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不知来历的书册
虽然已是秋季,园中花卉尽数掉落,但楚府后园中的景致却别有风韵。
层层叠叠的假山石立于池水之上,水流自其上冲击而下,迸出水珠千万,如瀑飞散。
下方池水缭绕,周围绿树掩映,真可谓一步一景,不失大家风范。
“公子,苏小姐到了。”叔孙将苏白桐带至水榭凉亭内。
苏白桐刚刚进入亭中便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
“不知苏小姐能否辨出此香?”楚子墨坐在海青石琴桌后,身边的香炉清烟袅袅。
苏白桐微合双目,脱口而出,“沉水香、熏陆香、丁子香、郁金香、龙脑香……”她一口气说出十几种香料名,然后睁开眼睛,朝着楚子墨轻施一礼,淡然一笑,“不知我说的对也不对?”
楚子墨抚掌大笑,“苏小姐好生厉害,就连我们奇珍楼香阁的制香先生,也没办法如此之快的辨香。”
苏白桐淡淡一笑,“楚公子看来康健的很,为何突然请我前来?”
楚子墨微微挑眉,“难道苏小姐真想去那家庵?”
苏白桐无声轻叹,她才刚刚回京,这城中的每个人却都好像早已猜到苏府的安排一样。
“其实今日请你来,我是想让你看一件东西。”楚子墨向孙叔一摆手,孙叔端来一只托盘,放在桌上。
苏白桐低头看了看,那托盘上盖着一方黑绒布。
孙叔送上托盘后便退了下去,慧香也懂事的退到亭外。
“这是什么?”苏白桐没有直接掀起那方黑布,从那黑布下显示出的形状来看,那好像是一本书。
“当年在我身上施用奇术的那位制香先生,他唯一留下的东西。”
苏白桐盯着托盘上的那本书。
那是一本手抄的书册,页面泛着老旧的黄色。
书册上尽是被褚褐色浸染过的痕迹,很多字迹都分辨不清。
苏白桐只是低头看着,并不动手。
楚子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苏小姐不想知道里面写着什么吗?”
苏白桐颔,“想……但我还不想中毒。”
楚子墨再也掩饰不住脸上的惊愕,“你怎知……”
“气味。”苏白桐只淡淡说了两个字,然后伸出手来。
楚子墨将早已备好的皮质护手递了过去。
苏白桐接过,从容套在手上,这才翻开了书册。
书册的扉页字迹都已不清,上面只有两个字勉强可辨:森浴。
苏白桐抬头去看楚子墨,楚子墨一脸无奈:“我在早些年已派人查过了,到现在也没有弄清这两个字的由来。”
苏白桐重新低头去翻书册,以奇珍楼的人才、财力,如果就连他们也查不出来,其他人就更不用说。
书册里面写着各式各样的配方,不过字迹都已被那些褚褐色的痕迹浸染的一团漆黑,根本看不清上面写着什么。
只有书册最后几页上面写的字迹还能够分辨得出。
“我想,既然苏小姐能配得出能够克制我病的香料配方,定能在这书册里现什么。”楚子墨期待道。
苏白桐沉默不语,翻着最后几页,她的心里渐渐泛起一丝寒意。
这上面写的配方,竟然全都是她所熟知的香料配方。
“你可有找人按照上面的方子配制过香料?”苏白桐问。
楚子墨颔,“不过……配制出来的香料并无神奇之处。”
也就是说,光知道配方没用,只有生有阴阳双目的人,才能依此方配制出神奇的香料。
苏白桐长舒一口气,强压下心中不安。
对于前世,她的记忆还只停留在对于凌宵天跟凌清烨之间的纠葛中,并未想起太多别的事情。
可是现在看着这本书册,上面那褚褐色的痕迹却让她觉得有些熟悉。
就好像……她曾日日与之相对,钻研此书,就算她闭上眼睛,也能凭空描绘出那书里的字迹。
一些记忆环绕在她的脑海中,呼之欲出。
“楚公子,不知此书可否借我一夜……”虽然知道此书对于楚子墨非常重要,她不应提出此问,但她还是开了口。
因为她总觉着,也许她能想起些什么来。
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楚子墨竟点了头,他吩咐外面的孙叔道:“去将南边的恬静阁收拾出来,苏小姐今天就留在此处。”
苏白桐还想说些什么,只听楚子墨道:“苏小姐不并担心,我母亲会亲自去苏府向苏大人解释清楚,并不会让你为难。”
尚未出闺的女子夜宿在别人府里,被传出去的话总是难免让人抓住把柄,不过既然奇珍楼当家的夫人能够出面,那她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楚子墨派人送苏白桐去了恬静阁休息,转头他则带着孙叔往前院去了。
屋里四名丫鬟忙碌着,将衣饰备好。
孙叔走进来打量了一番,忽地指向四名丫鬟中的一位,“小竹,今日就由你来。”
小竹恭敬施礼,“是。”
另外三名丫鬟立即上前,也不避讳孙叔,直接将小竹头打散,脱去外裳,然后又为她穿起华丽的衣裳,繁复的饰……
半个时辰后,孙叔推开门,楚子墨信步走进门来。
三名丫鬟齐齐退下,露出坐在梳妆凳上的一位贵妇。
眉宇如画,与楚子墨颇有几分相似,看年纪大约四十多岁,带着成熟的风韵。
楚子墨满意的点了点头,只说了一个字:“可。”
孙叔立即带着打扮好的贵妇出了门,备好马车,亲自带人往苏府去了。
楚子墨负手看着马车离开,神色萧然,站在他身后的三名丫鬟皆低头不语。
外人只看奇珍楼风光无限,拥有万贯家财,可又有谁知实际现在支撑有奇珍楼的楚府,只剩下了两个人。
一是楚子墨,另一人,则是楚子墨的叔父,不过他那叔父整日疯疯癫癫,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完全当不得大用。
而他……一旦病便会像活死人似的陷入僵直的昏迷中,有时长达数月之久,奇珍楼之所以能支撑到今天,完全得益于楚府在大燕国当地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