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其他类型 > 史事讲将1 > 第九十七章 《平凉府志》——赵时春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史事讲将1!

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人,明代文学家,擢会试第一,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因言事切直,黜为民,久之授翰林编修,又以言事被黜。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著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赵时春居华亭多年,著有《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

赵时春,生于平凉城南浚谷村,自幼爱好文学,喜谈兵法,尤爱诗词,博闻强志,14岁举“诗魁”,会试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吏部主事、户部主事、兵部武库司。政务闲时,与王慎中、唐顺之、李开先、陈束、熊过、任瀚、吕高等人或聚而切磋学问,或翰墨激励,学益长进,时人称其为“嘉靖八才子”。

赵时春给皇帝上书,抨击献瑞等时弊,世宗帝竟责其“荒谬”,令再进善策。赵时春鼓着勇气再上书,请禁谀佞,端正士气,又疏请“崇治本、信号令、广延访、励廉耻、惜人才、固边圉、正治教”诸件事,帝览后大怒,视为讥讽,诏下狱,降为庶民。世宗痴信道教,妄求长生不老之丹药,多托病不理朝政,又不愿禅让,赵时春与春坊左赞善罗洪先、春坊右司谏唐顺之,同忧朝纲不振,欲请太子治理国家,联名上疏,欲请太子翌年临文华殿受群臣朝贺,再次冒犯,世宗大怒,欲从严治罪,经文友李开先等斡旋,恳请宽宥,世宗怒稍解,贬三人为民。

赵时春两次被贬为民,岁入中年,常以诗抒怀“去岁布衣充侍从,今春侍臣作布衣。云间却羡南来雁,犹自当春向北飞。”他又借渠石磕膝求稳自戒“路滑才知着足难,不求温饱亦求安。映渠徐步还伤膝,讵敢随波趁急湍!”尽管内心矛盾重重,然而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却如暗夜明珠,熠熠生辉。戴罪在京时,得知“故园烽火急”,便思谋“何由请一队,直捣向燕支”,他不得亲临战场,便寄语屯边将领:“每听吹角起胡尘,誓扫匈奴岂顾身,对影还怜天上月,几年曾照太平人!”以己之壮怀鼓舞士气。

赵时春幼时极喜列旗部署,与群儿戏,自充当首领,壮时适值南北烽烟频起,非常注意边情,常习骑射,谈论军情,以边防不修为大憾。曾作《御寇论》《炮防》等专论,见地高远,爱国人士盛赞其志。京师受敌,鞑靼进犯安定门外,兵部左侍郎王邦瑞推荐起用时春,复起用兵部主事。

try{ggauto();} catch(ex){}

在平凉家居的时春得讯,拜辞祖茔和老母,冒雪踏上征途,并赋诗以志“飞雪舞交风,征辔生杀气。正思裴晋公,生缚吴元济。”赵时春到任后,专管营务。时大将军仇鸾妥协求和,时春主战,为仇鸾痛恨,遭谗,贬为山东佥事,转副使,后统领民兵,被提升为四品按察司副使。次年春,再提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三关,巡抚山西,在赴任路上,他既流连风光,又注视边情,诗兴勃发“:人外烟尘敛,日边旌旗明。澄清天有意,浩荡物含情。袍彩晴光溜,函容霁色横,白云飞起处,不觉壮心惊。”抵达代州后,治贪污,省征徭,抑请托。

敌军进犯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人马急趋御敌,行至广武得报,近处发现约2000敌骑,赵时春身披甲胄,欲迎敌冲杀,大将军李涞认为不可,时春厉声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疾驰,至大虫岭,伏兵四起。李涞所部全军覆没,时春加鞭投向一墩,士卒以绳缒上,得救。朝廷以为“其忠勇可嘉,而沉着不足”,解除官职,令回乡听调,解官后,于翌年返抵平凉。

与时春有相似遭遇的胡松,授陕西布政司分守平凉等地右参政,时春领衔请准纂成《平凉府通志》,历时近五载,计13卷,29万多字。广采博录,求真务实,书成后,名重一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王世祯的《池北偶谈》,均提及并赞美此书。近代方志学家张维曾指出:时春《平凉府通志》指斥时政,能言人所不敢言,“于民生疾苦,兢兢焉,唯恐言之不尽”。其史料价值,日益为人所推崇。

赵时春,晚年隐居华亭仪山,但仍时刻关心人民疾苦,这年华亭一带大旱不雨,知县王官访时春策划水利,与王令率胥役抵仙姑山根开渠引水,渠长十数里,灌溉田地数百顷,农人受益不浅,因名曰“惠民渠”。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