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贾芸的逆袭 > 第四十一章 小得意 求月票)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贾芸的逆袭!

其实,从一开始听说数历山上光秃秃的,贾芸便心有疑虑。

俗语讲,山秃秃,土里油。山翠翠,土里光。

凭借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贾芸知道这山里必定有东西。

紧接着,他又在寻山时发现了这山上长满了忍冬藤。

忍冬藤,又叫金银花。极耐苦寒。因一株藤蔓上的花瓣分为白色和黄色的小花而得名。

常被人们誉为二宝双花。

忍冬藤的生长条件及其随意,越是别的植被不能生存的地方,它越是生长的茂盛。

相传忍冬藤茂盛的地方必有银矿。

《管子·地数篇》中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

贾芸凭借着这些判断,又亲自查验了忍冬藤下面的土壤,证实这土是红土无疑。这一下又加深了他的判断。

所以贾芸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座山。

明面上是包了稻田,似有亏损,实际的目的却是冲着这座山来的。

果然,几个月之后,山里挖出了银矿。

这一把!可真是赚大发了!

贾芸即将迎来他的巅峰时刻。

矿山的开采还在紧张的进行中。壮工们把掺杂着泥沙的银粒都一起放在簸箕里。

山坳里,已经堆了满满的好几簸箕。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怎样开始快速的开采。

贾芸提议,用火烧土。

只有把山上的土壤烧的脆了,才能利于更好的开采。这其实就是简单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果然,开采的速度快多了。

壮工们随时听贾芸吩咐。

接着,便是淘选矿肉。总共分为三步。

分别是粗淘,细淘和精淘。精淘之后便出银粒。

精淘后的银色粉末加入米糊,揉成团状,在火上炙烤,这一步最为精细,贾芸亲自在这里盯着,衣不解带。食不知味。一直从子时烧起,烧到辰时结束。历经整整八个钟头。

最后再将银融入铅中,在经历银铅分离后,便提取出了白花花的雪花生银。

此时经过提炼的银子还要经过最后鉴定。

“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这句口诀便是鉴定生银纯度的秘诀。

工艺越纯熟,提取的银子杂质越少。

三个月后,贾芸的银矿已然有了规模。

他一下跃居成了京城中最富有的人!如果那时有榜单的话,那他一定是首富。

因为,他家里有矿!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王公贵族,几代袭爵。有贵气,但还真不一定富有。祖宗留下的福荫,暂可保子孙养尊处优,但绝达不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民间也不乏好些日进斗金的富绰人家,可都缺少了一些祖上给的荣耀贵气。只能算是暴富。

贾芸这两样都占了!所谓富贵双全,今天的贾芸算是全都尝到了。

一时间,在京城里,贾芸风头无两。

如今,谁不知道,贾府里有个年纪轻轻的俊秀少年,为人沉稳,聪明绝伦。

上门求亲的王孙贵族之女简直都要排到了京城以外。上门的媒婆几乎将要踏破了门槛。桌案上垒着一摞摞的姑娘们的画像,细看上去各个都似仙女一般。

并且,这些仙女还是主动要求下凡的。

更有甚者,作妻不成,当妾也成!

try{ggauto();} catch(ex){}

这段日子,贾芸可算是将相府里的座上宾无疑了。

每日,他听的全都是崇拜与赞赏。推杯把盏下来,每回都喝的醉醺醺的!

虽酒醉,可心中却美。

贾芸心里也甚是恣意。

香料铺的买卖干脆就交给单全去打理。

以他目前的状况来看,若是需要,不过去矿上拿些银子罢了,多么容易的事!

贾芸矿上的银子可不是那么快就被挖完了的!

按说,他每日只需要尽情享受就好。什么东海的珍珠,云南的玉石,旧年的沉香,陈年的宝剑,都是唾手可得的事。

可是贾芸偏偏不一样。

当他知道自己挖出了银矿。他马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利益均分给庄上的百姓。

那些人从祖辈开始就在此地苦了好些年。没承想,遇到贾芸一来,竟带着他们开出了矿,以后就算不是大富贵,也衣食无忧了。

在他们的眼里,贾芸就是他们的财神爷。

这些人对贾芸是惟命是从。不知不觉中,他府里的家丁渐渐在扩充。

第二件事,救济灾民。

往年一到冬天街上就会有一些拾荒者。有些富贵的人家便赶在初一十五施粥接济。

贾芸也是一贯的慷慨阔气,他派人找到拾荒者每人给了二十两银子。

有了银子,成家立业,谁还愿意拾荒流浪。

一时间,民间都称他为“芸大善人”。

第三件事,那就是他始终没有忘记灵泉寺方丈对他的恩德,他捐了大量银子,重修寺庙。

都说财能通神,其实更能通人。

别说贾府里的人如今都放着贾珍这个族长不闻不问,全都听由贾芸的吩咐,就连民间也对他的话是言听计从。

贾芸不知道的是,在暗处其实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更加忘了,有句话叫做功高震主。像他们这种贵族身份,尤其需要多加注意。

贾芸确实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一路上他多有不易,任谁到了今天,都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无敌的天。

贾芸一度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最初,他只想发奋图强,后来,他想要挽救贾府。现在,他想要做的是造福苍生。

造福苍生?

谈何容易!

贾芸想,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他要!

办书院!

看过秦钟等人那般低三下四的在贾府附学,贾芸想办一所免费的书院。

一座比白鹿洞书院还要上等的书院!

一所可以接纳民间子弟的书院。

就叫......逸芸书院。

贾芸有信心把这所逸芸书院办成与国子监比肩的书院。

马上,他便寻访地址,终于在山青水秀的郊外寻得了宝地。

书院建成。背山面水。背后层峦叠嶂,面前双溪交汇。

他亲自拜访当代大儒,花重金聘请名师。又广做宣传,一时间,多少富家子弟也前来书院学习。

师资优厚,又是免费的!

使得那些贫家却有志气的子弟也渐有上进的底气。

所有的赞誉都向贾芸涌来。

他心中也甚是得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