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邺城要派人过来,董昭和麴义同时来找袁熙。
袁熙先对董昭说了番话,董昭听了,点头说道:“此事简单,我马上给董访写信。”
袁熙看董昭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说道:“先生不必忧虑,我让麴兄带二十人,护送你去河内见张扬。”
董昭一怔,随即面有惭愧之色,“这都被公子想到了,我实在是怕袁州牧和我算账......”
袁熙笑笑:“无妨,公仁先生已经做得足够,小子感激不尽。”
董昭心下感动,叹道:“公子知遇之恩,公仁定不敢忘。”
“只是公仁半生默默无闻,公子为何独独对老夫青眼有加?”
袁熙笑道:“哪里默默无闻了。”
“昔日先生平巨鹿之乱,二日之中,羽檄三至,堪称世之良才。”
“但最让我敬服的,乃是另外一件事情。”
董昭来了兴趣:“哪一件?”
袁熙开口说道:“昔日灵帝在位时,着贾琮为及冀州刺史,整治贪腐官吏,其上任后,许多人怕被查出问题,闻风挂印而去,整个冀州,只有时为瘿陶长的先生和观津长的梁国黄坦然去见贾琮,可见先生做事清廉,问心无愧。小子心下敬之。”
《后汉书·贾琮传》——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惟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于是州界翕然。
贾琮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清官能吏,之前在交阯刺史任上就是以轻徭薄赋以及选贤任能著名,在任三年,交织变成全国最安定的州郡,颇受百姓敬服。
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反。”
董昭听到这件往事,激动不已,胡子颤动,连声说道:“公子竟然也知道这件事情!”
这乃是他生平最为得意之事,因此他也受到了贾琮赏识,可惜不久之后,贾琮就病逝了。
董昭直到此刻,才对袁熙心服口服,有了遇到知音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刘备因平定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尉,在贾琮到来之前,也挂印而去,且还衍生了一件相当有名的事件。
鞭笞督邮。
不同于后世流传的张飞鞭督邮,这件事实际上是刘备亲自做的。
《典略》——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馀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刘备担任安喜尉的时候,养了一百多私军,而安喜尉的俸禄是二百石,折算下来,一年只有谷360石(月谷30斛,年360石),肯定养不了这么多张嘴。
袁熙倒是很理解刘备,因为他现在干的和刘备也是一样的事情。
在这乱世,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可比清廉的名声有用多了。
刘备拥有了自己的部曲私军后,才开始快速升迁,他丢掉安喜尉职位后,很快因战功升为下密丞,三年后因投靠公孙瓒又升了平原相。
相比二百石的安息尉,平原相的俸禄高达二千石!
try{ggauto();} catch(ex){}
要知道贾琮从普通士子到两千石高官用了差不多三十年时间,而刘备从两百石到两千石只用了不到三年。
刘备之所以能被曹操看重,被袁绍奔离二百里迎接,绝对不是忠厚老实所能解释,其人是有相当过人之处的。
与此相对,在乱世这种大环境下,董昭的清廉更是十分难得,所以董昭才生出知遇之感。
袁熙董昭两人相对而拜,自此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却听麴义在旁边哼了一声,“董老儿有兵士护送足矣,何须让我出马?”
袁熙惊讶道:“邺城来人,麴兄的身份要是暴露怎么办?”
麴义冷哼一声:“你是怕我拖累你?”
“你得了赵云,就嫌弃我没用了是吧?”
袁熙苦笑道:“麴兄,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他心想怎么这个时候,麴义怎么开始耍起脾气来了?
你本来就是袁绍必杀之人,邺城来人还想大摇大摆出现,怎么想的?
董昭见势不妙,连忙拖着麴义就往外走,回头对袁熙道:“我劝劝这个浑人。”
麴义不情不愿被董昭拖走,吴昭此时端着茶走了进来,见状笑道:“怎么,这是唱的哪一出?”
袁熙也不好对吴昭明说麴义的身份,他想想也有些头痛,麴义虽然文武双全,对他训练部曲帮助极大,偏偏见不得光,如何安排他,确实是个大问题。
他只得道:“邺城派来北新城的人还不知是谁,我为了稳妥起见,想让他们先出去做些事情。”
吴昭不知道麴义的事情,却知道董昭的身份,当下点了点头,她现在和袁熙互相都有事情隐瞒着,两边却都不知情。
她开口道:“这些日子,我教习那选出来的几十名女子识字以及音律,她们进境很快,估计再过段时间,便能合格了。”
袁熙见吴昭脸上有不豫之色,知道她对这件事还是有些抵触,当下说道:“这件事情全在于我,委屈你了。”
吴昭咬着嘴唇,轻声道:“公子也没有强迫她们,何须此言,她们听说将来能进入袁家和冀州士族家中伺候,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些女子也明白,这是平民百姓极为稀少的改变命运的契机,进入大族府内,运气好的成为侍妾,便是吃喝不愁,若还能生下子女,便是一步登天。
说到底,也是乱世之中,各取所求,竭力求存罢了。
日子一天天去过去,北新城南面的山谷中,一支上千人的军队缓缓而行,前头有三匹马并辔而行。
中间骑在马上的,是個身材昂藏的中年男子,他左边骑马的是个长袍文士,右边的人则是将领打扮,身形雄壮。
中间的人见文士辛苦,出言道:“先生若是辛苦,可去后面马车坐着。”
那文士道:“无妨,多谢公子关心。”
“我只是很好奇,想看看袁熙公子斩杀那匈奴单于之子刘豹的地方。”
旁边的部将听了,冷哼一声:“袁熙公子杀了那单于之子,对方肯定会起兵报复,北面有公孙瓒虎视眈眈,却另树大敌,实乃不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