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剧命运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帝国风云!

从某种意义上讲,H-82是中国空军在重要技术取得突飞猛进之后,在轰炸机领域做的第一次勇敢尝试。只是,H-82生不逢时。如果H-82能够早五年诞生,就肯定能够得到上千架的订单,甚至能全面替换H-56,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并且替代H-56写下一段传奇般的历史。

问题是,H-82诞生的时候,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展方向已经生了变化。

事实上,在投资研制H-82的时候,中国空军就面对着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决定着战略航空兵的存亡。

这就是,轰炸机有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说白了,这个问题与导弹有直接关系。

战略弹道导弹诞生之后,轰炸机的存在价值就遭受到了考验,即很多人都认为战略弹道导弹具备足够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而且在全面战争中的打击效率并不比轰炸机低,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保留轰炸机。

说得简单一些,轰炸机能完成的任务,战略弹道导弹都能完成,而且更加可靠。

正是如此,在六零年代,中**队内部出现了“轰炸机无用论”的观点,而同时出现的还有“航母无用论”。

所幸的是,这两个“无用论”都没有成为主流。

航母能够保留下来,与其在海军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有关,即没有一种战舰能够替代航母来实现海军的价值。只要海军还有存在的价值,那么在出现替代品之前,航母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轰炸机能够保留下来,则与前面提到的原因有关。

这就是。轰炸机在执行战略威胁任务的时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赋予政府更多的决策时间,让政府获得化解危机的机会。说得简单一点,就算让轰炸机携带核武器升空,也要等到十多个小时之后才能飞到敌国上空,而政府在此期间内,可以就是是否需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相反,如果使用战略弹道导弹的话,在需要使用核威胁的时候,威胁就意味着战争。

到了七零年代。特别是七零年代后期,轰炸机的存在价值再次受到了考验。

这次的考验依然来自导弹,不过不是战略弹道导弹,而是巡航导弹。特别是由轰炸机携带的空射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的出现。实际上提高了轰炸机的作战效率。

这就是,轰炸机不再需要冒险突破敌人的防空系统,可以在离目标数百公里、甚至是数千公里的地方射巡航导弹。根本就不会进入敌方防空武器的攻击范围,因此轰炸机的战斗生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问题是,这也等同于否决了轰炸机的作战价值。

这就是,只要能够携带巡航导弹、并且把巡航导弹射出去的战机,都具备取代轰炸机的价值。

当时,就有人提出。完全可以研制一种运输机型的轰炸机。这种飞机并不需要很快的飞行速度、也不需要很大的飞行高度,甚至不需要自卫能力。其主要任务就是充当巡航导弹的载机,运载巡航导弹在离敌国一千公里的地方巡逻,在接到命令之后,把携带的巡航导弹投射出去。

说白了,一架经过改装的运输机就能成为巡航导弹载机。

显然,这意味着空军没有任何理由耗费巨资去研制性能先进的轰炸机,甚至没有理由保留已有的轰炸机。

要知道,轰炸机的飞行费用比运输机高得多。

即便是以皮实著称的H-56,其每小时的飞行费用都是当时大型运输机的三倍,维护费用为大型运输机的四倍。

事实上,有人走得更加极端。

当时中**方的一些年轻军官认为,与其保持规模庞大的轰炸机群,不如在敌国附近建立巡航导弹基地。

所幸的是,这种极端观念不可能得到中国政府采纳。

关键就是,如果在敌国附近建立巡航导弹基地,还不如直接部署弹道导弹,因此巡航导弹本身也就没有了存在价值。这样一来,问题又饶了回来,即以巡航导弹废除轰炸机,然后用弹道导弹废除巡航导弹,最终使中国的战略威胁力量完全依靠弹道导弹,而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问题是,巡航导弹的出现,确实降低了轰炸机的存在价值。

最为受伤的,显然就是H-82。

原因很简单,在同样使用巡航导弹,而且以战略威慑为主的情况下,H-82的实际作战效率是低于H-56的。这就是,两种轰炸机的内部弹舱容积相同,携带的巡航导弹数量完全一样,而H-82的结构重量更大,因此在执行作战半径相同的打击任务时,H-82的作战费用高于H-56。更要命的是,H-56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而且装备规模巨大,在装备与维护等方面早已形成规模效应。

显然,对中国空军来说,用H-82取代H-56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没有半点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H-82在空军中遭受冷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轰炸机不仅仅用于执行战略任务。

多次局部战争已经表明,轰炸机除了是携带核武器的战略打击平台之外,也是非常理想的常规打击力量。比如,H-56的单机投弹量相当于十五架J-66在正常情况下的投弹量,而出动一架H-56的费用与维护成本,显然要比出动十五架J-66高得多。即便在大量使用精确弹药的情况下,轰炸机巨大的弹药运载与投掷能力依然拥有巨大的实战价值,是远优于战术飞机的打击力量。

问题是,H-82的常规打击能力也比比H-56高多少。

虽然H-82的最大载弹量在理论上远超过了H-56,但是除了极少数时候,轰炸机都不可能以最大载弹量起飞,而且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大规模使用,弹药投掷能力已经不是衡量打击能力的主要指标了。说白了,如果投下一百枚炸弹只有一枚命中,那与投下一枚炸弹直接命中根本没有区别。

显然,如果使用精确制导弹药,H-82与H-56都很难获得在一次任务中投下数十吨炸弹的机会。

这样一来,H-82的载弹量优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相对而言,H-56更低的飞行成本与更为低廉的维护费用,使其更能迎合空军的胃口。

可以说,如果不是空军已经在H-82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华元的研制经费,以及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急需这笔订单来维持正常运转,以及中国仅剩下三架航空企业具备设计与制造轰炸机的能力,中国国民议会肯定不会批准H-82的量产订单,而会让空军继续对H-56机群进行翻新改进。

事实上,在订购了H-82之后,中国空军依然在改进……的最后一种改进型,即H-56S在一九九二年问世,随后中国空军就从H-56机群中挑选出了一百八十六架,将其改进为H-56S,并且计划把H-56S的服役时间延长到二零三二年。因为在改进中全面加强了机体结构,而且空军开始控制轰炸机的飞行时间,所以半数以上的H-56S有望在二零三二年之后通过翻新,把服役时间延长二十年,即一直使用到二零五二年。

相比之下,H-82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

虽然以冷战后的标准来说,一百二十架的订单不算少,可是以冷战时期的标准而言,这个数量简直少得可怜。

要知道,在H-56之前,中国空军有七种服役时间不到十年的轰炸机,而且每一种的装备数量都超过了一百二十架。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对H-82进行大范围改进/

虽然在服役期间,H-82也接受了多次改进,但是主要针对电子设备,即以提高其作战应用范围为主,而不是延长服役时间。

按照中国空军的规划,H-82将从二零一八年开始退役,到二零二三年全部退役。

从服役时间上看,H-82仅有H-56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说H-82没有H-56先进。在基础技术上,H-82比H-56领先了差不多二十年。

H-82悲剧般的命运,主要与其装备数量有关。

要知道,H-56在生产线关闭的时候,总产量接近三千架,而在H-82服役时,H-56的装备量都接近一千架。

正是相差悬殊的装备数量,让中国空军保留了H-56,放弃了H-82。

说白了,如果H-82在七零年代定型量产,在八零年代达到了一千架的产量,那么后来遭到淘汰的肯定是H-56。

当然,对H-82构成直接威胁的不是H-56。

别忘了,中国空军投资研制H-82的初衷就是用其取代服役了二十多年的H-56,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便H-82算不上理想,中国空军也肯定会在冷战期间采购足够多的H-82来取代H-56。

导致H-82悲剧命运的是另外一种轰炸机,一种更加先进的轰炸机。RQ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