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可知道我的未婚妻在何方吗?
洛齐轻轻的一句话,宛如清风拂面而来,直直吹进了糜贞的心中,她不是第一次见到洛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有如此手足无措的一天。
白皙柔美的脸颊几乎在瞬间变得通红起来,她轻咬嘴唇,抬起眼望一下洛齐清俊的面容,又低头望望自己素色衣裙,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现在还是不施粉黛的状态。
“公子,请容贞前往梳妆一番。”
说罢就往屋中小步快走,她打开门刚刚想要关上,就发觉门框上搭着一只修长筋骨分明的大手,身后传来的气息让糜贞知道洛齐就在自己身后。
“他走的好快!”
在这种时刻糜贞的想法居然是这个,若是洛齐知道定然会哭笑不得了。
“小姐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这般离开是否不妥呢?”
洛齐的声音又传到了糜贞的耳中,“况且小姐自胜春华秋菊娇颜羞红自有意趣,何必添上几分胭脂之物呢?”
糜贞已经脸红的要滴下水来,要冒起气来,但她毕竟是性格相当刚烈的那种奇女子。
况且往日在糜氏之中,从糜竺转向政治之后,她就执掌家族商业,自有威风。
糜贞猛然转身,她知道洛齐好高,于是仰着头,眼中有秋波流转,小脸娇艳欲滴,距离这么近,她甚至能感受到洛齐的气息。
糜贞和洛齐见面虽不多,但却有几分了解,这位洛氏公子外冷内热表面清风霁月,但内里却似有将一切冰冷融尽的火焰。
虽然心中极度的羞涩,但却强忍住,反而落落大方的说道:“公子。
贞尝闻女为悦己者容,贞心悦公子,所以想要梳妆一番,使公子心悦贞,公子可愿意使贞入内吗?”
洛齐眼底笑意愈发浓重,糜贞的性格就是如此,明明每次都羞涩万分,但却能强装镇定,做事颇有风范,这让他很是喜欢。
洛齐却并未收回手,而是拨弄了一下糜贞的发簪,轻声说道:“贞儿忘记了上次分别时所说过的话了吗?”
糜贞略一回忆,再也保持不了镇定,只能听见自己砰砰砰的心跳声,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梳妆台前的,只是呆呆坐着,洛齐则在她的身边。
那是一面将人映照的相当清晰的琉璃镜,这是在订婚时,英侯国送来的聘礼之一,出产自遥远的极西国度。
这种奢侈品一直都是洛氏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些年昭城在试图突破这种纯粹依靠材料制造的工艺,希望用更小的代价来制造琉璃镜,来弥补这些年家族愈发下滑的商业收入。
洛齐望着镜中的如花娇颜,忍不住赞叹说道:“真美。”
说着从梳妆台上取下那一支细细的眉笔,轻轻点在糜贞的眉角,他的神情很是认真,就像是在作画一般。
或者说糜贞的脸本就是最美丽的画卷,他在上面寥寥几笔,如同飞舞的凤凰一般,糜贞的丹凤眼愈发贵气起来。
糜贞的睫毛在微微颤抖,证明她现在的心情是多么的不平静,她强行摒住的呼吸,以免气息互融显得过于暧昧,但还是时不时有香气缭绕在洛齐的鼻息之间。
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洛齐细细端详着糜贞,两人一同望着琉璃镜的那个妙人,“贞儿,我是不是没有欺骗你,不仅仅是画策权变之道,闺房画眉之术,我亦是天下一绝。”
糜贞满脸惊讶的伸手从眼角一路在脸蛋上滑下,眼中现出一丝痴迷,她竟然有些被自己美到了,忍不住说道:“真美啊!”
经过画眉之事,许久未见的生疏已经全部消失,二人坐在榻上,洛齐依靠在榻边,糜贞则依偎在他怀中。
洛齐轻声笑着问道:“贞儿,我此次来到徐州,就要和你完婚了,婚后你有什么想要做的吗?”
听到洛齐谈起这个,糜贞自然知道洛齐不是和自己客套,于是檀口微张道:“自然是先为公子生儿育女。
若是还有精力,妾身想要组建一个商人之间的行会组织,互相之间沟通有无。”
洛齐本来只是想要大致听听糜贞的想法,但是后面那句话一出,他顿时身体一愣,心中思绪神念电转,立刻就发觉这玩意似乎很不一般,于是轻声问道:“贞儿,伱这个行会组织是怎么做的?”
依偎在洛齐怀中的糜贞自然能感受到洛齐抱着自己身躯的手臂紧了一下,她立刻就知道洛齐现在很是认真,眼底显出略带骄傲的笑意,她可不是空有容貌的女子,若是单论容颜她或许不是天下最美的,但若是搭配能力,她有自信不逊色于天下任何女子。
糜贞柔声道:“公子,商之一道,虽然不若农之根本,但沟通有无,亦有大用。
所谓有商者富,无商者贫。
昔年先汉之时,自孝武皇帝、孝鼎皇帝、戾皇帝、孝宣皇帝,数十上百年,朝廷能连发大军攻伐四方,依靠的就是朝廷掌握商道。
大多数商户只作为权贵豪强的触手而已,只会囤积居奇,于世事并无作用。
似我糜氏这般巨贾豪商之家,能以商做人之姿做到一州别驾的少之又少,天下之间,不过河北甄氏等少数几家能比而已。
贞读史书,昔年墨家就曾经组织过行会,但只局限于手工业和小商贩之间。
当今天下的商人所行之模式都是学自洛氏,便是从上到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但贞自忖,洛氏所行并不是普通商人所能够学习的,天下之间的商人互相之间竞争,胜者盆满钵满,败者倾家荡产,能造成商户破产的意外实在是太多。
一地有粮贱卖,一地有钱无粮,一户突遭变故,舍家卖业,乃至于不知行情,胡乱堆积,又有商人囤积居奇,扰乱世道。
商之一道,贵在一个‘流’字!
若是现在能整合一州商业,乃至于数州商业,这个‘流’字就不再像是溪流一般,而是河流乃至于大洋之流!
try{ggauto();} catch(ex){}
商会会员之间互相沟通有无,乃至于能携手共进,定然能大大繁荣徐州。
而且商会的发起者将会拥有极大的转圜余地。”
洛齐深深地望了自己的未婚妻一眼,岂止是极大的转圜余地!
这商会一旦形成,简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要么加入商会求存,要么祈祷商会没有盯上自己,要么被挤兑至死。
但是同样的,正如糜贞所说,加入商会之后的好处也是很多的,仅仅携手同进这一点对很多抗风险不大的商人来说就相当的珍贵了。
若是有了商会,那借贷之类同样方便了许多,许多小商人只要听话甚至能够得到扶持,有一些大商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边角料就会落到他们的手中。
最重要的是,这能极大程度上的保护徐州本地商人,一旦徐州开始实行,那些见到其中好处的势力都会跟进,不过这玩意可不容易搞,需要对经济颇有天赋才能搞明白。
洛齐思索了一下说道:“民间自发搞这种行会是不行的,还是要挂靠在官府之下,不过官府一旦插手过多,就会形成先汉时的平准均输司,那就会走上先汉的老路。
之后我会去和玄德公提这件事,由你们民间商人自发组织,之后接受官府的监管即可,尤其是大额商品的流通,都要向官府汇报。”
自后汉以来,皇权虽然不振,但这么庞大的行会当然不可能真的让民间自己去搞,不过先汉的平准均输司,这百多年几乎被批烂了。
除了想要无条件享受的皇帝和上下其手贪污的官吏,大多数儒生都不想再走回平准均输司的老路、。
洛齐主要学的是齐法和春秋,也不太赞成恢复平准均输司,走回官府掌握一切物资的局面。
他一向认为,官府只要监管好那些囤积居奇的行为,在关键时刻能调动这些力量就足够了,民间有无数的人才可以自我调节这个系统。
比如自己怀中的小未婚妻,小小年纪竟然就有这样的见识,怪不得糜竺一直说若糜贞是个男子,那兴盛糜氏的就是糜贞了。
可真是没有半分虚言!
……
正堂之中的筵席正在兴头上,刘备和糜竺相谈甚欢,糜氏家财巨万,在这个经学第一,军功第二的时代,普通的豪强连进刺史和太守门的机会都没有。
糜竺却能以商人的身份做到别驾的位置,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正如糜贞曾说过的,“巨万之家比起封君来说有什么区别呢?”
糜竺能这么有地位,就是太有钱了,有钱到不需要官府的权力他就很有力量,家中仆人家臣有上万人,这个数目有多恐怖可想而知。
他愿意捐献出三分之一的家财,为刘备资助粮草军需,再在徐州之中招募健儿补充之前的损失,防备其他诸侯的攻击,还能用来招揽贤才。
刘备投桃报李,他自表为徐州牧,别驾从事自然依旧是吕申,但让糜竺担任治中从事,这是不逊色于别驾从事的官职,是糜竺最想要的职位。
双方都相当的慷慨,更是一见如故交谈纵论起来。
洛齐和糜贞温存一番之后,走进正堂时,刘备正携着吕夫人,在接受徐州众人的贺礼进献。
这些徐州豪杰之士都是带着夫人前来的,夫人外交自古有之,尤其是刘备这种夫人娘家势力很大的情况,夫人外交更是格外有用。
洛齐刚刚走进堂中,刘备就径直招手道:“子齐,来此!”
堂中众人先前没见到洛齐还有些好奇,见到他身边那个倾国倾城的女子之后,纷纷露出心领神会的笑意。
众人纷纷热络的和洛齐招呼着,洛齐一一回应,然后带着糜贞快步走到刘备左手第一的位置,他跪坐在席中,糜贞亦步亦趋的跟着他跪坐下,伸手将垂落下的发丝撩起别在耳后,露出修长的天鹅颈,白皙温润如羊脂玉般。
吕夫人望着糜贞赞叹道:“这就是世兄的未婚妻子吧?
妾身在青州时,就听闻过‘徐州有糜氏,不绝神女奇’的名声,今日一见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果真是倾国倾城不足以形容其美貌,与世兄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佳偶。”
兖青徐这三州距离太近,吕夫人她们这些名门贵女有自己一个圈子,像是糜贞这种艳名冠绝州郡的女子,在她们的圈子里是比较出名的。
这和江东二乔还不一样,扬州在中原人看来是有些偏远的,再加上江东士人鲜少往外走,江东二乔的宣传自然就不足。
糜贞对有关于洛齐的事情都非常上心,她知道刘备的夫人是临淄吕氏的嫡女,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这是和洛齐天然站在同一阵线的盟友。
而且不论洛齐的关系,对于刘备的夫人,以及吕氏的嫡女,糜贞认为自己有义务和这位搞好关系。
洛齐见到二女交谈,他起身来到刘备的身边,刘备一见就知道洛齐是有话要和自己说,于是让进献的人先行退下,洛齐然后凑到刘备的身边低声将刚才糜贞说的话都和刘备说了一遍。
刘备听着颇有些惊异的望了糜贞一眼,没想到这个美丽绝伦的女子竟然还有这份才华,收回目光之后,和洛齐低声道:“子齐,稍后到屋中来!”
————
时宣烈幸徐州,下榻东海郯县,糜竺往而迎之,俱入筵席,觥筹交错,至半,洛齐携糜氏入焉。
洛齐附宣烈耳言糜氏询经济之才,虽为女子有计相才也,乃以商策说宣烈,宣烈颇异之。
席罢,洛齐携糜氏入室,宣烈以经济问之,糜氏据徐州困境述,宣烈叹曰:“吾饮酒甚重,半醉沉醒之间,闻夫人之语,醉意顿消,夫人一言,岂非胜三军耶?
吾当降州令,令夫人得以聚集徐州巨贾豪杰,以成大事。”
未几,州中皆传曰:“糜氏文贞,允才允容,计臣筹商,悉由其出。”——《汉末列国志·奇女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