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其他类型 > 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 365 太后试探改易太子 皇帝钦点殿试前六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55章太后试探改易太子皇帝钦点殿试前六

失败的经验也算经验。

孙太后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非常清楚改易太子的那一终将到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是吃相优雅与吃相难看的区别。

但孙太后还是想探探重臣们的口风,如果能获知皇帝改易太子的大致时间,是最好不过的了。

即使得不到明确的信息,那了解一下重臣们对改易太子的态度也校

所以孙太后仔仔细细地和大臣们确认了一遍返京的流程,在讲到禅让仪式的时候,孙太后直接问了出来:

”既然太上皇有罪于社稷,自愿降位为恭让皇帝,那太上皇之长子见深自然也不宜再做国之储君了。

正好皇帝已经有琳长子,尔等理应奏请改易太子,以正国本。“

王文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在场大臣谁都听得出来孙太后这不是真心话,但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

大家的立场基本上都是十分明确的,但是却都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孙太后不愿朱见深被废,却不能直;大臣们想要改易太子,同样不能直。

在场的大臣里,除了去年才回京的工部尚书石璞、刑部尚书金濂,剩下的全是皇帝的人。

孙太后也想不到朱祁钰会如茨没脸没皮,刚当皇帝不到一年,就把上皇派的王直、胡濙、于谦、王翱、商辂、彭时全赶走了。

眼前这些重臣,除了石璞、金濂态度还不明确外,剩下的就没一个把太上皇当回事的。

皇太后的问话不能不答,陈循不在京城,这个倒霉的问题就落在了王文头上。

内阁现在的行事准则也很简单,谁当领头的,谁就得背锅。

王文只能硬着头皮回道:“启禀太后,据臣等所知,陛下从来没有表达过改易太子的意思。”

就这样简单粗暴,王文只讲客观事实,丝毫不带个人主观看法。

孙太后却不能再问下去了,不然就过于直白了。而且看王文这死硬的态度,就算不依不饶地追问,也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那换个话题,孙太后再次确认道:“那上皇从回京途中,到入住南宫,期间的安全保障可是万无一失了?”

王文不假思索地回道:“陛下之前已经派出了一万锦衣卫前去护驾,后来又觉得不够稳妥,便再派马良、袁彬、哈铭三人率五千锦衣卫前去迎接。

并且以后南宫的护卫,就由马良、袁彬、哈铭三人轮流负责。”

孙太后闻言,满意地点点头。马良打就是朱祁镇的亲信,袁彬、哈铭在土木堡之变后有随驾护卫之功,都算是比较可信之人。起码这里面没有朱祁钰的亲信。

又聊了些琐碎事务,孙太后便放众人离开了。

紧接着钱皇后,周皇后也双双告退。

孙太后幽幽地望了钱皇后一眼,对这位上皇嫡妻只得感叹爱莫能助。

本来好好的皇后,现在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以朱祁镇那最爱以貌取饶性格,钱氏很难再获宠幸了。

一个皇后若是生不出儿子来,将来麻烦就大了。

却大臣们回到内阁,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阅卷。

三月二十二日,阅卷结束。

三月二十三日,中午,朱祁钰召开朝会,来与大臣们一起确定殿试最终的名次。

try{ggauto();} catch(ex){}

大臣们给出了建议性的排名,皇帝可以照单全收,也可以亲自确定状元、榜眼、探花。

虽然皇帝也能凭借权威对殿试名次进行大调整,但是一般情况下没有这么干的。

朱祁钰将名单扫了一遍,见众考生的名次与自己的想法大体都能对上,便也没有再多什么。

本科进士一共二百零一名,其他排名都遵从内阁和礼部给出的结果,但是前六名得由朱祁钰自己定。

毕竟北京保卫战不能白打,自己积累了这么高的威望,现在不用还等什么时候再用。

首先朱祁钰毫不避讳地取中王越为状元。

历史经验骗不了人,这个选择在眼前的大臣看来有些过于激进,但从朱祁钰的角度来,却是非常稳妥的。

王越百分之百会成才,而自己则百分之百会成就慧眼识珠的美名。

榜眼之位,朱祁钰则选择了余子俊。这个没啥的,就纯粹依靠朱祁钰自己对于考生们的答卷和履历进行判断了。

探花之位,朱祁钰选择了高瑶。探花嘛,肯定得选个风度翩翩少年郎啊。高瑶潇洒俊逸,文采清奇,又是历史证明过的景泰朝忠臣,自然是朱祁钰最心仪的探花人选。

二甲的前三名,朱祁钰依次选择了王献、盛颙、马文升。

剩下的,便依内阁给出的名次而定。

王文等人也没多什么,皇帝决定状元、榜样、探花,本就符合惯例。多定个二甲前三名,也无伤大雅。

于是王文带着众人一起下跪,山呼万岁,向皇帝道贺。

然后这次科举便算正式盖棺定论了。

接下来,便是放榜。

三月二十四,抢在朱祁镇从大同动身的前一,礼部正式放榜。

这景泰朝第一届科举,有个鲜明的特点:新科进士整体上极为年轻。

一共二百零一人高郑

其中三十岁以内,一百二十一人。

四十岁以内,七十二人。

四十岁以上的,仅仅十人。

年纪最大的进士,仅仅四十五岁。

这届科举,应该算是开了先河了。

后面应该也不会再有如此明显的进士年轻化倾向了。

朱祁钰自己推测,应该是内阁为了迎合自己的想法,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不过也可能跟王文、江渊、黄溥、何宜太年轻有关。

这些人作为考官,选出相对年轻的进士,才更容易长期保持影响力。

毕竟主持会试、殿试的机会,一辈子可能最多也就一两次了。

朝廷也不可能让某几个人没完没霖主持会试、殿试。那样太容易产生出实力过强的权臣。

这点朱祁钰倒是能够理解,而且自己也希望能选出一批年轻有为的进士出来。

这一届的进士,基本上就是景泰朝的中坚力量了。

景泰五年及以后的进士,等不到他们彻底成长起来,自己已经退位让贤了。

三月二十五日,一早。

朱祁镇在一帮重臣的簇拥下,登上辇车,踏上了返京的最后一段路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