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孽子 > 第385章 小东西意义不小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唐孽子!

有冰块,有雪糕。

这个夏天虽然炎热,但是却比往年要过的舒服一些。

李宽在观狮山书院的游泳池里游了半个时辰后,舒服的在旁边的躺椅上趴着。

本来还想拉着程静雯一起过来的,不过她死活都不肯。

没办法,李宽想要在水里面尝试一些新东西的想法还没有行动就死在了萌芽里了。

“王爷,按照您说的方法,格物书院已经整理制作出了一套新的计量器具,现在就摆放在格物大厦里。”

李宽来到了观狮山书院,许敬宗不管是手头上在忙什么,都会在跟前车伺候的。

“哦,已经好了吗?那我们过去看看吧。”

大唐的计量单位,不管是长度还是重量,都有点乱,并且缺少一套天下公认的标准,搞得李宽很不习惯。

在之前,不习惯就不习惯,影响倒也不是很大。

但是伴随着各个作坊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流水线作业在各个作坊当中推广之后,因为品质不达标而报废的零件就多了起来。

而其中一个根源就是计量制度的不合理。

所以,李宽很直接的把后世的那一套计量单位拿了出来。

至于各个单位的标准,比如一米到底多长,一千克到底多重,他就交给了格物学院的学员了。

“楚王殿下,这就是一米的标准。”

当李宽来到格物大厦的时候,李谚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看来许敬宗在找李宽之前就提前安排了。

“看上去还行,用黄金制作一个米尺,倒也是个好选择。”

李宽当初解释米的长度的时候,大概形容了一下说自己就死一米七五左右。

虽然许敬宗和李谚当时都不理解为什么李宽这么给米下定义,不过还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标准来制作的米尺。

没有光谱,也没有激光,现在根本就不可能跟后世一样准确的定义一米。

与其这样,反而不如人为的创造一个米的标准,以后大家就按照这个标准来制作各种米尺等长度量器得了。

“王爷,书院里已经根据这个米尺标准,制作了各种一米的尺子,随时可以下发给各个作坊,并对外推广。”

许敬宗办事还是很靠谱的,已经把李宽想要做的事情都给提前搞定了。

“楚王殿下,米尺是制作出来了,不过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像是分米、厘米,甚至是毫米,我们都能比较准确的表现出来,但是那微米……我们现在还没有讨论出怎么测量。”

李谚倒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也说出来了。

“这个后面再搞也可以,不过本王有一个想法,一微米太小了,没有办法测量,但是我们可以先考虑怎么测量一百微米。这一张尺子上没法直接测量,我们可以考虑是不是在尺子上增加一个可以移动的标尺进行辅助呢,通过两者结合来提高测量精度。”

李宽虽然用过游标卡尺,但是对于它的测量原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能简单的给李谚他们一些提醒,看看他们什么时候能够把游标卡尺给搞出来。

那样的话,测量精度就至少可以提高一个单位等级,意味就非常重大了。

紧接着,李宽在看了一圈重量、容量等测量工具的实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改善意见。

然后便拿着这一套东西去了大明宫。

“宽儿,你今天来找朕,就为了这些事?”

李世民听了李宽的来意,觉得有点意外。

一直以来,李宽都是属于那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动找李世民的次数非常少。

而一旦找了,往往都不会是小事。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秦始皇虽然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和文字、礼仪,但是各个朝代对于长度、重量的标准,仍然很模糊。就比如一尺,不管是秦汉还是三国魏晋,亦或是前隋和我大唐,都不完全一致,这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

看到李世民显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搞出来的这个东西的意义,李宽只好解释一番。

“什么问题?这几把百年来不都是好好的吗?”

李世民的这个观点,基本上是代表了所有人的观点。

当然,别认为下九流的匠人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是没有人在乎的。

而偏偏匠人才是对统一的计量单位的重要性体会最深的一群人。

“陛下,我大唐国力远胜秦皇汉武,以前没有问题,并不表示现在没有问题。”

李宽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个马屁,李世民听了不由得心中暗自窃喜。

“朕做的还是不够,宽儿你这话有点过啦。”

李宽:……

老李?你的笑容已经出卖了你的真实想法啦。

“陛下,一点都不为过。随便举个例子,这长安城到凉州,还有长安城到洛阳的水泥路,有哪个朝代比得上?再比如,单单一座长安城就有人口超过百万,这也是秦汉时期不曾达到的高度。”

“话是这么说,不过这些跟你这计量单位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用习惯了寸、尺、丈等各种计量单位,你现在改成什么米、分米、毫米的,总感觉怪怪的。”

李世民心情很不错,主动的询问起了李宽具体的细节。

“现在的计量单位太随意了,不够严谨,并且各地的标准不完全一致,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微臣举个例子,就拿长安城里的四轮马车来说,陛下想必也是有所了解的,那是儿臣府上的作坊生产的。”

“这一辆四轮马车,涉及的各种构件,拆开来了大概会有一两百个。在以前,基本上都是匠人各自负责制作各自的马车,完工之后,一旦这辆马车的某个构件坏掉了,那就只能按照这两马车的尺寸单独制作,才能进行维修。”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你不单独制作构件,怎么维修啊?”

李世民虽然知道楚王府的马车作坊生产速度很快,但是并没有见识过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陛下,微臣府上的马车作坊,现在是把每一个构件都安排专门的若干个匠人制作,无比确保制作出来的构件尺寸都是一模一样的。而组装的时候,也都是由专门的人去组装,速度很快。一旦某个构件坏掉了,直接从库房里领取一个一样的换上去就可以了,省时省力。”

“这一点,长安城里购买了四轮马车的车夫应该是体会最深的,只要马车坏了,拉回奔驰马车行,不用半个时辰就能维修好,价格还很便宜。这就是统一了尺寸的好处。”

“而要统一尺寸,最关键的就是要统一计量的工具,要不然,同样是一尺长的构件,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就不一样,那就没有替换性了。”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着李宽在解释,“你这个话,朕倒是理解了,但是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让朝廷发布正式的律令吗?”

“完全用得着!陛下,随着长安城内外越来越多的作坊建设了起来,这计量单位的标准化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计量单位不统一,各家的作坊生产出来的同类东西,就很难做到一模一样;如果计量单位不统一,缺斤少两的现象就很难避免;如果计量单位不统一,那么大唐的各种工艺技术的发展就会收到严重的限制和传承的障碍;如果……”

“行了,朕同意你的做法了!”

眼看着李宽开启了说话模式,李世民明智的选择了妥协。

当然,这根李宽这么多年来的功绩也是分不开的。

人的名树的影。

在李宽还没有给李世民带来失败的挫折感之前,这种信任就会越来越牢固。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mimiread.com 安卓苹果均可。】

“多谢陛下!微臣建议先从户部和工部开始推广这个计量单位。”

“这个你自己去找玄龄沟通吧。”

李世民显然是不想在跟李宽讨论这个话题了。

“听说吐蕃国的使臣悄无声息的离京了,这事你可知道?”

“啊?禄东赞走了吗?”

李宽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表情,一副我很意外的样子。

不过,李世民是谁啊?

论起玩阴谋诡计,十个李宽也不是他的对手啊。

“听说禄东赞在离京之前,在长安城各处到处转悠,还被马车不小心给撞到了。”

李世民说到“不小心”三个字的时候,发音明显变重了很多,搞得李宽以为他是不是已经掌握了什么证据。

“陛下,这长安城里马车多了,车祸也是难免会有。虽然有了交通规则之后,这种情况好了很多,但是终归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

李宽避重就轻,在那里装糊涂。

这种事情,除非你拿出铁证来,要不然是打死也不能承认的。

特别是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事情,尽量还是低调点为妙。

“左右不过是一帮蛮子,走了就走了吧。”

李世民看到李宽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心中也有点不大确定那事是不是他做的了。

不过,此时的吐蕃国,李世民还没有怎么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多关心一些薛延陀和高句丽的事情呢。

“陛下说的是,走了就走了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