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汉王殿下一脸虚心受教、求知若渴的模样,史惇可就真的开讲了:
“袁自如,斗筲小人也!一味夸诞,于召对时敢为大言,自任‘五载灭奴’。
陛下倾心委用,其在关外,唯请撤喜峰诸口守军数百名,谓是冒滥,节省几何。
卒以无备,奴骑长驱,震惊宗庙,实始于此。
犹敢大胆要胁,几欲为城下之盟,此其目中视陛下为何如主?致陛下震怒,立逮下狱,虏便丧所怀来而去。”
方以智一脸诧异地看向史惇,这也太旗帜鲜明了吧,半点含蓄都没有。
史惇完全不理会,继续说道:“先是毛文龙据有东江,正直奴酋后户。
奴入犯,毛即直捣其虚,为奴心腹之患。
袁受奴间云:‘能杀东江,永永不侵不犯。’
袁遂假以会师为名,至东江诱而杀之。
主其议者,华亭钱龙锡,袁故钱声气门下士,而又先入盟名处士陈继儒‘毛帅一除,太平立睹’之邪说,遂以国事侥幸,乃至于此。
故袁诛而钱并戍,正不足以正误国之案也。”
方以智彻底懵住了:‘袁崇焕是三法司会审,审了半年多才最终定案,所以史惇抨击袁崇焕还算可以理解。
但是毛文龙可还没被平反呢。当初袁崇焕亲自给毛文龙定了死罪,陛下表示了认可。
后来袁崇焕获罪,其中罪名有谋款斩帅。
但毛文龙到底有罪没罪,法司并没有说法。
毛文龙是被冤杀还是罪有应得,法司也没有说法。
总之就是,毛文龙的死是陛下和朝臣共同默认的,但并没有法司的正式说法。
如今史惇这么乱讲,悍然为毛文龙鸣不平,一旦泄露出去,很容易招致权贵打压。’
朱慈炤却完全相反,亲自站起来给史惇倒了杯茶,然后称赞道:
“先生所言极是,朝廷就给东江镇那么一点点军饷,还整天故意克扣。
自天启二年至天启七年,东江镇共实收银一百五万有奇,米豆杂粮共九十余万石。
一年领的银子尚不到二十万两,毛文龙能把东江镇立在敌后,已经很不容易了,朝野上下犹纷纷责其虚冒。
辽饷年年五六百万,关宁军吃的脑满肠肥,他们自己灭不了建奴,却去责怪每年只领不到二十万两的毛文龙。
庸人误国,终于把大明祸害到了穷途末路了,真是可悲可叹。”
方以智看看汉王殿下,再看看史惇,什么叫庸人误国,什么叫穷途末路,这两人讲话一个比一个大胆。其中爱憎极为分明,丝毫不加掩饰了。
史惇也很诧异,没想到汉王殿下竟然真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连毛文龙领到了多少军饷知道的都很准确。
有了朱慈炤的认可,史惇越说越大胆:“除东江而奴酋入,裁驿递而流寇起,二事一律。
驿递之裁也,始于兵科给事中刘懋倡其说,而大司马梁廷栋主之。梁固魏党,窥陛下有国用不足之忧,而力主此事,以图容悦者也。
余尝北上公车,每见赤条寡汉鹄立站头,候人雇替。
一切肩舆重扛,不过十余钱;即送大地十里余,谓之招班,得此便苟延一日之命,其穷如此。
try{ggauto();} catch(ex){}
而秦、晋之间尤甚。故驿递一裁,而此辈无以自活,于是边卒神一魁一呼,而众已数千。
发难于神木,总制杨鹤毫无方略,仓皇议抚,遂至养痈,不久而数万,且数十万矣。
故东江除,岁省二十万,而频年虏犯,岁费不止百余万。
裁驿递,岁省金钱四十余万,而添设剿寇督镇各兵,岁加练饷至二百四十万。
语云:‘成大事者不惜小费。’
田舍翁能为此言,而万乘之君,乃至下同寒舍,则细人之误陛下也。”
朱慈炤连连点头:“先生之言,切中要害。裁驿道、除东江,遗祸无穷。设辽饷、增剿饷,国势崩坏。
三饷越加越多,百姓越过越苦,大明焉得不亡。”
两人越说越投机,朱慈炤追问道:“请教先生,局势到了这个地步,如何才能救亡图存?”
史惇摇了摇头,重重地叹口气:“到了这个地步,晚了!扭转乾坤,非人力所能为。”
“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史惇叹道:“咱们大明实行的国策是强干弱枝,中枢强,地方弱。
再加上藩王被削弱、打压了二百年,也就是说,现在地方虚弱,根本形不成割据势力,所以连东汉末年的局面都无法希冀。
殿下想避难汉中的想法是非常明智的,但是恐怕汉中也守不住。
而且殿下如何从京师脱身去汉中也是个大问题。
不过殿下若能组织一支万人左右的卫军,先入汉中,情势不妙再继续南逃,对殿下本人来说,未尝不是安身立命之策。
入汉中,经四川、云南,南下至缅甸,从缅甸还可以出海。
您从北方带的军队,到了缅甸肯定水土不服。所以您还必须得到四川的石砫土司、云南元江土司的倾力支持才行。
总之,难难难,殿下依臣之法,九死一生吧。有一成希望在海外占住脚,当个小国国王。”
朱慈炤躬身施礼:“多谢先生,慈炤受教了。”
朱慈炤是打从心底有些感动的,第一次见面史惇能讲到这个地步已经很难得了。如果方以智将今天的话报上去,那史惇就麻烦大了。
史惇也知道汉王殿下为什么要深鞠一躬,当即笑道:“殿下无须挂怀,跟您说实话吧,这京官臣早就不想当了。
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想要报国,陛下也不会听臣之言。
所以臣现在什么都敢说,是因为巴不得赶紧被罢官,好回乡隐居去。”
史惇也不傻,现在姜埰、熊开元的事情闹得正凶,这时候皇帝是不会因言降罪,直接把一个文官砍头的,更不会把今年的状元砍了。
最重的处罚,不过就是免了官,赶回家去,那就正合适了。
朱慈炤又看向方以智,史惇讲了这么多,该轮到方以智发言了。
有史惇的犀利抨击在前面堵着,方以智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啥了。
朱慈炤很贴心地换了个话题:“方先生乃是至孝之人,我在宫中时,倒多次听母妃提起先生。每次母妃都对先生极尽称赞,要我以先生为榜样,做个至忠至孝之人。”
方以智闻言有些好奇:“皇贵妃娘娘如何知道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