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就好。”王安对魏朝的态度与反应很是满意。他一边点头一边从袖袋里掏出一张手书的条子。
“来,拿着,去内库支三千两。”王安将条子递给魏朝。
“奴婢怎么敢收。”魏朝连连推辞,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这是皇上恩赏给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年银。”王安把条子塞进魏朝的手中。
“都冬月了。而且奴婢是九月才入的司礼监......”魏朝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给你,你就拿着。”王安加重了语气。
“那......那奴婢就不再推辞了。”魏朝收下条子,冲着乾清宫的方向磕头行礼。
“皇上是胸怀大志的贤君明主。”王安站起身,收敛脸上的笑意,正色道:“咱们这些做奴婢的就不能只想着尸位素餐,混天度日。”
“奴婢自当谨身办事。”魏朝言辞恳切。
“好了。你回主子那边儿侍候着吧。我还有事儿要办。”王安吩咐一声后径直离去。
“老祖宗慢走。”魏朝向着王安的背影深鞠一躬。
在王安离开之后,魏朝并没有立即返回乾清宫,而是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他的手中紧握着那张支取三千两银子的条子,想事情想得出神。
宫里要变天了。这绝不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样的人事变动。但这个天具体要怎么变呢?魏朝不知道。
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王安身后了。魏朝心想。
——————
鞭锋如刀,刑宽的五十鞭下去几乎将崔文升背上的皮肤整块削掉了。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崔文升他总归还是活了下来。
昏厥了一整天之后,崔文升醒了过来。他发现自己又被关回了司礼监本部衙门那间专门为他辟出来的禁闭室里。
背上的剧痛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他,不过好在关押他的人总算是把他当成人而不是一块木头来对待了。
“老祖宗!”崔文升听见门外有人在呼唤。
他下意识地想要爬起来,但只稍微一动,后背伤口上结的薄痂便裂开来往外渗血。
王安进入禁闭室,走到崔文升的病榻前。紧接着便有一个小黄门端着凳子来到他身后。
“都出去。”王安一声令下,禁闭室便清空了。只剩下他和崔文升两个人。
“老祖宗。”崔文升忍着背上的剧痛试图坐起来行礼。
王安只冷冷地看着,直到崔文升身上纯白的衣料由内而外地染上一抹血红,他才出声道:“你就在那里趴着吧。”
“奴婢叩谢老祖宗恩典。”崔文升以言代礼。
“五十个犯官死了二十八个,但你活了。”屋里点着几個火盆,可王安却一字一句地将屋里好不容易聚起来的温暖给封冻了。
崔文升感觉自己堕入了冰窟,他生怕王安接下来的一句话是“皇上赐你自尽”。
不过好在王安嘴里说出的却是一个问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try{ggauto();} catch(ex){}
“奴婢不知。”剧痛几乎掐灭了他的理智,令他无法思考。但崔文升还是能隐约觉察出王安并不是来这里杀他的。至少现在不是。
“抽你鞭子的人叫做刑宽,想来你应该认识。”王安说道。
行刑的过程中,行刑者始终在受刑者背后。只是在处刑结束之后,才短暂地走到刑台的正前方。可那时,受刑者要么死了,要么晕了。
“刑宽?”崔文升一面分出精力压制剧痛引发的思维紊乱,一面搜肠刮肚地回忆这个人名。可他实在想不起刑宽究竟是何方神圣。
崔文升的身份是东厂提督,接掌大印不到两个月,亲自督办的案子只有“郑养性抄家案”。但郑养性本人已被赦免,这案子里便没了值得他本人出面审讯的大人物,因此他尚未与底层役隶有过任何接触。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见过刑宽,也不可能去问刑宽叫什么。对崔东厂来说,刑宽不过是一个虾米式的人物。
“奴婢愚钝,实在想不起这个人是谁。还望老祖宗赐教。”崔文升放弃了。
“呵。倒也正常。他来这儿看过你,和我一起的。”王安冷笑一声。“刑宽供职于东厂,说起来是你崔东厂手下的一个小吏。他和你一样,都有绝活儿傍身,不过伱的绝活儿是打板子,他的绝活儿是抽鞭子。”
崔文升年轻的时候,曾在宫里做过一段时间的行刑太监。而宫里的刑罚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廷杖。廷杖有“打”、“着实打”和“用心打”的猫腻,但想要准确地执行监杖太监的命令,是需要长期练习的。
行刑太监在训练时,一般要用到以皮革制成的两个人体模型,一个里面放砖头,一个里面包上纸,然后给它们穿上衣服。
放砖头的模型是用来练习“外轻内重”手法的,出师的条件是看起来打得很轻,衣服都没有破损,但其实里面包着的砖头全被打碎。而包纸的模型则是用来练习“外重内轻”手法的,出师的条件是看起来打得很重,但其实包裹里的纸都不曾毁损。
崔文升很有天赋,是同期的学生里最早出师的。
因此被王安这么一点,他立刻就明白刑宽究竟是何许人也了。
王安没等崔文升回话,继续说:“死的二十八个人里有二十五个是该死的。剩下三个是自己体弱,没能扛过来。”
“多谢老祖宗搭救。”要不是背上痛得根本没法翻身,崔文升非得给王安磕一个。
但他的感动还没开始,王安的冷水就泼下来了:“我?我可没救你。在我看来你就是个无药可救的废物!贪污、受贿、勒索,为了弄钱跟一条疯狗没什么太的区别。而且你还是那边的人,二十几年下来,东宫哪天不受那边的觊觎?我哪天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崔文升明白了,保他的不是王安,而是皇上本人。这时,他开始庆幸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就在郑贵妃的随侍太监纷纷对皇长子表达敌意的时候,崔文升选择了中立。他既讨好福王,又极力避免得罪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