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宋国崛起 >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行军燕国(重写版)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宋国崛起!

军队誓师出发,从都城,行至晋国的原邑(今河南济源)短暂休整。

从原邑至长丘的路线有两条。先都曾多次作为晋国军官南下征伐,对晋国东出的地理了如指掌:“从原邑沿着氵樊水南下,然后取黄河水道,轻舟东进,在邲邑下船,走陆路,过践土,然后再沿着济水向东抵达长丘城。”

古代打仗,在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尤其是秦始皇广修驰道以前,粮食和辎重的输运一向是个麻烦事。如果是沿着陆路行军,四个士兵中,至少要三个人帮忙搬运甲胄、军粮,这还是正常行军的情况,若是连败之军,丢掉了牲口和战车,在缺乏运输工具的窘境中,压根就走不快。

若是沿着水路行军,只要可以征集船只,仅仅十来个野人就足以把上百个武士连带着他们的辎重、装备一块儿运走。

尽量走水路,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运输损耗,节约时间,保持士卒的体力。当初姜太公伐殷纣,就是走的水路,抵达戚地渡口,威加中原。

先都不愧是霸主之国中,久历兵事的宿将,制定的路线相当科学,经济。

可他终归没有公子卬谨慎、心细:“晋国是霸主之邦,走这条道路自然是毫无纰漏。但是我们打着援救宋国的旗号,走这条路就会遭到郑国的阻挠。”

邲邑在今河南郑州以北,春秋时本自成一国,后被灭国绝嗣,划为郑地。此城北靠黄河,南托敖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历史不变,楚庄王将在此击败不可一世的晋军,成为春秋时代第三个霸主,是为邲之战。

践土,亦是郑地,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西。

昔日,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此地,是为“践土会盟”。

从陆路经邲城,到践土,都是郑国的中枢要地。“自宋殇公元年以来(公元前719年),郑宋之间历经‘东门之战’、‘入郛之战’、‘长葛之战’、‘郜地之战’、‘防地之战’、‘戴地之战’……凡此种种,历经大战一十五场,累世结仇。

况且郑庙之辱,至今犹在,郑人焉能放卬安然入领土?”

所谓郑庙之辱,发生在公元前698年。就在前一年,郑国纠集了鲁国、纪国的军队,大破宋、齐、卫、南燕四国联军,宋国立刻在第二年展开报复,宋、卫、蔡、陈四个诸侯国组成联军,攻入郑国的首都,火烧了郑国的渠门,攻克了牛首门,在郑国最富庶的大街上烧杀劫掠,把郑国的东郊夷为白地,最后跑到郑国祖宗灵庙里,拉屎撒尿,到处涂鸦,并拆除了郑国祖宗灵庙的椽子,搬回宋都商丘,用作城门的门闩,以示羞辱,宋人逢人就说:“你看,郑国的列祖列宗,只配给我们宋人当看门狗。”

公子卬建议:“从原邑沿着氵樊水南下,然后取黄河水道,轻舟东进,在南燕国地界下船,然后走陆路,抵达卫国的匡邑,在此地征船,长丘位于济水、濮水之交,只要坐船,大军就可以抵达长丘了。”

先都拜服。计较已定,军队扬帆起航,快到达南燕国的时候,派人向当地发出过境通告。

try{ggauto();} catch(ex){}

在先秦时代,任何官方人员途径他国领地,都必须提前向当地的政府报备,不论双方的外交关系如何,不论人员的规模大小,哪怕就只有一个人,也要登记在案。如果违反这一条约定,则被视为战争行为。

后世楚庄王想要讨伐宋国,可惜没有确凿的战争借口,于是派大夫申舟到齐国访问,明确要求申舟在经过宋国境内时,不许向宋国报备。申舟表示自己一旦被抓到,肯定会被宋人宰了,楚庄王道:“如果他们杀害你,我正好有机会进攻他们。”

申舟很无奈,要求楚王给自己的儿子申犀讨要一个官位后,就安排好棺材,收拾行李出发北上了。宋国的卿大夫华元果然逮捕了他,愤愤然道:“经过我国,却不报备,这是战争挑衅行为,是赤裸裸的羞辱国家,若不处置,宋国又如何在诸侯间立足。要是宰了申舟,楚王一定会兴师报复,我们就有亡国之危。”

华元和国内大夫一商量,得出结论:“鄙我,亡我也。”意思是,失去人格、国体,和亡国灭种没什么两样,同样是亡国,还不如亡得轰轰烈烈一点,于是把申舟杀鸡一样宰了。

公子卬提出让自己的家臣作为使者向南燕国发出过境通报,但先都却希望由晋国下军的人来充当使者。

公子卬说:“南燕国素来与敝国交好,成公时期还互相赠送礼物。”

先都却坚持道:“虽然贵属定能把事情办妥,我已知之。

但晋国朝堂特地交代过了,过境的通报一定要让晋国使者来。此番提兵援宋,一则为修晋宋之好,二则宣晋霸之威,要让沿途的小国都知道,这一次晋国能伐宋之叛乱,下一次也能讨伐中原任何一个胆敢忤逆晋国的诸侯。所以使者一定要用晋使,且沿途声势越大越好,不仅要在行军的路上招摇过市,还要震慑朝堂上的君臣!”

晋使很快折返,带来南燕国的文书:“幸不辱命。”

先都还多问了一嘴:“燕国的君臣表现如何?”

晋使笑道:“先是肝胆俱裂,然后恭敬呈上帛书。还以美女美酒款待于我。请求留我一宿。我辞以军务,燕臣无不跪地顿首,苦苦哀求我留宿。”

先都哈哈大笑:“燕国君臣这是行缓兵之计。”

晋国有假道伐虢的先例,因此南燕国都害怕先都借道是假,灭南燕是真。不过南燕国弱小,除了答应晋国,也不可能发兵拒之,只能祈祷晋国这次不是针对他们而来。

即使晋国人今天不灭南燕国,该国上下还是惶恐不安的。封建军队鲜有过境而不荼毒地方的,他们担心晋军为了筹集军粮,在南燕国境内大加杀戮。为此,他们想要用美女先耽搁晋军一点时间,派人到乡间提前知会百姓,给他们以避祸山林的时间。是为缓兵之计。

不过这一次南燕国很幸运。在公子卬的约束下,南燕国不仅没有遭受兵灾,反而因为公子卬雇人辅助行军,拉动了经济。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