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正文卷第二百九十七章仁至义尽今晚的王家从外部看不出什么,一如既往的低调,在大门口处,连带有王家标记的大灯笼都没有挂。
但是在王家内院,却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就差张灯结彩了。
继少司徒变成大司徒、未来姑爷勇夺武试第一后,今天又一次喜事临门。
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代理西城巡城御史王象蒙今日抓住时机,成功挑衅皇帝,喜获廷杖二十,为家族增光添彩。
此时王御史有气无力,只能趴在里间的软榻上。他一边忍受着被毒打后的阵阵剧痛,一边听着外间觥筹交错的声音。
隐隐约约间,似乎还听到了林某人和叔父王之猷猜拳行酒的动静。
帘里帘外的悲欢并不相通,这魔幻氛围让王御史有点凄婉哀怨——魔幻这个词还是从林泰来嘴里学来的。
设宴饮酒可以理解,但能不能照顾伤员心情,把酒席搬远一点?
“你们对我这个伤员太不尊重了!”王象蒙对着帘外吼道。
又听到王之猷在外面答话道:“我们在此聚集欢庆,为了林泰来获得天子特赦,案子一笔勾销,你急什么?”
在王御史身边陪伴的,则是小姑母王十五,她仔细盘问了一番今日文华殿上的事情后,也就沉默了。
看到平日里动辄指点江山的小姑母,今天像是抑郁了一样,王象蒙忽然觉得很可乐。
“你就别不服气了,布局谋算就不是一个档次啊,估计林泰来看伱就像是看孩童玩闹一样。”
王象蒙感觉自己又行了,居然开口挑衅长辈王十五。
“你想要王家出面为林泰来扛九天神雷,你还设想要王家私下里付出利益要挟收买郑家。
结果在林泰来心里,统统都不需要,轻轻拨弄了几下棋子,最后还能皆大欢喜,各有所获。
这差距不是技术差距,是整个做人境界的差距,你懂么?”
王十五轻轻的拍了一下王御史背部,“你的话太多了!”
言官系统和其他衙署不太一样,内部的提升不但看资历,还要看人望,而挨廷杖就是当前最大的声望之一。
王御史本来就已经有三年御史资历了,今天挨的这顿廷杖起码又能相当于三到六年资历,还有附加的巨大人望。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王象蒙未来肯定能当上一次掌道御史。
等掌道御史三年任期满了,按官场规则,如果外放四品起步,如果去六部就是五品郎中。
也就是说,很可能总共只用四五年时间,王象蒙就能从七品升到四品地方官或者五品六部官。
除了开挂之外,这基本上就是最顶级的升迁速度了。
王象蒙又说:“你知道伯父为什么又把林泰来请过来喝酒吗,因为在外面有传言,说你把林泰来气跑了。”
王十五叹口气,“如今王家的大司徒是林泰来帮忙争抢来的,你这个御史的前途也是林泰来帮你谋划的,保你将来至少一个大员。
这在名利中,都是最大的恩情了,那王家又能拿什么同等级的恩情回报林泰来?如果回报不上,又该如何自处?
我费这番心思,所求不过是让王家对林泰来有所付出和回报,使彼此关系不至于失衡。
但事已至此,我已经仁至义尽的尽力了,你们男人的事情,我也不管了!
他日王家变成林氏附庸,你们别后悔就行,反正嫁入林家的我又不吃亏!”
王象蒙虽然隐约觉得小姑母的话有点道理,但他此时正畅想自己突然光明的未来,就顾不上深思了。
在外面酒桌上,并没有任何多余的人,只有王司徒、礼部员外郎王之猷和林泰来三个人。
今天都喝得很放松,一壶酒下肚后,林泰来忽然开口道:“我有一个梦想,需要大司徒帮忙完成它。”
王司徒毫不犹豫的说:“自家人何须客气,是什么事情?”
林大官人豪放的说:“我这个梦想就是,成为扬州盐业霸主!”
王司徒:“.”
并不是说这个忙不好帮,而是林泰来说的事完全出乎意料,王司徒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哪怕是林泰来说,想北伐大漠生擒北虏大汗,都比这什么盐业霸主更能理解。
林泰来继续说:“来京师之前,我在扬州做了些布局,但为进京赶考,布局才一半就匆匆离开。
若回到南方,肯定要继续完成布局,这又少不得户部相助。”
天下盐业事务,在朝廷里都归户部管辖,林大官人如果真有盐业霸主的梦想,肯定少不了麻烦到户部。
王司徒疑惑的说:“帮忙肯定没问题,就是老夫不太明白,你当这个什么扬州盐业霸主,又有什么用?”
林泰来长叹一声,忧国忧民的说:“我看扬州盐商利润丰厚,全城积聚钱财数以百千万计。
但这些钱财于国于民毫无用处,所以要进行正确引导,让这些巨额财富变成利国利民的工具,吾辈对此义不容辞啊!”
王司徒还是看不透林泰来的想法,不过他对此已经习惯了。毕竟林泰来让人看不透的时候实在太多了,也不差这一次。
“如果用得到户部,都没问题。”王司徒正式承诺说。
他甚至都没有考虑,林泰来到底能不能搞定的问题,就是林泰来搞砸了,这个忙也要帮。
林大官人很满意,要的就是这个态度。否则的话,不就白扶持王司徒了吗?
有了户部为后盾,在扬州盐业称霸就容易多了。更别说漕粮也是户部业务范畴,其中可操作空间也很大。
今晚饮酒兴尽后,林泰来没有留在王家,依然回了申府住处。
当一切章程确定后,在五月初,万历十四年武科殿试就正式举行了,这是大明史上第一次武科殿试。
提前一天,鸿胪寺召集了武试的前二十名,发给袍服,演练礼仪。
然后第二天,这二十名武进士汇聚在长安右门外,又被领进了宫里,来到文华殿外候班。
比起文科,武科殿试实在太寒酸了,但所有人对此都觉得是理所当然,没有反对意见。
文科殿试是二三百名准进士在金銮殿外考试,而且殿试和唱名大典是分开举行的,所有进士最后都会觐见皇帝。
try{ggauto();} catch(ex){}
而这次大明史上首次武科殿试,没在金銮殿举行,只在文华殿。
而且只有武试前二十名参加和觐见皇帝,殿试和唱名还合并在一起举行。
总而言之,主打一个省事。
但是即便再节省寒酸,今天也是大明第一次武科殿试,即将诞生第一个官方承认的武状元。
所以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左都御史,还有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到场观摩。
这次殿试的章程也很简单,将二十人先前文场策论的墨卷都搬了出来,当场呈给天子阅览。
天子随便翻了翻,就在放最上面的、也是最厚的那份试卷上,提朱笔写了第一名。
这个考试过场,就到此结束!
天子钦点出第一名,其它名次仍然按照先前武试名次排序,毕竟主打一个省事。
只不过有个特殊情况是,先前武试第二名郑国泰因病弃考,所以按名次顺序依次递补上去。
随即将名次向文华殿外公布,告知给等候的二十名考试,这就算是唱名了,还是主打一个省事。
然后“新鲜出炉”的武状元上殿觐见皇帝,这算是给武状元的荣耀,随后武进士前二十名再一起上殿觐见。
站班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从文华殿里,一个接一个的传声高呼:“第一名林泰来!”
此刻林大官人的内心是毫无波澜的,这种事先就已经确定好的荣誉,犯不上在现场再激动一遍。
其他武进士也没什么特别反应,本来就对状元不抱希望,自然也谈不上失望。
有负责礼仪的官员上前,引导着林泰来上殿。
进入文华殿后,林泰来就看到,文武大臣分列两侧,空出了中间给自己。
但他即便好奇心再大,也万万不能盯着天子看的,所以还是无法搞清楚万历皇帝什么长相。
其实对万历皇帝而言,这种走过场的礼仪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他总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
在这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中,接见林泰来也许是今天唯一稍有兴趣的事情了。
当你总在关键时候听到一个人的名字,但却又从来没见过此人时,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好奇心。
等觐见礼仪完成后,林泰来就听到从宝座上传来声音:“你就是林泰来?果然生得雄壮。”
林泰来赶紧答道:“臣一身勇武,乃沐浴皇恩所致。”
又听到宝座上皇帝轻笑几声,说:“近期朕经常听到你的名字。”
林泰来还是很谨慎的答道:“只恐贱名有污圣听。”
宝座上皇帝好奇的问道:“有传言说,你一人可敌百人?”
林泰来不敢吹逼,老老实实的说:“臣不敢欺君,其实无力敌百人之勇,但若形势趁手,或可敌数十人。”
皇帝惊叹道:“这等勇武,朕见所未见。”
而后便兴致勃勃的对左右道:“聚集就近内监五十人,与武状元殿前演练。”
林泰来:“.”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明明是鳌拜的待遇吧?
皇帝是不是拿错了朝代剧本,想学康麻子擒鳌拜?
皇帝的动机是不是想公报私仇,为郑国泰出气?
正当林大官人胡思乱想的时候,首辅申时行出列奏道:
“眼下正是武科殿试唱名之典,殿外还有武生等候觐见,不宜另生枝节。”
太监行业有个规律,距离皇帝越近越有前途。
皇帝周围的小太监,说不定谁将来就是乾清宫管事太监或者司礼监太监。
林泰来如果把这帮有前途的小太监打了,岂不是为将来树强敌么?
仿佛兴致被打断,皇帝的声音忽然就冷淡了下来,冷不丁的又说:
“听说武试时,你林泰来与郑国泰多有龃龉。如今郑国泰殿试弃考,你林泰来轻轻松松得到一个状元,内心想必很欣喜了?”
听在两旁大臣耳朵里,感觉这像是一道送命题,郑国泰这个坎还在皇帝心里。
林大官人内心暗暗感慨,皇帝就是皇帝,再弱鸡的皇帝也是皇帝,多少也是练过帝王术的。
不过万历皇帝你这个尖酸讽刺语气,以及忽然变脸的切换技术,怎么有点模仿嘉靖皇帝的痕迹?
一会儿学康麻子,一会儿模仿嘉靖,到底有没有专属自己的风格?
林大官人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迅速回答说:“臣的武试第一,乃是在考场上堂堂正正得来!
无论郑国泰使用什么手段,臣也只希望能在考场上堂堂正正的击败郑国泰,不会用任何考场之外的手段。
今天郑国泰弃考,让状元成色下降,臣深以为憾,所以喜从何来?”
万历皇帝微微蹙起了眉头,总感觉林泰来话里有话。
什么叫“无论郑国泰使用什么手段”?难道林泰来早就知道了郑国泰找人替考的事情?
什么叫“不会用考场之外的手段”,你林泰来一个平民考生,充其量是首辅门客,凭什么敢对皇帝撑腰的国舅说“不会用考场之外的手段”?
除非国舅有把柄落在了林泰来手里,比如替考?
如此说来,林泰来在明知郑国泰舞弊的情况下,却一直没有揭发出来。
从这个角度看,林泰来算是仁至义尽了,郑家要承林泰来这个情。
而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不好在这个问题上责怪林泰来。
申首辅和王司徒两个最明白内情的人,齐齐目瞪口呆看着林泰来。
原本以为林泰来捏着郑国泰替考的把柄,一直不肯揭发,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当杀手锏干掉郑国泰。
但前几天却没想到,“隐忍不发”能用来绑架清流势力,逼得清流势力不得不强烈反郑国泰。
又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天,“隐忍不发”又直接被拿来直接糊弄皇帝了。
更见鬼的是,皇帝居然还相信了林泰来,真以为林泰来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维护皇帝脸面,所以不揭穿郑国泰。
最后万历皇帝主动终结了话题说:“关于郑国泰的事情,原也不怪你,到此为止,休要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