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大结局(一)(4)
“皇儿,你回来了?”皇帝也是喜笑颜开的模样。
沈修阳越的不解了,这走的时候还是一个个愁眉苦脸以为天塌下来的众人,这会怎么各个都乐呵成这模样?
难道,已经知晓了自己得胜的消息?
“殿下,您这是去哪了,怎么这般狼狈?”
内侍还是很能猜透人心的,这会读懂了这小祖宗的不快,赶紧上前照顾着。
沈修阳点点头,将手里拿着的包裹仍在地上,恭敬的朝皇帝道,“父皇,孩儿幸不辱使命!”
“可是查清楚了?”皇帝双手撑在案子上,表情无比的激动。
这又是怎么回事?
沈修阳点了点头,“顺着这个方向查下去,果然是找到了那侉褐族勾结东周的证据,而且,那些人现孩儿,还对孩儿下了死手……”
不过,他嘴角浮起轻笑,“侉褐族已经被儿臣攻下来,日后,将并入我大周的版图!”
这时候,就算再摸不着头脑的群臣,也不胡涂了,这口口声声的说侉褐族,难不成,真的是将它给攻打下来了?
不可能啊,这没派兵啊,这瑞王殿下自己走的时候还带了十几个人,难道要十几个人来将一个族落打下来?
乱了,乱了,一切都乱了。
皇帝激动不已疾步往下奔来,速度太快,还将台子上的奏折给摔下来了,这会走到他身边,几乎是一字一句的询问道,“可是真的?没有骗我?”
“是真的,是真的……”沈修阳单膝跪下,双手举起来先前进大殿时候的盒子,“儿臣已经取了对方的级,大周以后就可安稳……”
“好好好……”
皇帝只是一个劲的说着好。
朝堂上众人还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些人气急败坏,俗话说的好,师出有名,师出有名,这瑞王殿下也真是胡闹,不吭不响的就将人家一锅端了,这成什么了?
子孙后代在史书上还不得污构他们是奸邪之徒?君王在朝廷上和声和气的安抚着人家的使臣,一转眼就派自个的儿子去将人家灭国!
沈修阳怎么可能没听出来这些人叽叽喳喳是为了什么?
二话不说,将那带来的包裹打开,露出里面的黑色盒子,啪的一下将那盒子摔在地上,从盒子内滚出来的带着血迹的那个人头,这就咕噜咕噜的出来了。
那些平日满嘴利益仁孝的大臣,看到滚到自个脚边,面露狰狞的表情,无不惊恐的往后褪去。
一个个说的道貌岸然的,其实骨子里最是胆小怕事了。
这可真是莽夫!莽夫!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可真是虎父无犬子啊!”湘王这时候牙齿都快咬碎了,但还是不得不主动恭喜这小兔崽子。
自己苦心筹划了这么久,这么久!眼看就要成功了,为什么,为什么就被这人给破坏了呢!
可恨,自己还要领头恭喜他!
有了湘王开头,剩下的文武百官也都意识到了,大局已定,陛下又正是在兴头上,谁傻的来触陛下霉头啊!
沈修阳在这片恭维声中,疾步到了唐木阳身前,他松了口气,脸上满是风霜,这是面对别人一副我就是天皇老子的跋扈,在唐木阳面前全数没了,他笑着望着唐木阳,“我们胜利了“。
“嗯。胜利了……”
“快说说,你这次不是只是调查那份消息的真伪,怎么就把那给灭了?”皇帝大手一挥,阻断了众人的恭贺,焦急的问着儿子。
其实,他早就有把那侉褐吞并的想法,可是这些老臣一个个推着拦着不让他兵,还一副你要是不听我们的话,我们这就撞死在大殿上的倔强。
还好儿子争气,有他没有的魄力。
沈修阳恭敬道,“本来这次儿子势单力薄,没想着,也没能力动手,可是,在侉褐族的时候,似乎是有人通风报信,儿子的身份暴露,后来那些人知道儿子生了怀疑,所以就想杀人灭口……”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皇帝焦急紧张的询问!
“后来,这就多亏唐姑娘了……”沈修阳望着唐木阳,“是她在儿臣出之际,就已经给程将军送去信了,所以,后来是有接应把我们接走了……”
后面几乎不用说,众人也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了。
以前一直苦于没有原因,不能动它,更何况人家的使臣都来了,说是要归顺,那更没理由,也没道理派兵了。
可是,谁知道归顺是假的,利用这个机会意图不轨才是真的!
“后来儿子和将军私下合计,正巧宿城和那不远,加上城中此时战事焦灼,粮草不够,如果能将侉褐族收在囊中,那剩下的,那粮草问题不愁……”
“哦……”原来如此,众人恍然。
怪不得,怪不得当初的时候就能这么信誓旦旦的说凑够粮草,这么看来,岂是是够了,还省的运送过去的损耗和可能出现的危机。
佛道两教的领头羊都送来了粮食,剩下的那些稍微有些名气的道观、寺院,自然不能落在后面,前面有粮草补给,后面有这些粮食作为保障,哈哈,以前一直缠着他们的危机,这不就迎刃而解了?
只是,这女子到底有多么大的本事,竟然能事先就预测好未来,甚至还做出了准备,让人及时的接应瑞王?
这心思,这手段,这人脉,真的是只有一个刚刚及笄没多久的少女应该有的吗?
湘王心力交瘁,筹划了十几年的计谋,就这么不堪一击。
他再也撑不住虚弱的身子,咚的一声栽倒在大殿上。
刚刚打了胜仗回来,扬了国威,还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着的难题,皇帝心满意足的挥手示意众人散去。
又赏赐了瑞王和唐木阳不少奇珍异宝,又派人准备笔墨纸砚,他要好好的写一道圣旨,好好宣扬这些道士和方丈的深明大义。
唐木阳和沈修阳慢慢的走在宫内的长廊上,天色越黑暗,宫内也开始点灯,一盏又一盏红色的灯笼被挂在长廊上,延绵成一条绚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