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 第260章 苏联军官观摩团?阎老西的抉择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楚云飞确实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苏联军官观摩团取得了常凯申的同意。

将会在近日前来晋东南地区观摩训练。

楚云飞猜测,应该和最近的张鼓峰事件有直接的关系。

常凯申始终是防着苏联人的。

这和他的反红反苏立场有很大的关系。

他之所以乐意接受苏联人的援助,其实本质上也是因为在苏联人提供援助之前。

西方国家对于日寇侵华不仅不提供相关的援助,还以国家利益之由拒绝相关调停。

美国人也是在楚云飞参加策划带动临沂反击战之后。

才开始的援助。

其中大多是信用贷款,以及相应的战略物资抵押。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桐油生产国。

桐油这个东西,虽然没有猪鬃制品那么出名。

但在1938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媒体刊文表示。

一颗桐树,堪比一挺机关枪,一颗桐果就是一枚手榴弹,一颗桐籽就是一颗子弹。

虽然说的比较夸张。

但如果按照阎老西生产的晋造手榴弹成本来算的话。

两者的价格还真不差什么..

桐油作为战略物资,对于战机发动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防锈品。

美国人的援助不仅仅有信用借款。

还有以桐油该类物资为抵押的相应借款。

也被称之为桐油借款。

美国人颇为大方的给了三千五百万美元。

这些都将会转变为军需物资以及相应的汽车、装甲车、迫击炮、炮弹、训练弹等。

苏联方面的刚和日军部队在张鼓峰大干了一场。

估摸着是吃了不小的亏。

否则也不会上赶着过来取经。

如何哄好这群苏联人,也是当下楚云飞思考的事情。

他快速翻动脑海之中的记忆。

关于张鼓峰事件。

他的印象很少,只记得

东京军政要员、以及东京大本营,乃至日本天蝗都十分的畏惧苏军扩大战争规模。

苏军动用了上百辆的坦克,上百架的飞机,以及相应的炮兵部队。

而日军这边,不仅坦克不让用,就连航空兵部队都不让参战。

最后双方的战损比打出了个1:1.4

苏联伤亡了九百人,日军伤亡了一千四百人。

日军面对的可是装备更加现代化的苏军。

这一仗打下来,日本人被苏联军人打懵了。

苏联也被日本人打懵逼了。

第19师团只得困守阵地不断挨打的情况下给苏联人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

苏联的军力到底如何?

不少的日军指挥官此时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甚至不少指挥官认为..苏联人只不过是表面看起来强大的巨人。

一旦部署在东三省的部队北上,便足以将他们击溃。

然而,东京大本营以及天蝗咬死就是不给十九师团支援。

这场战争始终维持着一个较小的规模。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日驻苏大使重光葵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李维诺夫于10日午夜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日军第19师团才得以从容撤退。

使日本勉强保住了面子。

在这之前,日军实际上已经支撑不住。

以苏联的视角来看。

他们更不愿意轻易开启同日本人的战事。

苏联此时在进行大清洗,远东地区本就不是他们当下的重点区域。

多驻扎二流、乃至三流的部队。

在使用大量火炮、坦克、以及战机的情况下打成这个模样,日本人的战斗力,确实不容小觑。

8月11日,日军方面大陆命第179号下令“应自现在起,停止与苏军在张鼓峰、沙草峰方面之战斗行动”,并传达了前记第172号大陆命。

同日,日军和苏军代表在张鼓峰阵地会见,进行现场交涉。经过11日下午和12日、13日连续2次协商,决定双方军队从张鼓峰阵地各自撤退80米。

8月13日,在张鼓峰东南侧双方交换俘虏和尸体。

这件事最后到了苏联领袖斯大林的耳朵之中。

他惊讶于日军的战斗力,也惊讶于中国军人能够在战场上抗战这么长的时间。

可以说此时的斯大林。

和几年后的丘吉尔是一个表情。

他们都震撼于中国军队的顽强和牺牲精神。

在和外交部长以及其他委员会委员商讨之后,最后决定向国民政府提出。

观摩楚云飞所部战法,了解,并且探索这支部队战斗力强大的秘密。

常凯申犹豫了两天。

为抗战大局考虑,最后还是同意了。

毕竟。

眼下武汉会战吃紧,苏联人的支援抗战的态度,以及提供武器装备也是颇为重要的。

苏联人、美国人实际上在此时并不友好,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句“敌对”。

如果让常凯申自己选择的话。

他必然会选择英美而非苏联,可现如今。

武汉会战如火如荼,他哪里有选择的余地呢?

只要能够对国民政府伸出援助之手,那就会被奉为座上宾。

关于此次苏联军官团的事情。

楚云飞特意详细的给阎老西发上了一封电报。

同时将自己的副官孙铭派往了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当面向阎长官阐述了他的想法。

并且希望能够从苏联人那边争取一定的工业基础设施援助。

以及一些可以通过陆地运输的小型炼钢设备。

阎老西清楚。

楚云飞在刚前往长治地区的时候便已经筹备了修械所。

这个修械所能够建立起来。

其实也是他的支持。

不然的话,这个修械所甚至都很难凑齐一百多号人。

“当初云飞要办这个修械所的时候,可是胃口大的不得了,又要弄炸药厂,还想要在晋东南地区建设个兵工厂出来。”

阎老西似乎话里有话。

但孙铭选择装傻充愣,默不作声。

“可云飞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设备,人工、技术图纸,都要花钱。”

“我还记得,我当时命人选派了三名工程师、十二名技术工人,以及五十名普通工人,算下来这就有六十五人了,这半年下来,你们就只发展到了一百二十人?”

孙铭点了点头:“报告阎长官,军工方面的人才难寻,三晋大地的英才均在阎长官麾下效率..我们只能够自己从学徒方面培养,所以很是吃力,此次楚长官派我前来,也是希望能够得到阎长官进一步的支持。”

阎老西面无表情,只是认真的阅读起了孙铭递过来的报告。

楚云飞当时很重视修械所的组建。

还特意派了警卫营协助运输。

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还是方立功带人接收的。

当初修械所建设的标准就是能够维修晋造六五步枪,晋造捷克式机枪。

按照楚云飞提交的报告。

发展到现如今也只是勉强维修迫击炮以及掷弹筒。

连配属给其麾下的三八式重机枪都修不了。

事实上,现如今的长治地区不用说发展成为晋东南兵工厂了。

就是转变为八路军后面的黄崖洞兵工厂。

短时间内也几乎不可能。

现如今的他们只能够制造一些土枪、土铳之类的小玩意。

这东西造了没什么意义。

楚云飞自然不会将他们的精力、以及宝贵的资源放在这个上面。

炸药厂的产能还很低,基本上都用来制造炸药包了。

原本是打算生产手榴弹的。

但自从上次楚溪春来了一趟之后。

得知了阎老西准备扩产手榴弹之后。

这个生产计划也全部取消。

转而生产期了相应的生产工具。

例如铁锨、铁镐等。

“这个好好的修械所,快让云飞办成铁匠铺了,这可不行。”

阎老西缓缓出声:“云飞想法不错,此次苏联军官团方面,确实应该紧密接触。”

“和苏联人打好关系,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他们对咱们的进一步支持,八路军方面知道这件事吗?”

孙铭缓缓摇了摇头:“楚长官特意吩咐,不要走漏消息,以免出现差池。”

“云飞此举的出发点是好的,他知道我们穿的是晋军军装。”阎老西似乎十分满意。

“这样,你现在二战区住下,这件事容我考虑考虑。”

“是,阎长官,孙铭告退。”

在一名中校参谋的示意之下,孙铭转身离开了小型会议室。

此时的阎老西沉思了片刻之后。

转头看向了一旁刚刚升任二战区参谋长的楚溪春:“晴波,听了这么久了,也没见你表达自己想法,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原来的二战区参谋长朱绶光在结束观摩八路军115师的游击战法之后。

便动身前往了陕西地区。

作为一名民族革命同志会的专任委员。

前往陕西三原,专门负责二战区的后勤补给之事。

这是个和山城方面打交的位子。

朱绶光毕竟是个老资历,同盟会成员,在那边也算是有着些许的薄面。

工作开展起来也要相对顺利一些。

参谋长的位置自然就落到了刚从晋东南地区考察回来的楚溪春头上。

阎老西本就欣赏楚溪春,这次的提拔是早就内定好的事情。

话说回来。

楚溪春沉思了许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阎长官,我们争取到苏联人的支持想来是有一定阻碍的,而如果以八路军方面的名义争取苏联支持,势必会让蒋公不满。”

“职有上中下三策。”

阎老西点了点头:“先说下策。”

“下策便是楚云飞以校友之名义,寻求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旅长陈、师长刘,乃至延安方面,和苏联人建立稳固之联系,对我二战区单独援助。

好处便是我们能够实打实的获得好处,能够增强晋军实力。

坏处便是和山城方面无法交代,我们现阶段的钱粮基本上都来自后方”

阎老西微微摇了摇头:“不妥不妥,再说上策。”

“在取得山城方面同意之后,再令楚云飞照章办事,不管结果如何,此时我们都将得到实打实的好处,云飞这个人,以我对他的了解,谁支持他对付日本人,他就会反过来支持谁'”

阎老西微微叹了口气。

如果楚云飞愿意照章办事的话,就不会特意发电报给阎老西。

特意将孙铭派过来阐述自己的计划了。

沉默了片刻之后:“再说中策吧。”

“这件事情,实际上我们很难做,不如让云飞自己处理,我们静观其变,因为云飞是黄埔校生的身份且荣立许多战功,麾下兵强马壮,即便是和苏联人眉来眼去,委员长也别无他法,甚至只能够增添筹码加注。

而委员长一旦对云飞心存忌惮,那么势必会迫使云飞向我们继续靠拢。

对于我方不利的一点就是,这势必会增加云飞对晋东南一地的掌控,也会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楚云飞现如今对您忠心耿耿,可一旦实力持续膨胀,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傅宜生,谁也无法保证。”

“中策也不妥。”阎老西眉头紧皱。

不管怎么选。

三个选项,都是有利有弊。

下策,得罪常凯申同时,还会增强八路军的实力。

中策:楚云飞有一定可能成为下一个傅宜生。

上策:极大概率会造成楚云飞的不满,使得楚云飞继续向常凯申靠拢,寻求获得更多的帮助,这势必会加速晋军内部的问题凸显,以至于引发更大的问题,但同样的,最低程度可以够保障麾下除楚云飞所部之外八万晋军的基本盘。

思来想去。

上策,之所以被称之为上策。

终究是有他的道理的。

楚溪春很了解阎老西,他认为阎老西此时已经没有了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

想的只是偏安一隅。

能够保住六集团军这个基本盘,对于阎老西而言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有了这八万晋军,他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名头就依旧立得住。

可阎老西思索了良久之后,做出了一个让楚溪春意想不到的决定。

“晴波,给云飞发电,这件事情让他掂量着办,要以抗战大局,二战区为重,至于其他方面,如果有顾虑,有想法,要及时汇报。”

楚溪春一惊:“阎长.您难道不担心楚云飞他”

“不管怎么样,他也是我二战区的将领,是我的五台老乡,也是我最看好的后辈。”

阎老西背负着双手感慨万千:“他比年轻时候的我要强呐”

这次没断章,求月票~!快七千啦,大家加加油。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