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边军使用的大铳,朱祁钰倒真没怎么了解过。
听徐有贞对大铳的描述,朱祁钰不知怎的,就联想到了后世的‘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改造,衍生出了许多玩法,其中之一,就是用抛射筒抛射几十斤重的石头。
也没及细想,朱祁钰问道:“宁夏边军的火器,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更新换代是吗?”
徐有贞回道:“宁夏边军以骑兵为主,以前朝廷确实没有重视为其装备轻便火器。”
边军都没有大规模装备火器,内地的官军卫所就更不用说了。朱祁钰自己也承认,十年来,确实没怎么重视过宁夏边军。
大部分优待,除了天子亲军的三营三卫,都给予了陕西和甘肃的边军。
“他们要什么,就让工部给他们造吧。打造火器,必须根据使用需求来做,闭门造车要不得。
可以派一些能工巧匠去前线,了解火器的使用情况。”
徐有贞回京之后,统管兵、工两部,两部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了。
之前,兵部尚书罗通过于老迈,疲于应付;工部右侍郎翁世资掌管部事,经验与威望不足。
现在有了徐有贞,方方面面都从容多了。
另一位户部尚书耿九畴问道:“圣上,现在都六月了,朝廷又都忙着战事。是今年下西洋,还是再准备一年,等明年战事结束了再继续?”
“今年就下西洋吧,都准备了快十年了,也没有太多可准备的了。
再说南方天气暖和,冬天反而适合船队出行。
八月让舰队出发,在沿途港口装载货物,到安南、淡马锡,也就年底了。
年底好,夏天热死个人,再引发疫病,反而不美。”
朱祁钰也不知道郑和下西洋具体是如何做的,所以先忽悠着舰队出发,走一趟有了经验,以后就好说了。“
讲完军政事务,朱祁钰给重臣们大谈特谈战胜之后的美好愿景,说是鼓动也好,说是洗脑也好,反正忽悠得群情振奋,才宣布散朝。
众人走后,朱文芳一脸崇敬地称赞道:“爹爹真是能说会道,一席话讲得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群臣都极为振奋。”
朱祁钰摆摆手:“能站到这青云大殿的,有谁不是绝顶聪明之辈。
作为文臣,最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就是表演。
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都得表现得极为诚恳,极为忠心。
皇帝要会表演,大臣也要会表演,都是逢场作戏而已,谁真信了,谁就是大傻子。”
朱文芳一脸错愕:“刚刚大臣们的振奋表情都是演的?”
“至少八成八都是演的,你就记着吧,大部分时候,你作为皇帝谁都感动不了。
后宫嫔妃,是最难感动的。别看她们天天对你笑,温柔至极,但她们心里在想什么,只有天知道。宫女同理。
其次,是文臣。刚入官场的,说不定还有一腔热血,伱可能感动到他。这些为官几十年的老狐狸,就省省吧。
再次,是勋贵、外戚。
比较容易感动的,是底层将士、太监。”
朱文芳问道:“那爹爹的十五爱妃,是真情还是假意?”
朱祁钰笑道:“我灵玉宫那五位,真情占大部分。剩下那十位,不清不楚地凑合过吧。
try{ggauto();} catch(ex){}
有些东西吧,不能细究。
就算夫妻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也是遮遮掩掩过一生。”
朱文芳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父子分开,各回各家去了。
接下来一个月,太平无事,双方都在各自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转眼来到七月二十二日。
许通已经将三万朵颜卫、一万精锐步兵、两万辅兵调到了答儿海子。
因为大宁明军本就时刻处于战备状态,所以兵力调遣极快,仅比朱祁镇当年亲征时的五天发兵慢一点点。
大宁军也不去开平,就直奔答儿海子扎营,在那里等待开平军到来。
王越根据大宁军的行军进度,晚些出发。
在大宁军赶到答儿海子两天之后,王越、陶瑾率开平军赶到。
两军汇合一处,重新整编,组成了一支强大远征军。
其中朵颜卫三万、骁骑营一万、神机营一万,全部至少一人两骑,是快速突击的主力。
另外,还有三万精锐步兵,五万辅兵,负责为骑兵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海州城西的蒙军大营之中,哈剌苦出与孛来召众将议事。
大明朝堂之上,总有人是不希望明军取胜的。吃里扒外之人,哪朝哪代都有。
比如说秦桧、司马光。
反正军报辗转送达辽东蒙军手中。
仗打到今天,孛来已经彻底懵了。由于蒙军没有攻城能力,沈阳打不下来,海州城打不下来,盖州城打不下来。
就连明军的唐王山大营,也已经被打造的固若金汤。
哈剌苦出倒还好,本来也没打算攻城略地。
按哈剌苦出的初衷,战略目标有二,一是击溃明朝册封的大汗满都鲁,让他无暇召集脱脱不花旧部。二是造成大本营空虚,引诱明军出击,从而在草原上与明军打运动战。
所以说是召集众将议事,其实哈剌苦出直接就提出了撤军。
众将没有异议,毕竟部族中的老幼病弱都在看家呢。若不回去救援,这要是家被偷了,那还打什么。
孛来也提不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于是哈剌苦出获得了整支大军的主导权。
大军待下午天黑,拔营北上。
哈剌苦出极为大胆地选择了夜间行军。
明军没有办法,当得知蒙军连夜跑路时,也不敢立即追赶。
直到第二天中午,明军才紧急拔营北上。
几天下来,蒙军昼夜行军,极少休息,终于与明军拉开了二百里的距离。
八月初一,王越的北征军团完成整编,启程北上。
向北直行千里,就是贝尔湖。
这仗打着打着,东线反而快成主战场了。明军、蒙军加一起,都接近三十万了。
蒙军还好,明军的补给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王越与陶瑾统帅中军,边走边聊。
陶瑾性情恬淡,军中之事,倒大多由王越作主了。
王越笑道:“这么大的阵仗,十年没见了吧。”
陶瑾摇摇头:“其实十年前的山西之战,也没这么大的阵仗。那时候京城没剩多少精兵,全调到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