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金勋接着说道:“直接炸塌一节跟炮楼连接的围墙呢?”
范克勤道:“你的意思是,炮楼倒塌后,连带着围墙也一样垮塌。形成缺口?”
钱金勋点头道:“对。”
范克勤道:“这个好像是可以的,不行的话,其实我们可以让执行的兄弟,一起扔炸弹,多扔几个。比如说两个人,其中一个将触碰式引信的炸弹往炮楼上砸。另一个兄弟,则是同时,往旁边围墙上扔。围墙被炸的话,不像是炮楼,会成为溅射状态飞散。就算地面落下了一些砖石等物,也是比较通畅的,而后一拥而入展开攻击。”
钱金勋“嗯”了一声,道:“咱们炸毁炮楼是因为在进攻的时候,对方会在里面形成火力点。如果是按照刚刚咱们说的,那么只需要炸毁,让其失去作用就可以了。省的装药量太大,咱们的人需要躲的远远的,反而突入的距离会加长。”
“说得好。”范克勤道:“接下来咱们研究一下怎么进攻内部设施。毕竟是鬼子的宪兵营,里面的人肯定是不少的,突然进攻会让他们内部形成混乱,四面进攻的优势需要保持下去。我看里面的三座建筑,完全可以对应我们进攻的三个方向。突入围墙后,每一面的兄弟,就近冲入所对应的建筑内,完成清理工作。另外一面突入的兄弟,则是负责控制住院内的情况。也可以分出一部分兄弟,随时支援那三个进攻建筑的同伴们。”
钱金勋道:“嗯,我看可以,就这么干。”
范克勤用手点了点,桌上示意图中的二楼,道:“根据周小飞的分析,这个楼,应该是主楼,我估计这里面应该是宪兵的主要宿舍。而且占地面积也是最大的建筑,所以咱们进攻北侧的兄弟,人数上,至少……二十人到三十人吧,这样下来,每层都会有十到十五个兄弟,可以完成瞬间的突击。只要分工明确点,可以在第一时间拿下整座主楼。”
钱金勋道:“先算三十人吧,我说的是进攻主楼的人数暂定三十。其他方向呢?”
“东侧。”范克勤道:“这是个副楼,占地面积仅次于主楼,我不知道鬼子的中队指挥部到底是在主楼还是副楼,不过,鬼子中队的指挥所在,无论在哪也没关系了。我们只要按部就班的进攻,发动突袭,从院墙到楼体也就三十来米的距离,我们的人可以不到五秒钟,就冲到跟前,甚至已经进入了建筑内。然后按照事先分派好的进攻方向去打便可以了。”
“如果是鬼子的指挥部。”钱金勋道:“根本不用担心,一个中队就那些人,指挥部里更多的是业务人员,短兵相接,未必就比普通的鬼子兵难对付,说不定战斗力还更低下呢。我看按部就班就可以。再者说,外面不是还剩了一队人吗?一旦发生困难,可以随时支援。而且我也不相信这些楼的窗户,都被鬼子镶上了钢铁的防盗网,他们没那么多资源。所以支援的兄弟,选择进入的点就非常灵活了。各个窗口全都可以。而鬼子呢,要面对内外双方的夹击。另外别忘了,你玩的是闪电突击,速度那么快,这帮小鬼子也是人,从炸毁围墙,冲入其中,到进入建筑,我相信顶多也就十秒到十五秒之间!说不得根本反应不过来也不一定。”
try{ggauto();} catch(ex){}
范克勤点了点头,道:“嗯,遇到难以进攻的房间,兄弟们还带着手雷呢,在狭小空间内,手雷加冲锋枪是有绝对优势的。不行就往里使劲甩个几枚,然后用绝对火力战术往具体的房间里冲。他们用的还都是五十发,七十五发,或者是百发的弹鼓。这种情况下,没人能够在某个房间里挡得住他们。”
钱金勋道:“那就对了。”说着话,用手指了一下图纸,道:“这个西面的建筑呢?”
范克勤道:“这里周小飞预估同样是副楼。但现在小鬼子到底用来干什么了,我们是真不清楚。另外,那八辆无线电检侦车在哪?我们也不知道,你说,这八辆车能不能就在其中一个副楼里,被他们改成什么车库,或者是修配车间了?”
“很有可能啊。”钱金勋想了想,说道:“调查的信息中,有一条,那就是无线电监侦车一开始是两辆,后来是三辆,四辆。也就是一开始是两辆车子,后来都是一台一台的增加。源头肯定是这个宪兵营。那么他们这个大院,必然是有修配厂的。还有就是无线电监侦车,里面肯定都是电子元件啊。车子是……都能防雨雪之类的。但是小鬼子会任由把这些监侦车,停在露天的地方吗?最起码要有个库,轮流进库检修检修,或者是保养保养吧。”
范克勤道:“嗯,那这两个副楼……甚至是这座主楼,在一楼都可能存在车库或者是修配车间……本身就是军营内部,除了正常的维修人员和岗哨,我想不可能鬼子派兵,在内部也给这几辆车子站岗吧。”
钱金勋道:“遇到车子怎么办。直接干掉,还是先按照计划拿下整个军营再说。”
“先清理!”范克勤道:“既然动了手,那就弄得彻底点。在我们有能力清理整座兵营的时候,那就先考虑全部吃掉对方再说。而吃掉对方,有个原则,那就是永远要先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车上如果没人,那就不要去管它,全都按照计划那样,先清理鬼子再说。不过为了保险点。我们可以专门安排一部分人,携带炸弹。只要那个方向发现了无线电监侦车,那就立刻通知他们,由他们去专门炸毁这些车辆。”
钱金勋道:“那进攻的时间可要选好了,这些车子,一般是轮流出动啊,有一部分车子是总在市内转悠的。”
范克勤说道:“没事!进攻兵营是安全局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