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兵船上的水手松缆起帆,缓缓驶离甲米地军港。郑阿贵等人站在船舷边,能看到码头上仍然源源不断有部队在集结登船。投入了如此之多的兵力,可见此次行动所要攻击的目标,还远远不止他们所知的几处。
让郑阿贵稍感遗憾的是,这次从班吉回到马尼拉,没有机会能回家看一眼。
从现在部队启程的地方向西望去,能看到马尼拉湾西侧巴丹半岛上两座高耸的山脉,北边的是纳蒂布山,南边的是巴丹山。郑阿贵家定居的巴郎牙镇,便位于纳蒂布山东麓的海岸边。
如果刚刚过去这三天的休整期能够放假,那他完全来得及在甲米地基地和巴朗牙镇之间跑个来回,去看看家人是否安好,也能顺便在出征之前跟家人当面作别,而不是依赖于那一纸写得歪歪扭扭的遗嘱。
不过昨天营长训话时说过,如果此次能够圆满完成司令部交予的作战任务,那么战后一定会有相应的休假安排。届时带着作战津贴和军功章回家,岂不更是美滋滋。
驶出港口之后,郑阿贵便现自己所在这艘船正处于一个庞大的舰队之中。仅方圆几里内的近处,就有超过十艘运兵船,以及几乎同等数量的补给船。而在更远的外围海域,可以看到数艘武装战船,它们将在舰队南下途中承担护航任务。
每艘船的桅杆顶上,都悬挂着显眼的海汉双色旗,飘扬在在碧海蓝天之间。包括郑阿贵在内的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壮观的景象,禁不住心潮澎湃,在甲板上大声呼喊起来。
如此直观的武装力量展示,远胜过前几天一次又一次的动员讲话。在这一刻,每个人都切身感觉到了海汉军的强大,这让他们对于接下来的作战任务又增加了不少信心。
中午时分,他们看到了科雷希多岛出现在舰队右侧的海面上,这标志着舰队已经抵达了马尼拉湾的出口航道,即将驶入南海。
舰队的航行方向也开始转向南方,晚间就将进入吕宋岛南端的佛得岛水道。
而这艘船的伙食也要比他们来马尼拉的途中好得多,这要得益于船上有一个设施完备的厨房,不用像普通运兵船那样,只把乱七八糟的食材丢进锅里,熬一大锅杂烩粥就算了事。
按照航程安排,预计班吉营将在三到四天之后抵达此次任务的目的地,而这宝贵的几天时间当然也不能就在吃吃睡睡中浪费掉,参战的士兵们必须抓紧这段时间,将作战计划的各种细节牢记于心。
尽管郑阿贵所在的连队似乎已经被内定为候补机动部队,但连长也依然不敢大意,仍是命令船上众人以班为单位,仔细研读作战计划,提前做好每一名士兵的任务分配。
郑阿贵所辖的班一共十人,其中一多半都跟邱勇、秦博一样,不过是入伍时间不足四个月的新兵。郑阿贵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向他们详细讲解作战计划,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
鉴于郑阿贵自己从军的时间也仅有一年多,并且也从未踏上过战场,他作为“老兵”能传授给这些人的经验真是屈指可数。
在无法解答手下的问题时,他只能将《作战条例》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诵读,让他们自行体会。这些条例虽然都是最基本的战术技能和战场准则,但却是海汉军多年来实战经验提炼出的精华。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些条例,不见得能增长多少战斗力,但却可以尽量避免在战场上犯下低级错误。
郑阿贵所能做的,就是让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不至于在踏入战场时慌了神,将自己所掌握的军事技能忘个一干二净。至于真正的战场会是什么样的状况,他们暂时还只能依靠想象。
离开马尼拉湾的第二天上午,舰队抵达佛得岛附近海域。
“班长,你看北边海上!”
正在甲板上放风的郑阿贵听到手下招呼,回过头望向左舷的方向,海面上正有一支小型船队疾驰而来。看船型和桅杆上的旗帜,不难分辨这也是一支隶属于海汉军的部队。
很快连长便出面解答了这个问题,在这里加入大部队的是驻扎在八打雁港的一个两栖营。这支部队的主要防区,便是吕宋岛与民都洛岛之间的佛得岛水道,保证这条连接马尼拉湾与菲律宾群岛中部地区的重要航道不会受到外敌侵袭。
而这支部队离开驻地加入行动,也再次证实了吕宋大区原本的军事防区要向南扩张了。
当天舰队进入到吕宋岛南侧的锡布延海,这里理论上仍是属于海汉的势力范围,但方圆几百里内已经没有海汉的驻军点了。
而舰队也在此一分为二,一部分人马向南驶往此次行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班乃岛,包括班吉营在内的另一部分人马则是继续向东穿越锡布延海,前往另两个目标马斯巴特岛和萨马岛。
离开马尼拉湾的第三天早上,舰队来到了锡布延海东侧,前方海平面上出现了陆地的轮廓,按照海图来看,那里便是班吉营此行的目的地马斯巴特岛了。
而这个位置距离马斯巴特镇仅有百里之遥,舰队旗舰“威泰号”用旗语出指令,全部人马进入到一级战备状态。
舰队开始放缓前进速度,调整作战队形,拥有舰载火炮的作战船只向舰队前方集结,准备在抵达预定地点后动第一波攻势。两艘旗鱼级侦察船则是快速脱离舰队,前出至目标海域进行查探。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先由海军部队对马斯巴特镇附近的港口实施抵近火力打击,先行摧毁当地的武装船只和岸防工事后,再由班吉营登陆动下一步攻势。
尽管郑阿贵等人所在的连队并不是第一批登陆部队,但所有人从此刻开始便已进入战斗状态。连长已经通知他们,等舰队队形调整完毕,便会全速前进,预计中午时分就能抵达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