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又有一说,一皮天下无难事。
还有一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对于老人家打算用赖皮的手段否决一切反对意见的时候,林文理就没有继续浪费口水的意思了。反正说再多,都会被一句’我不懂’打败。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是苏涣身为苏家大家长,也没有多少办法。
不要以为他这个族长就是大权在握。事实上权力是一种看不到,说不清,道不明,且无法量化的玩意儿。即使是担任相同职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总体来说,就是有多少人信自己讲的那一套,进而听从自己的命令行事。
假如有反对者的时候,反对者数量与赞同者相比是多还是少?以及当反对者众多的时候,有没有说服对方赞同自己,或是干脆让反对者实质减少的手段。
一言以蔽之,就是普通时候,苏涣除了自己的权威,还能用拉一票人打一票人的方式,来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但是当绝大多数人都是持反对意见的时候,他也不可能闷着头硬干,势必要和大多数人的意见有一定的妥协。而眼前,就是一个苏涣也不得不妥协的局面。
所以苏涣也是为难地看着一脸倨傲,明显没兴趣继续解释的林文理。
他其实已经能接受林文理的解释了。更知道这个男人的判断从来都是言之有物,而不是靠着危言耸听或误导的方式,让人同意他的方法或作法。
虽然苏涣没感受到粮价有提高的问题,但他明显感受到苏家近一两年的发展确实变迟缓了。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因为林文理将精力集中在核电厂上,其他地方没那么用心了。但苏涣却很清楚,这是因为没有更多合格的工人。
现在很多新建的工厂都需要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工人,不再是那种一无所知,光知道出力气的人就能干的工作。
再不然也要有熟手带,不能整个厂都是新人。这个熟手并不是熟悉新厂技术的熟,而是熟悉苏家集团安全规矩与作业流程的那种熟。
先确保安全,然后在摸索中熟悉技术,这是所有新办工厂统一的规矩。假如一整间工厂都是新手,哪怕是苏涣也能明白,那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所以新建工厂的流程,大部分是从技术相似的工厂中,抽调一定数量的熟练工到新厂。由他们带着那些完完全全的新人,一起熟悉新厂所需要的技术。
而且现在那些纯新手,大多会丢进公学启蒙,然后技术学校走一圈。工厂的老人们有野心上进的,也会进技术学校进修。
可以说技术学校的存在,多多少少也牵制了可用工人的数量。这样做虽然可以提升人力质量,但人力数量并没有因此增加呀!没有更多人可以进厂工作,谈何扩充产量,以及开发新项目。
收掉一些工厂,把人力集中倒也是解决办法。但要收哪个厂都舍不得呀!又不是不赚钱,林文理搞出来的全都是能赚钱的行当。
而且这些行当可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林文理大部分都着眼在那种可以改善社会生产力的类别。再不然也是那种技术相当重要,有未来发展性的。
也就一个光进不出的实验室和一所技术学校特别碍眼而已。但是身为读书人的苏家老爷很了解这两个单位的重要性,铡刀落到谁身上,都不会动这两个被寄予厚望的科研宝贝。
或许这两地都不是正经八百的科研单位,但在大金这种只有儒生与文盲的环境来说,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学术瑰宝了。
话说增加了粮食产量,不见得可以直观地解决汉津市因人口不足,而限制工业集团发展的困难。但是粮食产量增加是坏事吗?
谷贱伤农是朝廷平抑物价的机制出问题,以及地方豪族藉丰收名义,变着法儿压榨佃农。这才让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
再说真正被伤到的是那些得靠今年收成换取今年生活费用的小农。对于地主豪族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资金与实力屯粮来度过贱价期。
所以苏涣一点都不觉得粮食产量增加是坏事。小农的问题,他也有信心配合蔡镛这位市长来解决。现在的汉津市,可是有足够的银弹解决一切困难。
结论就是,假如林文理有办法把化肥厂搞起来的话,苏涣私心是赞成的。但家里面的一堆老顽固要怎么解决?总不能真全送进祠堂吧……
林文理大概会很乐意这么做,但苏涣当然不可能同意这种事情呀!
绞尽脑汁,苏家老爷总算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说道:”各房反对化肥厂的理由,主要还是不希望文理藉此插手苏家的农事。
try{ggauto();} catch(ex){}
”既然如此,我觉得化肥厂的项目一样开展。但产品生产出来后,是不是就不进行内部摊派了,不强制我们自己使用。”
’内部摊派’的规矩是当工厂生产出商品后,在销量还没打开的前期,由苏家采买自用或赠与外部有需求的公共单位。假如是工厂单位用得上的,当然也要进行内部摊派的采买。
因为工业化的商品对于大金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没有口碑流传的阶段,也几乎没有广告手段的这个时代,只能安排自己人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几乎所有商品在前期,都是靠这样的方式来维持该工厂资金链的健康,不至于被积压的库存影响资金的流通。苏家也确实是有相当利润被这种内部摊派的行为给吃掉了。
肥料这种东西,很明显只有农地才用得上,不可能摊派到集团旗下的工厂头上。总不能让工厂买了肥料回来,分配给员工回家炒菜吃吧。
这也是为什么族中耆老对于化肥厂如此反感的理由,因为这玩意儿就他们用得上。也因此,他们将这座计划兴办的工厂,视为林文理染指苏家农事的第一步。
所以苏涣才想出这么个主意。让化肥厂的商品自己去找销路,而不是利用苏家做出第一阶段的口碑。毕竟’内部摊派’这种行为,林文理也是跟他解释过的,知道这里头的猫腻在哪里。
不过光是化肥厂不进行内部摊派,不强制苏家在农事上使用化肥,这样还无法让一众耆老感到满意。苏二大爷更是厉声说道:
”这样还不行,我要林文理发誓,他连一个化肥也不准卖给我们,藉此来干涉我老苏家山里的事情。”
一听到这话,换林文理受不了了。他辩解道:”我可没要碰你们山里的事情。化肥只能用在普通粮食上,哪能用来种灵粮呀。你们是不是想太多了。”
苏轩大声说道:”我才不管这些!你那劳啥子化肥厂出来的东西,不管有多好,我们也绝对不用。你今天不当场发誓,我们不会有人支持你做这些。”
闻言,林文理嗤笑道:”有趣。说得好像我以前做的事情,都是你们点头同意了,我才敢做一样。”
反讽了一句,林文理没消停,更是进一步逼迫说道:”而且你们真要那么硬,把事情说死到没有任何转圜余地吗。”
假如这种时候有苏涣出来打圆场的话,场面还不会那么难看。但是苏家老爷可是被自家二大爷那一句’老苏家’给气着了,正生着闷气,不肯说话。
大战刚结束那时,苏家从山城迁回汉津,那时家里就隐约被分成山城苏家与留守苏家。
当然,这样的山头划分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讲的。更不能搞到最后分了家,那就显得族长太过无能,无法团结跟自己同姓氏、同血缘的人。
分家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可是忌讳。除非今天是某些家族成员到外地开枝散叶,两边不方便沟通往来,那么分家无法厚非。
但同在一地还分家……那可就跟背叛没两样。不管是背叛的,还是被背叛的,都不会落下好名声。
所以这几年的时间,苏涣的重心不仅仅是在工业上。家族上也致力于消弭从山城回来的苏家人,与当初留守在汉津的苏家人,两个群体间的分歧。
好不容易没有了山城苏家与留守苏家的说法,但又冒出了个’老苏家’的山头。
以工业为核心的苏家集团,其实里头的苏家人真没有多少。或者该说,加入的这些苏家人都不是什么关键决策人物。
但不论怎么说,总还是有苏家人在这块工业大饼中分到点边角料。
虽然这类人没有竖起一个明显的旗帜,林文理更不可能在苏家内部立起什么山头。但与之相对的,以种植灵粮等农事为主的苏家人,则以’老苏家’自称。
说白了,就是一群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自立一个山头,跟其他人针锋相对呢。
可是苏家老爷也不可能因为这群人拉帮结派的行为,就对他们的要求妥协。瞧瞧这些老苏家打算要占油水丰厚的岗位就能知道,他们根本不是奔着做事去的,这哪能忍。
但就算这些人要求的是技术岗,苏家老爷更不可能同意。一群只会种地的老头子连把菜刀都不会打,跟人说要制造机器?
就算不考虑顾客使用这些人造的机器,会不会有使用上的安全疑虑。搞不好在制造的过程中,这些人就把自己给搞死了。
正是因为苏家老爷对这个’老苏家’的说法有一肚子怨气,他反而有种冷眼观战,想看看这些老苏家和林文理斗一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最多,就是给这些人的牌位用好一点的木料。这点钱,他现在还出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