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科幻灵异 >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二合一】南瓜小米砂锅粥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22章

婆媳二人收摊回了家里后, 顾茵就让王氏接着去看戏。

王氏却是不肯,说要在家陪着她,又道:“我一眼没看着你, 你差点就让人欺负了去。可不敢再让你离我的视线。”

她说是不想去, 但是眼睛又不住地往瞧, 显然一颗想听戏的心已飞出了家门。

没办,顾茵只跟着王氏一道去。

那戏台子就搭在镇上最大的茶楼旁边,台前放置了几条长凳充作看台, 三文钱便可以坐下喝一碗粗茶。一条长凳一般坐两人,包下一条长凳就是五文钱。若是囊中羞涩,那就花一文钱站着听。

之前戏台子刚始搭上,许氏就急匆匆地来喊王氏了。因此两人抢了先机,各包下了最前面的一条长凳,连在一处。

此时那戏台子已围得水泄不通,好在王氏有把子力气, 让顾茵躲在她身后,她拨人拨得如分花拂柳一般简单,两人没多大工夫去了最前头。

许氏在帮她看着长凳, 见她来了立刻起身坐回自己的位置。

“唱哪儿了!”王氏一屁股坐下拉着许氏问。

许氏就道:“唱那个恶婆婆『逼』着儿媳『妇』改嫁,去宫里当妃子呢!”

王氏“嗨呀”一声, 拍着大腿道:“前头不是那儿媳『妇』还在做针线养家吗?怎么突然就跳『逼』她改嫁啦?又哪里来的皇帝?”

许氏眼睛不离戏台, 吐出瓜子皮, “就是那个儿媳『妇』做的绣品皇帝看中了, 继而看中了她这个人。”

戏台子上咿咿呀呀地唱着,她们两人凑在一起一面听一面聊,顾茵不怎么听得懂戏文,便始找小武安。

她处看, 小武安许氏背后探出了个脑袋,“嫂嫂是不是在找我?”

原来这小家伙坐在许氏那边。

顾茵微笑,小武安把手里的瓜子往她跟前递,无奈手太短,还是差着一截。

许氏余光见了,干脆站起身对着顾茵挥了挥手,两人换了个位置,她和王氏坐了一条长凳上,顾茵则坐小武安旁边。

顾茵换过去后才发许青川居然也在,而且在这样的地方他也是书不离手。

顾茵猜着他多半也是不爱看戏,许氏『逼』着过来的,不由就弯了弯唇。

许青川感受她的视线抬起头,两人隔着小武安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嫂嫂快吃,青川哥给我的,可好吃了!”

不顾茵拒绝,小武安就把香瓜子塞了她一手。

顾茵就只好接住,再同许青川道谢。

许青川打自己的荷包,里头满满当当是一袋子瓜子。

他把荷包放武安手边,弯唇笑道:“不用这么客气,这是我家自己炒的,吃不完放着也是浪费。”

瓜子入口香香脆脆,齿颊留香,还依稀吃出一股茶香。

顾茵由衷夸赞道:“许婶子手艺真不错!街上卖的都没有这炒的好吃呢!”

许青川听了这话却有些慌张地移了视线,白净的脸颊上泛起了淡淡粉『色』。

“不是婶子炒的,是……”

小武安话说一半,许青川捂住了小嘴。

“不是还要听我念《三字》吗?”

武安忙不迭点头,乖乖调转身子,轻轻依偎了他身边。

许青川伸手揽住他,薄唇微启,吐字清晰地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他的声音清澈如珠玉交鸣,语调和缓轻柔。

顾茵一只耳朵听着听不懂的戏文,一只耳朵听着他念书,眼皮子就直往下坠,后头不知不觉地就靠在另一边的王氏身上睡着了。

许青川再次抬眼的时候见她已睡熟了,不由弯了弯唇。

她再睁眼的时候,耳边的锣鼓声和戏腔都听了,周围人指着戏台子上叫骂。

她一醒,王氏扶着她坐好,也往前凑去。

“这是怎么了?”顾茵『揉』着眼睛,声音还带着慵懒的睡意。

小武安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说:“不知道啊,刚还唱的好好的。不知道怎么来了个老爷爷,就吵起来了。”

事情略有些复杂,小家伙三言两语说不清,许青川便接口解释道:“方才台上唱那恶婆婆多番『逼』迫儿媳『妇』进宫,儿媳『妇』宁死不应。有个书生知道这事后打抱不平,但恰逢皇帝来了,把身负功名的书生给捋成了白身,还让人把那儿媳『妇』绑进宫里。之后一众大臣劝谏,无奈皇帝耽美『色』,全然不听,还摘了为首那位大人的乌纱帽。然后那位老先生就很气愤地出来打断了,说这戏唱得是‘有辱皇家’。”

顾茵听他三言两语地说完,忍不住奇怪道:“连我这不听戏的人都知道,这戏文里的朝代都是架空杜撰的。这老先生为何这般动怒?”

许青川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

而戏台上之上,一个穿着立领皮袍子的老和戏班的人对峙着。

班主都后台出来拱手求饶了,说:“老爷子我们这草台班子搭一次不容易,您老气不顺去其他地方撒,别断了我们的生计啊!”

那老瘦瘦小小的,嗓门却不小,说:“你戏文『乱』唱还不许人说了?你这段必须给我改,改好了我把你整个戏班子都包下来,唱他一个月的,请镇子上所有人看!”

王氏和许氏两个都走台前了,本是准备联手把这闹事的人拖下来的。

听这话两人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脚——乖乖这老爷子听着口气财大气粗的,要是白听上一个月戏,好像也不赖?

那班主一始虽然赔着笑脸,但心里多少有几分火气。此时听这话倒是真的笑逐颜,连忙道:“好好,都听您的。这一场唱完就改,您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本来这里这场闹剧就该结束了。

但那老还是不肯,坚持道:“不行,你在立刻改,改成皇帝听了文臣的建议,痛改前非,此成了一位明君!”

他要说旁的还好,这种改班主却不敢应——毕竟这昏君可是戏文里的重要配角,若他不昏庸,怎么显得那儿媳『妇』可怜呢?而且照着这老的意思,戏文的主角也换了个个儿,成了那皇帝了。

他们只是普通的草台班子,又没那个耐说临时大改还改的照样好看。

“你这人懂不懂戏啊?!”王氏听得耐不住了,“你要这么改后头还咋唱?”

老说:“就唱太平盛世,河清海晏不行吗?”

“这种谁要看啊?你白请我我都不看!”许氏跟着道。

而后王氏对许氏了个眼『色』,两人爬上戏台,一人架住那老一条胳膊。

那矮个子老顿时架空,两条短腿凌空来回倒腾。

“哪里来的『妇』人,快把老夫放下!”

许氏和王氏充耳不闻,把他架下戏台子还不算,一直把他架出了人群。

顾茵和许青川见状连忙带着小武安跟了出去。

不过好在许氏和王氏都没有为难那老人,把他带出来之后就把他放下了地。

老一面摆头上碰歪的皮帽子,一面吹胡子瞪眼道:“你们这两个老『妇』人把我架出来做甚?我还没和班主说完话呢!”

许氏就道:“老爷子,我看您也年纪大了,别来回折腾了。您要是有钱,自己写个话本子去让人唱,爱怎么唱怎么唱。但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年头见个戏班子不容易,好歹让我们听过一场。”

王氏也没凶他,只跟着道:“就是,你爱听什么皇帝圣明河清海晏的,您自己请人倒腾去,别为难人家,也别难为我们这些戏『迷』。”

老气呼呼道:“你们这些人怎么回事,这戏文影『射』朝堂,发落了可是大事!”

王氏和许氏都一头雾水,戏文虽然是杜撰,但确实不影『射』朝堂,前就有过气愤不平的书生写了个戏本子说昏君宠幸宦官,扰『乱』超纲,然而还不那戏排出来,就让人告密官府,一串子人都连带着发落了。但是今儿个这出戏讲的是昏君强娶良家小寡『妇』,又没讲什么朝堂大事。

“难道那位最近真的强抢民女了?”王氏压低了声音问许氏。

许氏说没听说啊,又转头看向许青川。

许青川沉『吟』半晌,道:“这位老先生说的应该是皇上和文老大人那事?”

老哼了一声算是默认。

许青川便把月前皇帝和文老太爷的恩怨纠葛说他们听。不过这底是京城发生的事,他也是偶然听同窗提过,所以知道的也不多,只大概知道有这么个事儿。

几人听完,许氏还是道:“皇帝摘大官乌纱帽这种事也不算太新鲜吧,那文老大人确实也了告老还乡的年纪。既是他提出的辞官,就不许让人家允了吗?老先生你太敏感哩!”

那边厢戏台子锣鼓又敲起来了,王氏心思已不在这头了,接话道:“就是,那戏里的婆媳境况还跟我家相似呢,我也没觉得唱的是我啊。您老别想那么多。再说这戏又不是传了人文老大人耳朵里。就算传了,说不定人家都没您老人家这么急呢!”

老还要再说,却突然身形一晃,倒了下去。

王氏和许氏都吓了一跳,立刻异口同声道:“我啥都没干啊!”

说完又立刻去把人抬了起来。

还是一样一人架一条胳膊,把老凌空架起,一路把他架了附近的医馆。

而他们前脚刚走,文琅提着大包小包的吃食过来了。

今天他好说歹说,总算以听戏看热闹的名头把他祖父“骗”了出来,想着他老人家可一高兴就有胃口了。

文老太爷也给大孙子面子,没嫌弃看台简陋,祖孙两个捡了个位置坐了。

后头戏唱一半,附近来了一些卖小吃的摊贩叫卖。

文琅看他心情不错,心中窃喜想着这次怎么也劝着他多吃些东西。但没想他去了不一刻钟,回来他祖父不见了!

…………

王氏和邹氏把老架进了医馆看大夫。

大夫诊治之后道:“没什么大碍,脾胃失调,血气亏损,就是饿的。回去好好吃两顿,养养就好了。”

王氏和许氏又一起呼出一口长气。尽管她们确实没做什么,但是这老爷子要是真出了什么好歹,她们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

人还没醒,她们也不把他这么大年纪的人扔着不管,只好一起把他弄回了缁衣巷。

两人把老抬回了许家,许氏打发许青川回屋看书。

因着之前看大夫的银子是许氏给的,王氏也不好什么都不做,只硬着头皮对顾茵道:“儿啊,你看这事儿闹的……还要麻烦你去做点吃的。”

顾茵点头道:“没事,反材料都是成的,我去熬碗粥,不费什么力气。”

说完她就折身去了自家灶房。

灶房里除了他们日常要用的食材还有一些自家日常吃的食材。

顾茵想着大夫说老脾胃不好,就没做普通的白粥,抓了一把小米,切了一截南瓜,准备做南瓜小米粥,又想着这次做的量少,便取用了家里的小砂锅。

她先把南瓜洗净后切块去籽,再连皮放入蒸屉,随后再烧水淘米,水沸以后放入小米,小火熬。南瓜蒸过一刻多钟,去皮之后用汤勺压成泥,而后将南瓜泥倒进砂锅中,和小米一起搅拌均匀,待熬出米油后便可出锅。

文老太爷再次睁眼的时候,头已是黄昏时分。

他撑起身子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之前的事,五感慢慢恢复,他闻了一股甜香。

这香味甜而不腻,让本来就多日没怎么进食的文老太爷肚子叫了一声。

他循着香味走屋门口,顾茵捧着砂锅好过来。

“您醒了?”顾茵笑着把砂锅放桌上,“我熬了一些粥,您要不要吃一些?”

文老太爷要拒绝,肚子又叫了一声。

他也确实还头晕眼花的,便勉强道:“那我就吃两口吧。”

顾茵把锅盖掀,甜香味顿时充满了整个屋子。

砂锅里的小米粒粒花,南瓜整个炖进了粥汤里。

文老太爷用勺子尝了一口,南瓜的鲜甜充盈整个口腔,连带着整勺粥汤都甜了起来。小米虽然粒粒都了花,但吃在嘴里却又是粒粒分明,不像一般人熬的那样烂糟糟的。

几口热粥下肚,文老太爷觉得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粥里没有放糖,却也香甜。加的水不多不少,没有稀释掉南瓜的香味。你这粥熬的不错,师承何人?”

他一出口就问顾茵的师承,显然是会吃的行家。

对着人,顾茵不好扯什么梦里仙人,故作不懂道:“我家日常就做些吃食的小买卖,熬粥本就不难,哪里需要和人去学?”

文老太爷皱了皱眉,寻思着难道是自己年纪大了,或是饿太久了,味觉都失调了,所以才觉得这农家小媳『妇』熬的粥火候格精准,不比宫廷御厨差?

不她多问,顾茵便寻了借口躲了出去。

文老太爷斯斯文文地喝完了一整锅粥,有了力气便出了屋门。

虽然前头闹得不愉快,但文老太爷知道自己晕倒他们无。非亲非故的,人家把他带回家里,还给他熬了一碗粥,这便算是他有恩了。

直接给钱?这做好像有点过庸俗。

他记得这家人好像有个读书人,那送两幅名画或孤本书?

文老太爷走堂屋头,还没想好具体怎么报答。

而此时堂屋里,王氏和许氏在嗑着瓜子闲磨牙。

许氏怪王氏,“你说你那会儿对我打什么眼『色』啊?人班主都没怎么着呢,咱俩出这头。得亏那老头只是饿晕了,真要出个好歹,咱们不得让他家的人给吃咯?”

“你说我干啥,我知道他那么容易晕?再说那会儿你不也急着看戏……”

说底还是自己挑的头,王氏也心虚,连忙岔话题道:“你说这老头是不是……这里有问题?”她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许氏点头道:“多半是疯的,前头看他穿的光鲜,说起话来也理直气壮,说什么包起戏班子给咱们唱一个月,我还真当是个财大气粗的。但是你听那大夫说的,他那晕倒就是饿的,哪家有钱人会吃不上饭啊?”

王氏跟着连连点头,“难怪他之前说什么戏文里皇帝贬谪文臣的事犯了忌讳,这他啥事儿啊?就是疯得不成了,先吃萝卜淡『操』心。”

“哈哈,你说这疯老头回头醒了会不会说要报答咱们?说啥送银子送名画的疯话。”

“唉那咱不管,反一会儿他说啥咱们应啥,可不好再和他对着来。”

文老太爷天资聪颖,二岁高中状元得高祖赏识,三岁不便入直文渊阁,兼任太子太傅,当了三朝的实权大臣。就连昏庸无度的当今允他辞官的时候都得做足表面功夫,亲自把他送出京城。

眼下许氏和王氏一口一个“疯老头”的,听得文老太爷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他黑着脸径自转身朝着大门走。

顾茵在门口见了,忙道:“您慢些,眼看着就天黑了,巷子里的路不好走,我给您拿个灯笼吧。”

文老太爷说不用,刚走门口他还真就一块石头绊着,踉跄着差点摔了个大马趴!

顾茵吓了一跳,连忙道:“黑灯瞎火的您不打灯笼怎么走呢?还是拿着灯笼吧!”

文老太爷头也不回道:“我不要!我人都疯了我还怕走夜路?”

顾茵不知道他怎么突然生这么大的气,只一头雾水地目送他远去。

…………

缁衣巷附近窄巷小路阡陌交通,文老爷晕着进去的,出来的时候『摸』着黑,东拐西绕地绕晕了头,颇费了一番工夫问了好几个人才找了回家的路。

他回文家的时候天『色』已漆黑。

此时文家大门敞,家丁护院齐齐执着火把,文大老爷在指派人去找他。

冷不丁看他出,文大老爷立刻跑下了台阶,焦急道:“父亲这是去哪儿了?可叫儿子好找!”

又看老爷子脸『色』铁青,文大老爷立刻道:“父亲放心,文琅那个混不吝的已让我了祠堂,让他跪在祖宗面前反省,擎着您回来发落。”

文老太爷没好气儿道:“你他干啥?”

文大老爷虽然人中年,但还是颇为畏惧自家父亲,声音顿时低了下去,“他那不是把您弄丢了吗?”

文老太爷气笑了,“我这么大个人还弄丢?”

文大老爷又试探着问道:“那您是……”

文老太爷总不说自己听戏听得一时不忿上了戏台,还两个『妇』人扛了下去,更不好意思说自己和人吵嘴的时候饿晕过去了。

对着大儿子探究心的目光,他憋了半天,最终憋出一句——

“要你管!我疯了!”

文大老爷唬得噤了声,再不敢追问。

眼看着文老太爷背着双手进了家门,文大老爷赶紧跟上。

绕过影壁,文老太爷突然站住了脚,吩咐道:“取些银两,取我书房私库里两幅名画,两本书,我要送人。”

“送哪里?”

“送……”

文老太爷语塞。该死,是该要个灯笼的!那两家人住哪儿来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