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托付
那些什么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之流,败亡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李自成被剩下的人推举为新闯王的消息,就没有什么人注意了。
木云瑶看起来在周王府的时候,看过许多的邸报文书,可能也是喜欢学,喜欢问,所以才有这样的见识,不过女孩的见识终究是有局限。李孟知晓李自成被推举为新的闯王之后,久久不一言。
李孟在来到这个时代以来,他不知道谁是高迎祥,来到之后李孟还怀疑历史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生了改变,有时候半夜梦醒,都是一身冷汗,本就在这个时代诚惶诚恐,如果再是一个完全架空的空间,真是不知道如何做了。
这种惶恐直到看见李自成,张献忠的名字才缓解了许多,可能自己不了解这段历史,根本不知道一些东西。
京师邸报上的这个消息,让李孟心中有些莫明的放松,原来历史还是原来的那个历史,并没有改变什么,可更大的惶恐和紧张感又是充满在他的情绪中,按照那个他所了解的历史,车轮滚动,到最后大部分人都是粉碎在大时代之中。
胶州都司去往湖广就职,而且李孟还要带着兵去,这事情真是千难万难,凭着李孟对大明官场和制度的认识,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
宁师爷从前是跟盐政巡检做事,见识未必比李孟要高多少,至于目前的“参赞”木云瑶,更是有判断,无见识。
思来想去,李孟还是派人给胶州城中的周举人送去了请柬,满清突入京畿,横行两月有余,从容出关,大明兵马毫无作为,只能是任其嚣张。这件事到最后虽然是京师安然无恙,只不过是些州府遭到了劫掠。
但这件事对大明士人,特别是靠近北直隶的山东,山西,河南一带的士人触动极大,先是陕西的乱民在中原腹地左冲右突,朝廷疲于奔命的围剿,本以为这不过是天灾造成的乱象,可朝廷兵马与东虏女真的战争,也是屡次的失败,先是宣府大同那边被人突入,这次连京畿腹地,大明中枢之地都是这样。
肯定是有些什么东西不对了,稍有见识的人都是心中惴惴不安,所以和李孟保持一段时间距离的周举人这次却出人意料的应邀前来,有了举人的身份,家中又是有钱有势,周举人和官宦之辈交接很是紧密,对这些事情懂得的确实是多些。
几次相谈,几年在胶州城中的相处,周举人虽然避而不见李孟,可双方见面谈话却没有太多的避讳了,开头客气几句,李孟就是直接问讯道:
“这些日子虽然不曾相见,可兄台所说的养兵据守之地却时刻琢磨,这莱州府虽有盐利,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而且还是地形险恶,确实不是长久之地,只是我山东兵马要去往荆襄,实在是找不到理由。”
当年的盐政巡检,而今却是胶州都司,职位升的飞快,何况是这种本地的大户人家,对地方上生的事情自然是清楚底细,对这胶州营战斗力也是惊叹异常,周举人对李孟也是愈的敬重,先前那种狂生气度却是收敛了不少,听到李孟问,周举人稍一思索,就在那里开口笑了起来。
这一笑,让李孟颇为的诧异,心想莫非自己说的有什么不对,看见李孟的诧异目光,周举人咳嗽几声,把笑容止住,开口朗声说道:
“李大人这事情却是想的难了,军兵调动无非是上面一纸公文而已,邸报那边,荆襄也是乱局纷纷,找个出兵剿匪平乱的名头就是。”
李孟听到之后一愣,心想说的如此简单,但真实情况那里会这么简单,单说那调拨的公文什么人,什么衙门来,看着李孟的为难表情,周扬倒是有些吃惊,迟疑着问道:
“这桩事不难吧,李兄不是在京师之中也有奥援吗?”
这话说的李孟顿时是吃了一惊,心想自己和京师秉笔太监刘福来的关系很是保密,周举人怎么知道,李孟的表情虽说变化不大,可也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周扬立刻是明白过来,笑笑说道:
“在下和吴同知也有些交情,闲暇时他也提起,说李大人在京师有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亲戚,将来肯定会是一路通达。”
几个月前是有个大人物亲戚来着,不过借了五万两之后人都找不到了,李孟苦笑一声,解释道:
“这件事李某想要自己做成,周先生可有什么方法?”
见李孟吞吐,周扬也知道其中另有隐情,也就不再继续,直接说道:
“这个倒也是不难,只要是用银子开路,这大明官场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只要在兵部把银子使足,移防改换驻地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银子倒是不缺,虽说养兵的用度很大,可关键时候十万两银子总是抽调的出来,可兵部的官员自己一个也不认识,说起来,李孟至今还没有见过莱州知府,所接触的最大的文官也就是那个匆匆来去的登莱道柳清嵩,其余的就是胶州城这些官吏了,压根不知道应该找谁去打交道。
好在周举人依旧是那副言无不尽的脾气,事事都会和你讲个明白,在那里继续开口说道:
“这件事莫要去京师兵部,那边天子脚下,人多眼杂,总不免被有心人盯上,那就麻烦了,不若去南京兵部,那边事情反倒是容易的多,只要是下文书来,一切就水到渠成。”
这话说是说的简单明白,可京师那边没有认识人,这南京城更是两眼一抹黑,总不可能直接带兵过去,那立刻就是众矢之的,自找倒霉。
李孟苦笑了下,只得是点头称谢,周扬的知无不言对他真是帮了大忙,但对这样的读书人,李孟反倒是不知道如何的答谢,不过今日话说的这么开,索性是直接问了,那边周举人刚有告辞的意思,李孟就抱拳说道:
“若没有周兄的点拨,李某好比睁眼瞎子一般,事事看不清楚,李某是个粗人,不知道那些婉转的礼节规矩,就这么直接问周兄了,可需要什么?还请直言,金银我李孟还是有些,而今大小也是个都司衔头的官员,在这片地面上说话还有些作用,周兄心中想什么,请讲就是?”
要是这周扬真一介不取,李孟还真是要有些疑问了,毕竟双方所说一切都是特别犯忌讳的东西,这边问完,本来要站起来的周扬又是重新坐在了椅子上,沉默了会,抬头笑了笑,开口说道:
“金银之物,周某家中倒也不缺,莱州府地面上,别人也欺负不得我周家,只是且有一件事,还要请大人答应。”
“请讲,只要是李某力所能及的事情,自然会实打实的完成!”
“将来如果有那一日,若是天佑我大明,这日就不要到来,若是真有那一日,周某全家老小十几口,拿不得刀枪,骑不得劣马,怕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只求李大人能看在这些事的请份上,收容庇护周某一家。”
本来双方说话的气氛很轻松,谁想到周扬周举人突然郑重其事的说起了将来的托付,李孟也是一愣,周扬说完之后,从椅子上站起来,深深的弯腰作揖,竟是给李孟行了大礼。
要是放在其他人之间,周举人这话说出来,就应该是直接喊亲兵护卫来绑起来送官,大明如此太平之世,圣明天子在位,你却做末路打算,究竟是有何居心。不过,李孟若是所谓的“其他人”,也不会放着手中的私盐大利不要,却去打着调防荆襄的主意,李孟的胶州营在莱州府,好歹是本乡本土的子弟亲兵,什么事情都是方便,但要是去了荆襄地,山东兵马,那就是客军,处处不方便。
虽说大明有这个规矩,客军在驻地有军功则翻倍计算,看起来好处多多,但要是客军在异地驻防的舒服舒心,又何必有这个规矩。
如此匪夷所思的举动,周扬周举人压根没有问为什么,只是直接回答问题,同样的,对于周举人的请求,李孟也没有任何的惊讶,只是同样郑重其事的抱拳答应说道:
“周先生请放心,只要李孟手中刀枪在,必然护得周先生全家周全。”
周举人没有接话,默默的作揖告辞,径直出门去了,李孟也没有出门相送,今天的对话委实是有些凝重。
看起来,自己虽然知道历史,但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们同样是感觉到天下之势有些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