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其他类型 > 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 > 第193章 汉津市的商业格局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

在这样的限制下,就不怕有人进入技术学校,不认真读书、学本事。

好好读、好好学,有钱拿。被开了,要赔钱。两相比较之下,再不上心的人也知道要好好学习,否则可是真金白银的赔偿。

尽管这个办法,被苏家千金笑称是’与那朝三暮四的猴子有何差异’。但就是这样的办法,打消了许多父母的疑心,而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读书求学。

就靠着这一套大儒名师所无法理解的送钱办法,技术学校迅速站稳脚跟。

而技术学校的学制种类繁多,有两个月的在职进修,半年的短期培训,一年期、二年期与四年期的专业进修班。

因为所有人入学就等于入职,所以怎么安排,被分配往怎样的专业,基本上是依上司的意思,部分参考个人意见。读到一半因为老师觉得不合适,被要求换专业的大有人在。

之所以学制有长有短,也是看学生本身的表现决定。有些人真不是读书的料子,那就尽早进工厂打螺丝;有些人值得栽培,那就多学一些,日后入职的岗位与薪水也会更优渥一些。

比起待在钢铁厂,苏家老爷更常待在技术学校,甚至比他在山城时期办中央大学还要上心。

理由很简单,因为苏涣是个传统儒学出身的读书人。他虽然对于吸收新学问并不排斥,但不是什么人都能搞懂林文理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产业布局。

苏家老爷一开始还能本着做一行,精一行的想法,去学习炼钢的知识。但到后期,他真的学不过来了,自家那位门客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之所以待在技术学校的时间长,除了管理学校事务外,苏涣也是位学生。而且还是唯一一位不缴学费,不服任何安排的自由学生,还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苏涣没有放弃搞懂林文理的所作所为,至少他不想让自己显得太过无知。

而又恰恰好,做学问本就是他的向往与喜好。儒学思想如此,西方科学也是如此。所以能有一所学校,集合了相当多的人才,苏家老爷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另一个不为外人知的理由,在山城的中央大学期间,他的努力结果是将很多年轻人送上战场。而他教过的学员,没能活下来的是十之八九。

苏家老爷对这样的作为没点负罪感是不可能的。只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怕是百般不愿意,也必须去做。

至少,他教的专业知识,能给那场大战带来一些正面的积极影响,也能让那些年轻人有更多活下来的机会。而不是只能当个大刀兵,靠肉身去挡子弹。

而今,他在技术学校所带的学生,都是为了更美好的将来而读书的。虽然听起来势利了些,但这一回,不再是为了送他们赴死而培养这些人。

就像是为了补偿过去犯下的罪过,苏家老爷这才同意了林文理的办学办法,即读书可领薪水的方式。在之后也是尽力支持,这所’赔钱’的学校也才能经营得下去。

所以别看苏家集团如今势大,外人就肯定眼红。

那些太遥远的家族不好说,汉津市的在地家族不是没有那种精于计算的账房人才。虽然没拿到苏家的账本,但这些人从苏家的流水项目一算,发觉赔本赚吆喝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管是屡次扩大规模的材料实验室或技术学校,那都像是吞金兽一样,将海量的利润砸进其中,还不带点水花响的。

要是在苏家崛起之初,这些家族还想加入苏家的生意。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没人想这些了。

苏家集团,赚钱的项目多,赔钱的项目也多。赔钱的项目不见得是卖的东西卖便宜了,而是雇佣了太多人,导致入不敷出。

苏家老爷有可能把赚钱的项目拿出来,让大伙儿有机会分一杯羹,却把赔钱的项目留在手里,掏老本补贴吗?

要是苏涣真那么蠢,其他家族当然乐意把苏家拆吃下肚。

问题是有本事混官场的这位大儒,或许在专业知识上不比那些能工巧匠还要优秀,但要说人心,真没几个人看得比他透。

虽然没能在赚钱的项目参一脚,真正让这些汉津市本地家族不眼红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同在这座城市里的致富之道。

苏家集团在这八年间的努力,全都围绕在’工业’这个主题。尽管如此,产业布局也还没有真正形成死循环。

总有些东西需要从外部获取,而制造出来的商品也要卖出去才行。

对内销售不说,对外销售管道上,尽管有李二苟所成立的贸易行,还有游白笙背后的船运公司,也还无法完全消化苏家集团的全部产能。

苏家对于有人做二道贩子,基本上是维持着不干涉的态度。只要不提想包圆了全部产出,成为全权代理商。’通路为王’这个道理,林文理比谁都明白,当然不可能任凭发展。

try{ggauto();} catch(ex){}

另一方面,人要吃,马要嚼,粮食虽然从地里长出来,但也要靠人去种、去摘取。

到了今时今日,哪怕苏家的祖业在农桑事上是权威般的存在,也不敢说能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汉津市的百万人口。而这就是其他家族的机会,毕竟家里没点田产,还真不配称’家’。

要论工业化的产品,在汉津这块地界上,哪怕是舶来品也没办法和苏家集团竞争。前者的成本太高,现在人也还没品牌迷信,能用就好。

除非苏家没有出产某物,而自己又有需求,不得已之下,才会选择外国货。譬如小汽车,这项昂贵的舶来品似乎成了某些有心人嘲笑苏家的唯一途径。

不知出于什么理由,连火车头都能造的林文理,还没将苏家集团的魔爪放到汽车这个项目上。

固然苏家出产的工业产品对传统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终究还没包含了食衣住行的全部需求。

也就是说哪怕这些家族不盯着苏家手中的三瓜两枣,汉津市的庞大人流、物流,一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恐怖的利益。

而且这个利益,还是动用的家族上上下下所有资源,也还赚不完的。哪还有闲心跟余力,去盯着苏家碗里的肉骨头。

更重要的是,做的事情是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像苏家集团一样,一个个项目都能算是开大金之先。

没看苏家老爷为了搞懂手底下的人所做的事情,自己都跑进技术学校进修了嘛。其他家族的大老爷们,真的能够容忍底下的人胡搞一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吗?

所以汉津市内的传统势力,并没有因苏家异军突起而连手打压。反而是用一种旁人看不懂的形势,迅速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没办法,苏家老爷对付这些人的策略,就是本地有的物资,优先从本地采买。

而苏家集团的员工及其家属们,在拿到薪水后,除了那些工业化的产品外,总有其他需求吧。就算储蓄是大家的本能,但是衣食住行上,该用还是得用。

以苏家集团庞大体量所带来的余温,这些钱就够其他家族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并不是非要在这些产业里插上一手,赚自己不熟悉的钱才叫做赚。

被坑了,怎么办!

就连苏家老爷这样的大儒都曾经承认过,他也看不懂那个男人的布局。再从整个苏家集团的法理结构来看,只要那个姓林的心够狠,一夕之间老板换人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要是让其他人待在苏家老爷的位置上,就算是给那个男人加上十七八道枷锁,可能也无法让人放心。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换掉他!

……换掉那个男人,那整个集团的发展还要不要了?

这时所有人都能体会到,汉高祖刘邦要靠韩信打仗,但又怕自己打不过韩信,会被取而代之的那种蛋疼感了。

也就苏家老爷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酸儒,才敢把身家交到外人手上胡来。

其实大家对林文理的作为无法理解,是因为大金,乃至于这个时代的世界,对于金融经济并没有足够深入的认识。

所有人对于利润的想法,还停留在成本八十元,卖价一百元,所以净赚二十元的程度。

然而资金像流水,当它滚动起来后,可以得到十倍、二十倍的’效益’。这里说的可不是’利益’。

林文理走的路线,很像是他记忆中,那个红色帝国的计划经济路线。

计划经济有别于市场经济,后者是靠供需关系自我调节。然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浪费、赔本等损失。唯有体量够大的经济体,才能让造血的速度大于失血。

计划经济的要点在于合理分配资源,有效减少浪费。这也是为什么记忆中的那个世界,经济规模不相等的两个国度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拚得不分上下的理由。

可是计划经济的困难点是在于怎么准确地预测需求量。一旦预测出错,控管体制失灵,则浪费也不可避免。这便是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环节。

但在苏家崛起的时代,不仅仅是大金,整个世界都处于战后复苏的阶段。这种时候也不用预测需求了,基本上只要做得出来,都会有人要。

正是看到这个时代的风口,林文理才有兴趣出来玩一玩。而且也不是深掘一个领域,等到占领全部市场后,才着眼于下一处。

而是像跑马圈地一样,不断投入新的项目。这又像狗子撒尿一样,只想着在其他狗子入局之前,先拼命扩大自己的地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