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德阳殿。
朝会上,杨俊、杨彪、孔融等人正后灵帝弹劾刘御在温县擅自屠杀司马一族。
洛阳,皇宫,德阳殿。这座宫殿作为汉代洛阳北宫的标志性建筑,其宏伟壮丽,自古以来便为世人所赞叹。
殿前朱雀阙巍峨耸立,与德阳殿交相辉映,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朝会上,气氛凝重而庄严。杨俊、杨彪、孔融等一众重臣,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立于大殿两侧,神情严肃。
他们此次上朝,是为了弹劾刘御在温县所犯下的屠杀司马一族暴行。
“陛下,刘御乃是大汉皇子,其行径却如此残暴,实乃有违天道,伤及无辜,令天下百姓寒心。”杨俊首先出列,声音铿锵有力,字字句句直击人心。他目光如炬,直视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毫不畏惧。
“臣等闻,司马一族世代忠良,为国尽忠,岂料竟遭此横祸?刘御皇子,身为皇室血脉,本应成为万民之表率,却肆意妄为,滥杀无辜,此等行为,岂是皇家风范?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安天下?”杨彪紧随其后,言辞激烈,情绪激昂。
孔融,这位以正直敢言著称的老臣,也缓缓走出队列,他手持笏板,轻轻敲击着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似乎在为这沉闷的朝堂增添一丝生气。
“陛下,自古以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刘御皇子所犯之罪,证据确凿,不容狡辩。若陛下因私情而偏袒,置国法于不顾,恐将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动摇我大汉根基啊!”
见这么人弹劾刘御,何进心里乐开花了,于是决定再拱一把火,把刘御在雁门关对他受到的耻辱趁机报复。
“陛下,微臣也有话要说。”何进适时地站了出来,他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但表面上依旧保持着臣子的恭敬,“刘御皇子在温县之事,已传遍朝野,人心惶惶。更令微臣痛心的是,在雁门关时,刘御皇子曾对微臣多有不敬,甚至公然违抗军令,置大局于不顾。此等行为,不仅是对微臣个人的侮辱,更是对陛下权威的挑战,对大汉军纪的践踏!”
“微臣深知,家丑不可外扬,但此事关乎社稷安危,微臣不得不冒死进谏。刘御皇子若不能得到应有的惩处,恐怕日后更将肆无忌惮,为祸朝纲。望陛下三思,以国法为重,以民心为念,严惩不贷!”
何进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潘隐看到何进的眼神,于是也向灵帝弹劾刘御在自己儿子在战场上有危险见死不救。
“陛下,微臣亦有要事禀报。”潘隐适时地踏前一步,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决。
他的目光在灵帝与群臣间流转,最终定格在皇帝的脸上,仿佛要透过那威严的龙袍,直视皇帝的心底。
“微臣之子潘善宇,于边疆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不料在一次与敌交锋中陷入险境,生死一线。而当时,刘御皇子恰在附近,却未施以援手,致使微臣之子命丧黄泉。
此事虽为战场瞬息万变所致,但刘御皇子身为皇族,理应以身作则,保护我军将士,而非置身事外。
微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为微臣之子,更为我大汉万千将士讨回公道!”
言罢,潘隐躬身行礼,等待皇帝的反应。
大殿内,气氛愈发紧张,群臣或交头接耳,或面露沉思,皆被这一连串的弹劾所震撼。
灵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目光在众臣之间游移,似乎在权衡利弊,又似乎在寻找着解脱之道。
今日之事,已非单纯的家事之争,而是关乎皇权威严、朝纲稳定的大问题。
刘御的行为,无论是否出于私欲,都已触动了朝堂的敏感神经,引发了众多不满。
“众卿所言,朕已悉知。”灵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殿内的沉寂,“刘御之事,确需详查。朕自会派遣公正之臣,前往温县及雁门关,彻查此事,还天下一个真相。”
言罢,灵帝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了何进与潘隐身上,似乎在暗示他们不必再过于急迫。
“朕知尔等忠心为国,但凡事需依法而行,不可妄动私刑。待调查结果出来,朕必会根据国法,做出公正裁决。”
何进与潘隐闻言,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得躬身领命。
他们知道,灵帝此时的态度,已是对他们的一种警告,也是对他们所求的一个缓兵之计。
“臣等遵旨。”二人齐声答道,同时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对策。
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宦官匆匆而入,跪倒在地,高声禀报:“启禀陛下,江陵王刘御已经带着讨伐异族得胜的军队返回洛阳,现等陛下的命令!”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掀起了波澜。众臣面面相觑,既有对刘御突然归来的惊讶,也有对他此番战绩的复杂情绪。
毕竟,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对于一位皇子而言,无疑是增加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与威望。
灵帝听后,眉头微蹙,似乎也在权衡这突如其来的消息。
他沉吟片刻,道:“江陵王刘御归来,乃我大汉之幸。然其归途之中,可有异状?所行之事,是否合乎礼法?”
宦官闻言,连忙答道:“回禀陛下,江陵王归途之中,军容整肃,未有异状。
try{ggauto();} catch(ex){}
且沿途百姓皆言其英勇善战,为国除害,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至于礼法之事,微臣未曾亲见,但江陵王此行乃奉旨出征,应无违背之处。”
灵帝轻轻点头,心中暗自思量。
而刘御此番归来,无论是功是过,都将成为朝堂上议论的焦点。若处理得当,可巩固皇权,增强国家凝聚力;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传旨,江陵王刘御即刻入宫觐见,朕要亲自询问其温县及雁门关之事。”灵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宦官领命而去,朝堂之上再次恢复平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不多时,刘御身着一身战甲,风尘仆仆地踏入德阳殿。
他步伐坚定,目光如炬,仿佛刚刚从战场上归来的战神。
“儿臣江陵王刘御,参见父皇,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御跪倒在地,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灵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望着下方的刘御,心中五味杂陈。
他缓缓开口:“御儿平身,上前回话。”
刘御应声而起,走至大殿中央,站定后躬身道:“儿臣遵旨。”
“御儿,你此番出征,可曾立下战功?”灵帝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儿臣幸不辱命,已平定边疆异族之乱,收复失地数座,斩首敌军万余,特来向父皇复命。”刘御回答得简洁明了,语气中透露出自信与自豪。
“好!朕心甚慰。”灵帝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但随即又收敛起来,“不过,朕闻你在温县及雁门关之事,颇有微词。
你且说说,此事究竟如何?”
刘御闻言,心中一凛,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将自己在温县遭遇的误会以及雁门关的决策一一向灵帝禀明。
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力求让皇帝了解自己的苦衷与无奈。
灵帝听后,沉默良久。
他知道,刘御所言未必全是真相,但其中也不乏合理之处。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刘御的成长与担当,以及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智慧。
“御儿,你虽年少,但已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与胆识。然身为皇子,更需谨言慎行,以国事为重,以民心为念。”灵帝语重心长地说道,“至于温县与雁门关之事,朕会派人详查。若你确有冤屈,朕必为你昭雪;若你确有过失,也需勇于承担,以正视听。”
刘御闻言,举手阻止道:“父皇,温县之事儿臣已查清楚,而且证据确凿。
司马族人司马昭勾结铁木真联合四族意图颠覆我大汉江山,儿臣不得已而为之,虽有杀戮,但皆是出于保家卫国之考虑,加之儿臣只杀了为首之人,其族人和家属只是忘入军中为国效用。
至于潘将军之事,实乃其咎由自取,他自持其勇,未得军令擅自出阵斗将,致使自己陷入险境,儿臣虽在旁观战,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儿臣首要任务是确保大军安全,不可轻易涉险救援。
再者,潘将军身为将领,应有自保之能,若因个人失误而牺牲,儿臣认为不应归咎于他人。
父皇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询问在虎牢关内驻守的各位太守。”
刘御的话音刚落,挥手让士卒把证据抬上来。
士卒们迅速行动起来,将一叠叠卷宗、书信以及几件缴获的兵器抬至大殿中央,整齐地摆放在刘御身旁。
这些证据,每一份都详细记录了司马昭与异族勾结的阴谋,以及他们企图颠覆大汉江山的计划。
灵帝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挥手示意身旁的宦官接过这些证据,逐一翻阅。
随着翻阅的深入,灵帝的面色愈发凝重,眉头紧锁,显然这些证据所揭露的真相,比他之前所听到的要复杂得多。
“御儿,你所言若是属实,那司马昭一族,确实罪不可赦。”灵帝沉声道,目光再次落在刘御身上,多了几分审视与赞许,“但即便如此,你身为皇子,行事仍需谨慎,不可轻易动武,更不可滥杀无辜。”
刘御闻言,躬身行礼,恭敬地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儿臣当时也是情非得已,才做出那样的决定。但请父皇放心,儿臣日后定会更加谨慎,不负父皇厚望。”
灵帝微微点头,似乎对刘御的回答还算满意。
他转而看向杨俊、杨彪、孔融等臣子,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敢轻易开口。
他们没想到刘御竟然能拿出如此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刘御在战场上的表现,竟然如此出色,以至于连灵帝都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陛下,既然江陵王已拿出证据,证明其行事并无不妥之处,那微臣以为,此事便可告一段落。”杨彪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清楚,此时若再坚持弹劾刘御,只怕会适得其反,反而让皇帝心生反感。
“臣等附议。”其余臣子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杨彪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