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40章 长安科技大学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开个飞机去明朝!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难在何处?”朱常渊微微皱了皱眉头,如果连洪承畴这种狠人都说按照自己的方法治理台湾比较难,那么确实是难了。

洪承畴拱手说道:“陛下让臣去台湾,臣万死不辞,但想要完成陛下所说的任务,无异于难如登天。陛下试想,那些土著地主,手中握着大量的土地不错,可那些土地名义上都是合法的,即便是朝廷也不能无故动用,否则的话,国将不国,法将不法!”

洪承畴说的也是事实,朱常渊现在面临的境况和毛爷爷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将地主和诸王手中的土地拿回来,可是缺少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用强自然是可以,但是那是最后一步。

“洪大人!”朱常渊亲自拉出来一张椅子给洪承畴,洪承畴口称不敢。

“朕知道这其中的难度,说句实话,如果不难的话,朕也不会用你洪承畴!”这句话就把洪承畴抬的非常高了。

洪承畴激动莫名,差点脱口而出答应朱常渊的要求。

“你身为崇祯皇帝时的股肱之臣,朕有个问题想问你!”朱常渊眼睛异常明亮,严肃的看着洪承畴,缓慢的说道:“你说,前明时候,你们手中那么多军队,为什么和满清屡战屡败?大明无论国力、政治力量、舆论力量还是文化力量,都死死的压着满清一头,为何就是赢不了呢?”

洪承畴沉思不语。

朱常渊继续说道:“是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弱么?显然不是,朕记得李如松、李如柏、李成梁时期,大明军队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可为什么到了崇祯年间,一切都变了呢?”

洪承畴依然不语。

朱常渊问了个更加直接的问题,“松锦战役,你手中有四十万大军,为何会败给仅有十万军队的建虏,事后你可想过?”

洪承畴这次说话了,先是哀叹一声。而后道:“非是我大明军士战斗力不如建虏,当时臣的抉择也没有错误,只是军中无饷无粮,朝廷没有银子。臣不知道如何打仗。”

“若是当时你有足够的银子,你可有把握打赢那一仗?”朱常渊又问道。

“自然,臣有十足把握,若是军中有饷银,军队无哗变。臣四十万大军只需死守辽东,不出一年建虏必乱,三年全辽可复!”洪承畴信心十足。

“对,朕也是这么想!”

朱常渊的口气蓦然凌厉了起来,“太祖皇帝时期,国家每年的赋税有四千万石之多,而到了崇祯末年,每年的税收仅仅只有四百万两银子,不足太祖皇帝时期的二十分之一,你可知为何?”

“崇祯末年。税收实际上并不少,可是就是收不上来!”洪承畴是大明帝国的高官,对于这些是了如指掌的。

“为何收不上来?”朱常渊又问道。

“农民破产严重,家中尚无余粮供养妻子老人,如何能承担朝廷赋税?”洪承畴是实话实说。

明朝的税收制度,沿袭历朝历代的作风,并不是按照全国的土地面积来收税,而是按照人头来收税。

举个例子来说,某农民家里有一百亩地,家中有八口人。

那么他交税的标准不是一百亩。而是八口人。他要负担的不是一百亩地的税,而是八口人的税。

这有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如果每个农民都有土地自然不会有问题,可是如果某一家破产。家中的一百亩地全部都卖了出去,从此就没有了收入,可仍然要担负八个人的赋税,这就有问题了。

反过来说,那些大地主,比如河南康家。动辄占地十八个县,可是他们家又能有多少人?算你一百个人好吧。

可是十八个县交一百个人的赋税,这不是开玩笑么?

不是,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

这是明朝中期之前的事情。

后来,张居正改革,将按人头收税变成了按人头和土地双重收税,国家的财政暂时得到了好转,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然并卵。

因为按照规定,明朝的藩王是不用交税的。

于是,很多农民或者中小地主都将自己的土地寄存到藩王的名下逃避赋税,然后只需要给藩王一定的好处费就行了。

如此种种,导致了全国赋税的一再缩水,缩到崇祯年间,国家税收不及明朝建国初期的二十分之一,自然,各种问题也就油然而生了。

“如果朕的这个计划在全国实行,洪大人觉得日后我大明王朝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朱常渊深吸一口气,朝洪承畴说道。

洪承畴身子微微动弹,猛然想起一个可怕的事实。

他忽然想到,如果土地按照人口分配,如果土地禁止买卖!那结果就是,不会有地主的产生,不会有土地兼并,更不会有国家税收的减少和缩水。

如此一来,只要制度订立,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立法,只要朱常渊的子孙后代不是自己作死,大明帝国似乎就可以光耀万世,永垂不朽。

洪承畴只感觉到中华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被朱常渊真正的一语道破。

“站起来!”朱常渊的声音猛然提高:“朕可以派遣两万精兵随你入台湾,打破旧有秩序,重建新的大明帝国就从台湾开始!”

“朕委任你全权处理台湾事务,生杀予夺,可斩杀一切敢于反抗朕之人!”朱常渊眼睛微微一眯,道出了一句让洪承畴不寒而栗的话:“杀万人不用报与朕知!”

“呼!”洪承畴感到呼吸急促,这种权利,几乎可以比拟当初在辽东的朱常渊了。

“这封圣旨给你!”朱常渊从桌子上拿出一卷早就准备好的圣旨,递给洪承畴说道:“你看看吧!”

洪承畴打开圣旨,只看了一眼呼吸再次急促。

上面明明写着封他为定海侯,俸禄与当朝一品平齐,子孙万代与国同休。

唯一让洪承畴感到纳闷的是,圣旨的后面落款是泰正二年六月十二月三十日!

今年不是泰正元年么?怎么是泰正二年呢?

朱常渊很快的解答了洪承畴的疑问:“去旧革新难上加难,更何况这种有利于我大明朝千秋万代之革新,若成功,等同开疆拓土,封侯封王,朕在所不惜。”

“明年年底如果能够将全台湾的土地丈量完毕并分给百姓,这封诏书算是朕对你的奖励,若完不成,你就把它烧了吧!”

“是!”洪承畴站在天子跟前,感觉微微有些压抑,封侯本来是一件让他荣耀万分的事情,可是今天生在他的身上,他却觉得这封圣旨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了背上。

“只是,臣以何为由?”洪承畴问道。

要革新土地政策可以,但是得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啊。

朱常渊摇了摇头,道:“那是你的事,朕不会给你任何理由,杀万人不用报与朕知,如果这样你都完不成,朕就无话可说了。”

“是!”洪承畴冷汗直流,战战兢兢的说道:“臣尽量刀不染血!”

“无妨!”朱常渊眼睛微微一眯,大声说道:“为了革新,为了大明帝国的千秋伟业,哪怕刀山火海白骨累累,朕也在所不惜。”

杀人算什么?

日后开拓四海,宰割全球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死在朕的屠刀之下呢!

洪承畴终于还是去台湾了,带着两万精锐之师,带着百余名能臣干吏,带着一百万两启动资金,还带着朱常渊的殷殷期望。

洪承畴走后不几日,朱常渊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陕西巡抚上报,长安科技大学已经建设完毕。

这是朱常渊之前就指示陕西当地官员要做的一件大事,长安科技大学的学府所在,原来是长安城中几处较大的豪宅集中区,当地官员稍加改造,便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学堂。

陕西,是朱常渊的大后方,也是对朱常渊支持力度最高的地方。

而且,在这个地方,不存在有地主,因为早在两年前朱常渊就将所有的肥沃土地分给了当地的农民,他只需要在陕西当地下一道命令:禁止土地私相买卖就可以了。

这里和辽东两地的土地改革最快最彻底,也最先完成,同时,随着土地革新的完成,陕西与辽东地区也成了赋税来源的主要地区。

作为回报,朱常渊手中有限的化肥资源,自然无限的向这两个地方倾斜了过去。

当然了,言归正传,建立长安科技大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安置那些在日月岛上的半吊子科学家和明家。

并不是日月岛上不适合居住,而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帝国和西方的欧洲诸国很可能变成战斗敌对国,朱常渊不希望自己手下的那些老毛子科学家到时候在背后捅他刀子,或者带着科学技术再回到欧洲去。

把他们从日月岛接出来,然后关进长安城再好不过,到时候一方面他们不会知道任何母国的信息,第二,即便万一知道,数千里的纵深陆地不比海洋,想跑也跑不了。

朱常渊自然也不会亏待那些人,好吃好喝好玩的一概不缺,而且处于人性化关怀,很早之前就将大部分人的家属也接来了日月岛。(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