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密布于三辅的密探早早将那边波诡云谲的形势报告给刘渊,三日一报,从不间断。李、郭等人起兵向西,长安的朝廷正忙着对付他们,刘渊闻讯只有一个反应,大喜,干得漂亮。
悠然地梳理着河东事,这个时候不急西进了,关中,有李、郭等人打生打死,想要安定下来是不可能了。最好两败俱伤,等着夏军去接手关中。
河东境内,合大小二十城,夏军一座座地拔也耗费了不少时间。大河之东,沃野无数,不过昔日繁盛无比的司隶重郡,在这些年兵荒的摧残之下,着实破败了许多。
黄巾之前,河东诸县在籍人口有近六十万人,如今,只得半数。但刘渊心里清楚,那些世家豪强,可趁着乱局吞了不少人口,占了不少土地,诸多黔首连同他们的土地都被打包吞并,沦为佃户。当然,有的时候,做世家的佃民,比起做官服的良民,日子反倒好过得多。
如今刘渊来了,自然要让其将之吐出来。夏军之来,就如鬼子进村大肆搜刮,这样的好差事,刘渊交给了张济、与杨奉等人。
张济等人,先前以董军身份,应对河东世家,自觉已经够狠、够强硬了,但与夏军的手段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破家灭族,他们可没有做得如此彻底。他们对这些掌握着全郡大部分财富的世家豪强早看着不爽,刘渊放开限制,他们也抄得果断。
至于杨奉等人,则更显畅快,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以往做为白波时,对这些世家的财富可眼馋地紧,但面对河东世家慢慢建立起来的坞壁堡垒时总是感到难以下口。如今在夏军的强大军势支持下,破家无数。
当然,此次,刘渊比起在太原“收敛”了许多,并未选择一刀切,下手的多为郡中风评差,鱼R百姓,造恶多者。事实上,真正欺凌黔首过甚,恶霸一方的反而是那些没多少传承的地方豪强。名门望族,爱惜羽毛,不会做得太过,但即使如此,哪家P股底下没点黑材料。
夏军此举,自然大失“人心”,但夏军会在乎这些?
在夏军肆无忌惮的侵掠下,河东豪强们自然不甘心,果断煽动聚众反抗。这个时候,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草原胡族的浓浓恶意,当初的董军比起如今的夏军来说,可爱得太多。
河东境内有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坞壁,在夏军的强大攻击力下,大部分被攻破,抵抗者尽皆被屠戮。财富被掠夺,田亩被强吞,佃户被解散。“士民”竞相逃亡,但能逃脱的仍是少数。
即使刘渊自认已经够“收敛”,但一番抄没下来,所获甚多,河东上下,解脱出了上十万的佃户,以为夏国用。所得财物粮食,一成归查抄将士,三成被刘渊分赏三军,三成充为军用,三成上缴刘渊。
夏军最大粮食问题,经过此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所造成后遗症,便是原河东诸县的统治秩序被完全破坏,大部分县邑没了主政官员,地方行政完全陷入瘫痪。
面对这样的局面,刘渊也果断,直接擢吏为官。各县各邑,总有些不得志的小吏,夏军之来,头上的世家老爷们完了,给了他们机会,自然不会拒绝。
河东上下,寒门士子一跃成为县令、县丞者,亭长、游缴突升县尉者,不少,许多乡里庶民都籍此得到“官身”。当然,整体而言,能抓住这良机的毕竟是少数,还得是那种机灵人。
try{ggauto();} catch(ex){}
刘渊这种无论出身、无论德才,只要投效,便委官职的做法,在短时间内,夏国在河东的统治树立起来了。但后患无穷,长此以往,必有祸乱。所幸刘渊心里清楚得很,手中无人可用,他不过暂时为之,日后总会慢慢调整过来。
纵使如此,河东官吏的空缺依然巨大,上下混乱不已。
……
安邑,做为河东治邑,世家豪族是最多的,也是“受难”的重灾区。这些时日,在夏军的战刀之下,瑟瑟发抖。
卫氏,乃河东首屈一指的豪族,自卫青之后,卫氏家族传承至今,声望卓著。夏军的动作,卫氏损失也不小,庶出者、依附于其的士族豪强,多有为夏军所掠,倒是对卫氏本家无甚侵犯。
郡内各世家暗地里多有请卫氏前头反抗夏军暴虐者,但都为其所拒绝。
在安邑南边,卫氏坞堡,上千人惊惧地瑟缩于内。只因为,外边数千夏军步骑,正严阵以待。夏军,终于对这河东豪族,露出了獠牙。
族长卫觊站在壁墙上,望着外边的虎狼之师,表情凝重,叹一口气:“终于还是来了!”
卫觊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手掌偌大的卫氏家族,一身威严甚浓,仪表非凡。在河东战乱起时,他就率着家小从城中退出,到这坞壁中避难。
在堡中坐观河东变乱,只是夏军收服安邑守军后的动作令他深刻体会到了这干来自河套草原的胡族的野蛮,那般不讲道理,那般狠辣无情。世家豪族的威严名望,在夏军铁蹄之下,一文不值。
这些时日,面对其余世家的勾连,卫觊是慎之又慎,不敢轻允。卫氏传至此不容易啊,稍有不甚,就是族灭人亡。这也是卫觊看出了,夏军未有一G子将河东士族全部打死,否则他早就带头反抗,或举家逃亡了。
“夏王亲至,拜访卫氏,请卫氏族长开门迎!”壁下传来一句强硬的声音,正是张绣策马上前大声喝道。
“族长,怎么办?”族人恐惧地看着主心骨。
望着城外飘扬于军中的刘渊王旗,那么刺眼,卫觊苦笑一声:“开门,吾亲自去会会这胡夏之王!”
刘渊未有强行入堡的意思,他此来,确实是为了卫氏,为了卫觊。见卫觊“识相”地出堡而来,就在军中接见他。
侍卫摆上一块毯子,放上一小桌,上置酒器。席地而坐,刘渊打量着依旧保持着风度的卫觊,呵呵笑道:“卫氏族长,果然风采不凡!”
周边都是夏军,卫觊可难表现地如刘渊那么自在,简单道一句:“夏王谬赞了!乡野愚民,哪有什么风采!”说完静等刘渊反应。
……
与卫觊攀谈不过一刻多钟,刘渊放其归去,随后夏军便撤了,撤得毫不脱离带水,未对卫氏有一草一木的侵害。
其后,从安邑传出刘渊王令,征召卫氏族长卫觊为夏王长史,卫觊“欣然”赴任,同时向夏军献上不少财物粮食,犒军。慢慢地,卫氏子弟,也多有降夏为官者。卫氏都降了,河东一下子安宁了许多,刘渊也制止了夏军的继续侵掠。
其时,刘渊对卫觊也未多废什么话,只给了他两样东西,一把带血短剑,一颗官印,让他自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