院的重点科室。
起点很高,瞄准全国第一的位子。
招聘的专家中,老外的人数还不是很多,刘牧樵从一百多个报名中精选了11个人。
这11个大多都是副教授级别,5个在神经外科,4个在神经内科,2个在精神病科。
将来,老外会更多。
招收老外有一个明显的障碍,西村的医生待遇太高,有名气的医师,一年几十万美金,甚至上百万。
安泰医院肯定拿不出这笔钱。
为什么支付不了呢?
这与两国的医疗收费有很大的关系。
国内的医疗收费,相比西村国家,那简直是低廉的白菜价。
譬如,某家庭主妇旅美,手指被菜刀划破,在国内也就是30、40元的清创缝合费用,大不了还打三天吊针,也不会超过500元医疗费用。
可是,她在那边手术后,也没有住院打针,纯粹做了一个清创缝合,先后收到医生诊疗费、医院设备占用费,两个账单,共1600美金,合人民币1万多。
这就是差异。
收费高,医生的工资自然就可以高。
所以,安泰医院想养很多国外的专家,根本就不现实。
不过,安泰医院有刘牧樵,在某些学科上处在领先地位,对国外的技术不是那么太稀缺。
现在之所以要引进一点,主要是实验室这一块缺人,我们的实验水平还比较落后,需要他们在实验方面提供帮助。
这11个老外,年薪都在20万美金左右。
筹建神经精神中心的工作,具体由曾雪飞负责,刘牧樵和赵一霖只在具体的事上拍一拍扳。
市里原来有打算把两个中心的管理班子提高到处级,后来刘牧樵被清江大学聘任了,也是处级,这个想法也就不准备实施了,免得闹矛盾。
医院正式任命赵一霖为神经精神中心的主任。
他隔三差四就会去他的办公室坐一坐。
赵一霖的主任办公室很豪华,光是面积就差不多一百平米,分两个区域,一半是接待客人的区域,一般是他的办公区,后面还有个小卧室。
他之所以要这么大的办公室,并不是他本人的意思,是市里审图纸的时候加大的。
中心主任的工作,有一项重要的事项就是接见外宾。
今后,中心开业以后,会有很多的海外学者来参观、学习、进修、做实验、讲学,等等。
中心办公室主任是这次招聘中的重头戏之一,会讲外语那是最基本的条件,还得懂专业。
初步设想是,办公室7个人,比医院行政办公室的人还多。
赵一霖主任的楼上,是刘牧樵的办公室。
和最初的设计不同。
最初的设计,刘牧樵办公室比赵一霖的要大,在同一层楼。
由于现在刘牧樵是以“刘牧樵工作室”出现,他就需要半层楼了,也有一个行政系统。
今后,胰腺外科大楼那边,刘牧樵就不准备再占用房子了,他的工作室就在这边。
因为,他的头衔是“神经学科正教授研究员”,自然,他就得在神经精神中心办公。
刘牧樵办公室的人选有点难。
他在500多个报名名单中,通过查看简历,最终选出了5个勉强中意的人选进入复试。
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年龄,必须是30岁上下。
年纪太大了,有代沟。
年纪太小了,不成熟。
二是学历,都是医学博士,并且第一学历都必须是985。
三是外语水平,8级水平。
四是协调能力都比较强,都在行政上有过一两年的经历。
符合条件的5个人,刘牧樵准备亲自面试。
这一天,是面试的时候,他坐在隔壁,看他们5个人在隔壁互相交流,然后,要他们各自写一篇自我介绍。
按理,一般的面试,都是写文章,面试答题。
可是,刘牧樵自知之明,人家都是博士毕业,还有了不少的社会经历,看别人的文采,听别人的答题,这似乎有些不妥。
所以,他只要大家写一份自我介绍,然后随意聊聊,其实,就是看谁更顺眼。
办公室主任,就是自己的亲信,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合不合得来很关键。
可以说,招聘办公室主任,不是看谁的能力最强,也不是看谁的文采最高,而是看谁最中刘牧樵的心意。
5个人,3男2女。
男的英俊,女的美丽。
刘牧樵在隔壁监控上看了一会,都还满意。
不过,也都有缺点。
有的太活泼,有的太冷漠。
其中有个叫姜薇的女子,比较冷漠。
她虽然不是冷若冰霜,但笑起来,仅仅是淡淡地笑。
3个男士,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时不时还飘几句诗词。
另一个女子则“咯咯”很是阳光。
刘牧樵观察了一会,才通知他们一个一个进来面试。
“哪里人?”
“说说你对自己的人生规划。”
“有什么爱好。”
……
刘牧樵就问这些问题。
很简单。
每个人回答都有自己的特点。
但是,很明显,都有明显刻意回答的痕迹。
最后一个入场的是姜薇。
“今年多大了?”
“28岁。”
“28岁?”
“对,真正的年龄,应该是28岁。30岁,那是我身份证的年龄。因为,为了早两年读书,母亲给我虚报了两岁。”
“你5岁读小学?”
“其实只有4岁多。”
“哪个学校毕业?”
“中南。”
“哼,湘雅?”
“是的。博士在京大读的。”
“为什么不从事临床?”
“临床确实不错,但是,我不想局限于临床。”
“搞行政,门槛很低。”
“门槛是很低,但真正做出水平出来,不容易。”
“你觉得行政要做成什么样,才算做出了水平?”
“把家当好。团队中,大家都很快乐,都很和谐,工作上不出现缺陷和问题,这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你有这个信心?”
“自己都没信心,那就没必要来应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