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时之间,都有些忿怒不出来了。
只觉得异常的疲惫。
大概是那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受。
实在是这明末的很多事情,都出乎了他的所料。
看着是真让人窝心!
但是,模拟器上的画面,却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难受就停下。
还在不断的显示着种种的画面。
告诉朱元璋,诸多关于明末的事情――
皇太极为了入关,连年侵扰松山、锦州等辽西堡垒。
崇祯十三年七月,洪承畴率五万人从宁远驰援祖大寿驻守的锦州。
与清军激战后败退。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又屡次出关救援,打退了清军的进攻。
但锦州仍然在清军的包围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建议洪承畴率大军前往松山、锦州一带决战,歼灭包围锦州的清军。
但洪承畴主张持重,反对急速进兵。
朱由检本来倾向洪承畴的建议,但陈新甲坚持己见。
再加上从宁远回来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也报告清军粮饷不继,每天骑兵只吃两餐,步兵只吃一餐。
陈新甲便加紧怂恿朱由检,催促洪承畴出兵。
朱由检同意。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
接着率六万大军进驻松山,加上后续赶来的明军,共计八总兵、十三万兵力。
八月,皇太极亲率三千精骑赶到松山。
并派兵在松山至杏山之间列营,截断明军的联系。
洪承畴派王朴、吴三桂、李辅明等六名总兵率军突围。
被清军歼灭大半。
于是洪承畴与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和辽东巡抚丘民仰被围困在松山城中……
崇祯十五年二月,在松山副将夏成德的内应下,清军攻陷松山。
丘民仰、曹变蛟、王廷臣殉节,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
三月,坚守锦州的祖大寿降清。
此外杏山、塔山二城亦被清军攻陷。
战后,朱由检授意陈新甲与清朝议和,不料和议泄露。
再次引发群臣反对。
陈新甲不但不认错,还自认为有功。
朱由检就在七月将陈新甲下狱,九月杀了他。
皇太极见和议破裂,于十一月第六次发兵入塞。
是为壬午之变。
此次入塞的经过,与之前几次如出一辙。
清军在饱掠数月、攻陷八十八城之后,带着三十六万九千名俘虏和三十二万余头牲畜等战利品扬长而去。
事后,朱由检又杀了两位蓟辽总督范志完、赵光来顶罪……
嘭的一声响,朱元璋将一个花瓶丢在地上砸的粉碎。
哪怕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决定自己不生气了,只在这里冷眼旁观,瞧着自己的大明如何了就行。
但是,看着模拟器当中所出现的种种画面,还是忍不住怒从心头起。
又一次破了防。
这崇祯,当真不适合当皇帝!
简直就是胡作非为!
从之前的画面当中,看到他催促孙传廷出战,这又催促洪承畴赶紧出战。
什么军事都不懂,就知道在那里催催催!
这样的人,就该把他给弄到前线去,让他亲自去和贼人作战。
不应该高坐龙椅之上。
他连被世人耻笑为乐不思蜀的阿斗还不如!
真要是刘阿斗,也不至于会把事情闹成这个样子!
模拟器上的画面,还在接连不断的浮现――
随着内外两线战事的大溃败,明朝覆亡之象显现。
朝野人心亦日渐离散。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检照例到皇极殿接受朝贺。
而文班只有内阁首辅周延儒一人,武班只有一名勋臣。
朱由检命开门,进来的朝臣太少。
过了许久才陆续有朝臣匆匆赶来。
凑够了百官中一半多一点的人数,这才勉强举行朝贺礼。
当时的北平城已经流传“鞑子、流贼到门,我即开城请进”之语。
清军第六次入塞期间,朱由检取出内帑数万,发给守城将士。
每人只领二十钱。
守城士兵们弹着钱说:皇帝要性命,令我辈守城。
此钱止可买五六烧饼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迫切渴望尽快扭转局势。
下令以一万两黄金,以及侯爵来悬赏李自成的首级。
以五千两黄金、一品大员的官位,和锦衣卫指挥使的世职来悬赏张献忠的首级。
当时,明朝可倚仗的兵力,只有陕西孙传庭和湖广左良玉麾下的兵力。
左良玉虽拥兵二十万,但不仅不能剿灭张献忠,还四处劫掠。
并在崇祯十六年二月威胁南京,索要军饷。
朱由检只能加以安抚。
却对他无可奈何。
张献忠趁机于五月攻陷武昌,沉楚王朱华奎于长江,建立大西政权。
李自成也在襄阳自称新顺王,初步建立政权。
并且提出“三年免征、一人不杀”的口号。
出现了“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
“左良玉该杀!!”
朱元璋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但又想到那些忠心耿耿,为国争战之人接连被处死。
反而这个不听调令,烧杀抢掠,还威胁朝廷的左良玉,让崇祯没有什么办法。
还真就是修桥铺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
这大明……赶紧灭了吧!
省得看着让人心烦!
就是不知道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二人,哪个取得了自己的大明。获得了这江山社稷。
不论是让他们谁取的,只要做的不是太差,还是汉人获得江山,那就不算太大的坏事。
这样想着,一个念头突然在心头升起,令他心中狂跳。
这个时候东北那边,可还有着鞑子在的。
可别在今后!这江山让鞑子给获得了!
这样的念头升起之后,朱元璋又连连摇头。
让自己千万不要胡思乱想。
不可能的!
这件事儿绝对不可能!
今后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必然会和鞑子一战……
从模拟器当中,所看到的画面当中来看到。
只怕李自成取得天下的可能性,要比张献忠更大。
尤其是他喊出来了那样的口号之后,再结合着明末之时的种种乱象,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在这上面,他基本上可以说是稳赢张献忠……
――朱由检便将力挽狂澜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最后的劲旅,孙传庭统率的秦兵。
任命他为督师,出潼关消灭李自成……
九月,孙传庭进军河南,起初连传捷报。
而皇太极的死讯也在此时传入北平。
朝廷洋溢着国势转危为安中兴,指日可待的幻觉。
然而孙传庭,先是兵败于汝州,接着战死于潼关……
十月,李自成长驱入关占领西安。
进而迅速控制了陕西全境。
朱由检先后派余应桂、李化熙代替孙传庭,但都无兵无饷、一筹莫展。
尽管如此,内阁首辅陈演、吏部尚书李遇知等。仍安慰朱由检,说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
欲据此为家。
完全误判了形势……
“呵呵!”
朱元璋冷笑出声,不知道是在嘲讽崇祯,还是嘲讽对崇祯说出这些话的大臣?
亦或者是嘲讽他自己,以及自己所创建的大明……
他的声音之中,出现了诸多莫名的感触……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检到皇极殿接受朝贺之际,发现只有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场。
朱由检便下令鸣钟开门,很久都没人来。
朱由检准备先祭拜太庙再接受朝贺,又发现马匹没准备好
便依然等着受朝贺,随后文武百官陆续赶来。
站朝班时互相乱入,十分狼狈。
同日,北平发生沙尘暴。
而雄踞西安的李自成,也在这一天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随后挥师东征山西,直捣北平。
在岌岌可危的局面下,迁都南京之议浮上水面。
据说在上年清军第六次入塞时,朱由检就与周延儒商量过南迁。
但被皇嫂懿安太后阻止。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左中允李明睿在德政殿接受朱由检召见时,力劝南迁,朱由检亦表赞成。
他希望由重臣来牵头,不过阁臣中无一提议。
正月初九日,兵部收到李自成下的战书。
约定三月初十日决战于北平城下。
朱由检召见阁臣,流泪说道:
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
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
朕愿督师,以决一战,即身死沙场,亦所不顾,但死不瞑目……
“呸!你这还不是亡国之君?
你就是妥妥的亡国之君!”
朱元璋看着模拟器当中的朱由检,出声大骂。
唾沫星子都喷了出来!
画面还在浮现,显示着这件事的后续――
阁首辅陈演、次辅魏藻德等纷纷请求代帝出征。
朱由检都不同意,最后同意由山西籍的阁臣李建泰督师。
try{ggauto();} catch(ex){}
朱由检于正月十五日行告庙礼,正月二十六日,在正阳门举行隆重的推毂仪式,亲自为李建泰饯行。
李建泰未至山西,山西省城太原就在二月初八日陷落。
李自成颁布讨明檄文,内称‘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
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要求朱由检君臣马上投降,可保荣华富贵……
“呸!咱就知道!咱就知道!
又是一个嘴上说的热闹,实则贪生怕死之辈!
说什么御驾亲征?
结果最终也不敢去!
这就像了唐玄宗三次说御驾亲征,结果三次都没去!
一溜烟的跑到了蜀中,苟延残喘!
还说一次就弄死了几个大将!
硬生生把潼关,长安等地拱手……
如此骂着,朱元璋忽然间想起,这大明的亡国之君,可别像靖康之耻时的宋徽宗,宋钦宗那样的狗东西一般,丢人现眼吧?
当这样的念头在心中升起之后,之前觉得自己已经心死的朱元璋,又一次紧张起来。
并觉得无比的心疼……
画面还在继续――
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宁武遭遇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最终还是将其击败,从此入京之路畅通无阻。
在此期间,朱由检想调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关宁劲旅来京勤王。
但因不愿放弃宁远,以及饷银不足等问题而作罢。
明廷内部围绕南迁的争议也公开化。
李明睿上疏疾呼南迁,遭到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的强烈反对,斥为“邪说”。
内阁首辅陈演,亦不赞成。
左都御史李邦华,则提议太子和诸王先南迁……
朱由检见南迁争议很大,便于二月二十八日表态拒绝南迁。
声明: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愚蠢!”
朱元璋出声骂道。
若是不知道前因后果,听到崇祯这么说,他还会高兴。
但是现在,他却不会这么想了……
说什么要君王死社稷?
无非就是自己不敢担南迁的骂命,仅此而已!
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等心性,当什么皇帝?
――三月初三日,出征在外的李建泰,也上疏请求南迁。
并愿奉太子先行。
朱由检召见群臣议论,依然分歧很大。
光时亨甚至说,太子先行是模仿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故事。
但在谈到战守之策时,诸臣集体沉默。
朱由检先是重申国君死社稷。
再看到诸臣集体沉默后,拂袖而起,斥责: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呸!”
朱元璋忍不住赔了一口。
对于自己这个子孙,是越看越不顺眼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是怎么有脸说出这种话
他还觉得委屈?
作为一个皇帝,在这种时该怎么做?
那不是应该他站起来指挥众人的吗?
结果到了这等危机时刻,反倒还在那里想着什么虚名!
还想要等着百官站出来来做事儿,先开口。
也不看看,他在此之前都杀了多少的大臣。
在这等时刻里,朝廷哪里还有什么敢言之人?
这就是个妥妥的亡国之君!
以勤政而亡国之人,也算是前所未有!
――月初四日,朱由检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
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
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
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
其余总兵也都有升迁。
与此同时,朱由检决定放弃宁远。
征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率兵入卫。
又征调唐通、刘泽清率兵入卫。
结果刘泽清不奉诏,在劫掠临清后南奔。
吴三桂手下虽有五千精兵,但因为要内徙关外军民,拖慢了速度。
只有唐通的两勤王军及时赶到,被派去守居庸关。
三月十五日,居庸关破,唐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先锋抵达京郊,陷昌平,焚皇陵。
崇祯大惊,随后就便开始寻求守城之策……
几个画面闪过之后,之后,朱元璋看了崇祯下达了募集银两守京师的命令。
并且,在进行募集之前,他还做了一个很乐观的估算,觉得至此国破家亡的时刻,必然能够募集到很大一笔钱用来守京师……
但是,在真正开始进行募集后,发生了种种迹象,却又一次让朱元璋情绪出现了很大的波动――
崇祯帝关系最近的外戚,就是他的几位老丈人。
周皇后的父亲周奎、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袁贵妃父亲袁。
崇祯想让他们三人给带个头。
因为相比文武大臣,他们外戚的命运与皇帝休戚与共。
按理说他们应该极力支持皇帝女婿才对。
崇祯虽然对文武大臣刻薄,但对他们外戚来说,可是待遇不错。
袁佑为人一向是胆小谨慎,凡事不冒头。
田弘遇为人骄纵,周奎则是生性吝啬,庸碌无为。
但不管怎样,三人在捐款一事上,能够达到惊人的一致,就是:没钱
崇祯的正牌老丈人周奎,他原先是一普通老百姓。
天启六年,他女儿被选为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当王妃。
明朝的妃嫔出身都不高,他沾了女儿的光。
被授予南城兵马司副指挥。
朱由检即位,升为都督同知,后又升为右都督。
崇祯也把周家的舅哥一同升为都督同知。
周皇后儿子被立太子后,周奎被封为嘉定伯。
靠着身份便利,周奎迅速积攒了巨量财富……
崇祯第一个想到了老丈人周奎,告诉去往周家筹钱的司礼监太监徐高。
这次一定让老岳父拿出五万到十万来。
崇祯不白要钱,让徐高带着圣旨去。
加封周奎为嘉定侯。
结果徐高吃了个闭门羹,周奎一口咬定自己没钱,
气的徐高拂袖而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周奎没办法,扣扣索索地挤出了一万两上交。
崇祯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命令再加一万。
周奎这次说什么也不拿了,跑到宫里跟女儿周皇后哭穷。
无奈的周皇后,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给了他五千两。
没想到周奎在中间吃了回扣,贪下二千两,只给崇祯三千两。
总共捐了一万三千两的周奎,害怕崇祯不依不饶。
干脆叫人买了发霉的大米,对外宣称家中都把钱捐了。
生活已经贫困不堪,家里只能吃霉米度日了……
再看另一位外戚,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沾女儿的光,担任游击将军、锦衣卫指挥,封左都督。
后来女儿死了,待遇就不如从前了。
于是把陈圆圆劫夺入京,有意献给崇祯而没能成行。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重新找靠山,就把陈圆圆献给了吴三桂……
崇祯帝派太监催捐款,好说歹说,才跟周奎一样,拿出了一万两,之后一个子也不掏了。
还有天启皇帝的张皇后父亲太康伯张国纪,也只拿出了一万两……
外戚们不肯利索掏钱,那底下的大臣们更是精明。
在京的大臣们朝也不上了,纷纷撸起袖子,叫上仆人,涌上京城街头,开始摆地摊。
公开叫卖自己家的东西。
有的甚至在自家大门上挂起出售房屋的公告……
有的大臣看情形不对,跑路走人了,离开京城,避开这次捐款……
前首辅陈演说自己是清官,没有银两可捐。
事实上他二月份辞职时,崇祯还给了他一笔补偿。
自己家里更是藏有巨富……
接替他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
这点钱与其说是助资,还不如说是寒掺崇祯帝……
被文武大臣瞧不起的太监,反而是在这次捐款活动中,拿出了大头。
太监王永祚、王德华、曹化淳几个老实人各捐五万两。
太监王之心家中最富,但很吝啬。
没有多拿,只捐了一万两……
而崇祯前前后后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送孟吉涛钱粮,也不过是二十万两……
朱元璋看着模拟器当中,闪过的一幕幕的画面。
看着那最终被汇集起来的二十万两银子,他的拳头握的咯吱吱作响!
这些狗贼!当真是好狗胆!
大臣太监皆富,唯独皇帝独穷!
哪有这么糊弄皇帝的?
这些人看起来,只怕都是想要喜迎李自成了。
只是,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是生是死?
还是荣华富贵依旧?
朱元璋在心里面想了一会儿之后,心头已经升级了诸多的阴霾。
这些欺上瞒下,意图卖国之人。
今后在李自成那边的生活,只怕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他见多了相似的事情。
这些人为什么如此有恃无恐?
最大的原因,还是准备抛弃明朝,抛弃崇祯。
转头到李自成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