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嘉靖承明 > 第四百一十六章 亲军瞩目圣君嘉靖,其帝王术令人赞叹!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嘉靖承明!

“赏!”

朱厚熜在这时笑着唤了一声。

司礼监太监秦文,因而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银元,用盘子托着,端到了吉囊面前来。

吉囊忙叩首谢了恩,领了赏。

朱厚熜也在这时说出了要吉囊去劝俺答退兵,否则,就别怪大明将来对他们草原诸部不客气的话。

吉囊表示说愿意竭力劝说自己的弟弟俺答。

嘟嘟!

嘟嘟!

随着,唢呐声响起。

朱厚熜也在首辅杨一清和司礼监太监秦文等人的陪同下回了宫。

而出征亲军卫则在唢呐声中陆续北上。

一面面北斗旗和日月旗以及五色旗,开始陆续在春风的吹拂下,一边飘扬着,一边往北行进着。

而在这些旗帜下,则是一队又一队的明军官兵。

这些官兵要么推着载有铳炮的战车,要么扛着自生火铳,要么提着有二十多斤的重型火铳,要么双手握持着长矛,从城门处走过,走去了北边的大道,且走着走着就渐渐的湮没在地平线后面。

整个队伍在旭日的照耀下,如一头顶着红日的玄色巨龙。

朱厚熜也在回宫时瞅了自己这支军队一眼。

而突然,他因此不禁驻足在回宫的城台上,双手叉腰,多看了这支兵马一会儿。

杨一清等也驻足停留了下来,跟着看向了这支兵马。

组成玄色巨龙的官兵们,也在不时回头的看城台上的天子。

因为穿着紫金罩甲、戴着红缨金盔的天子的确引人注目,如东边的太阳一样显眼。

所以,没谁不想多看一眼,而且看一眼就有种精神倍增的感觉。

至少跟随着这支兵马一同离开且转任为神机营副将的俞大猷在这时有这一种感觉。

年龄不到三十的俞大猷正是意气风华、怀揣壮志的时候。

他也愿意相信此刻高台上那位少年天子也会跟他一样怀揣壮志,且怀揣着跟他一样的壮志,而他也愿意为这位天子为这份壮志去挥洒自己的热血。

同在队伍中,也依旧由锦衣卫看护的吉囊,倒是神色复杂的看着这一幕,也多次瞅向了城台上的大明天子。

他心中颇为羡慕和敬佩这位天子。

因为同样都是差不多二十来岁的年龄,对方却已经能掌控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还能建立起如此规模的铁甲强军,而他虽说是草原上的贵族,但在被俘之前也没能统一整个鞑靼。

他不由得暗想,如果是自己是这一位天子,能不能做到让这个帝国重新焕发生机?

他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虽然不是大明的人,但他从小就一直在很认真的了解这个帝国的一切。

他自问,他比很多大明自己的权贵官僚还要了解自己的帝国。

毕竟,他作为草原贵族,一直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重新建立昔日大元的辉煌。

所以,吉囊很清楚,这个帝国在立国一百五十多年后的现在有多难重振。

但偏偏,他现在看见的情况是,这个帝国的确在重新振作起来,在这个大明天子即位后。

因为,他能够从这些出征官兵的精神面貌中感受出一种勃勃生机,从满城官民的兴奋神色中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希望。

吉囊也因此不由得再次想起了跟他比武的那个新科进士——唐顺之。

一个新科进士都能表现出利害的武艺。

吉囊就无法再坚持认为这个国家在文恬武嬉,而是不得不改承认,这个帝国的人真的可能在这位大明新天子的统治下,也在开始转变。

朱厚熜这时也想起了唐顺之。

因为还没卸下左都御史一任的桂萼向他呈递了一份新科进士报名做清军御史与试御史的名单。

所以,朱厚熜也就在对桂萼吩咐说:“既然那个新科进士唐顺之为朝廷立了功,战胜吉囊的挑战,就把他直接超擢为大同清军御史兼巡按御史,让他去大同继续推进核查军户和军田之事。”

桂萼拱手称是。

而杨一清则在这时微微一怔,心中也因此不由得更加确信唐顺之可能早就是天子的人。

唐顺之这里没多久就收到了自己被超擢大同清军御史兼巡按御史的谕旨和都察院文书。

按理,新科进士只能先做试御史。

但现在天子直接超擢他为御史。

唐顺之对此自然倍感振奋。

而在接下来,唐顺之也踏上了去大同的路。

与他一起的还有被派为试御史的葛守礼等新科进士。

葛守礼等新科进士对唐顺之能获得超擢机会自然是羡慕不已,也不由得暗恨自己怎么不知道读书时也练练武艺。

同时,他们也不由得开始写信让家中子弟务必要在不废文课的同时,也要加强武课的训练。

唐顺之等新派清军御史与试御史出京,许多大户对此自然是心情不怎么好。

因为他们知道,这意味着核查军户和核查军田的事,不会因为个别清军御史和试御史遇害与被打而停止,而大明天子朱厚熜明显不缺愿意为他核查军户和核查军田的年轻官员。

但这些缙绅大户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新的清军御史和试御史同那些北上的官军一起继续去做他们不愿意看见的事,而无能为力。

他们倒是很想让自己的人假扮盗匪去杀了这些人,还想沿途利用设置陷阱把他们坑害掉。

可如今,天子让朝廷有财力在各乡镇广布巡检官兵不说,还以动辄以科举为武器,逼迫地方缙绅配合官府保证地方治安,而一旦地方有钦差遇害这种情况,就不但怪罪于当地官僚,还会直接在科举上处置当地民众。

所以,这些缙绅大户也就只能冷眼旁观这些新派的清军御史和试御史去了各处卫所。

如同,他们不得不冷眼旁观亲军卫北上阻击鞑子一样。

他们现在已不得不忍受着皇权加强后所带来的痛苦,即在地方不能肆意兼并、不能偷税漏税、不能欺行霸市、不能擅作威福的痛苦。

叛投俺答的李瑾也正是不想承受这些痛苦,才主动引导俺答南下寇掠大同。

他在叛投俺答后,就一个劲地挑唆俺答南下寇掠大同,并表示自己深知大同一带的边墙哪里有垮塌,且也将九边的虚实告知给了俺答,而且怂恿俺答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去深入京畿寇掠人口,然后带回草原,发展农业,训练更多兵马,为将来恢复大元做准备。

“只是可惜,明国皇帝已经提前下旨在京师加修了一道外城,所以大部分京师人口,我们即便能够通过大同深入京畿,也已经很难寇掠到他朱厚熜最忠心的人口。”

李瑾这时就在陪俺答南下大同的时候,向俺答说起了寇掠大明的事,且还提到了朱厚熜已经建造外城的事。

俺答听后不禁皱眉,问道:“为何说是明国皇帝最忠心的人口?”

“大汗不知,这个嘉靖皇帝昔日进京做天子,沿途积极救济流民,使得沿途许多流民都来投奔他,甚至不乏不是流民的有产之辈。”

“这也就使得他在即位时就有二十余万只跟他有关系,而不受豪右大族控制的人口。”

“这些人,从此直接依附他这位天子而食,可不就会成为他最忠心的人口吗?”

“要不是这些人,杨新都也不会主动让权。”

“另外,要不是这些人,他朱厚熜也不可能建造起外城来。”

李瑾说道。

俺答听后陷入了沉思。

没一会儿。

俺答就突然问着李瑾:“你觉得这位大明天子是不是一位厉害的帝王,抛开你的怨气,公正的看。”

李瑾讪讪一笑:“当然算是!但他远不如大汗您!”

“胡说!”

“奉承话我不爱听!”

“以我看,你们这位大明天子智慧远在我之上。”

“我自问我要是他,我做不到才刚进京就能让他杨廷和退位,就能让一个国库空虚的帝国迅速建立起一座外城来!”

“他的帝王韬略,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因为就连我自己,哪怕是在一年前,也没有想过可以靠你们这些人,去京畿劫掠,但他在即位的时候,在七年前,就想到了要防着你们这些人,防着你们勾结我们去劫掠他的京畿。”

“其筹划之深远,就跟你说,他在进京之前,便以救济流民为由,让杨廷和不得不退位的方略一样令人赞叹!”

“有这样的帝王,我只能暂时放弃入主你们中原之心!”

“你明白吗?”

俺答说着就眉头锁得更紧,而看向了眼前草原尽头的山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