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信前世没有读过多少书。不过,作为业余的健身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他对于秦朝的这段历史,通过影视剧、网络等,还是多少有所了解的。
前一段,他和刘邦、卢绾一起去读书,除了认真学习《尚书》之外,也读了一些其他儒家大师的经典,其中就包括荀子的书籍。
从荀子的书籍里,刘信更是了解到,秦朝、准确些说秦国,其实有很牛逼的一面。
秦国的官吏,原本是世界上最清廉高效的官吏,绝对可以和今天全世界最清廉的那几个国家的官员媲美。
当年大学者荀子去秦国考察,对此十分叹服。
他在其所写的游记中就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秦朝官吏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办事效率很高。可以说,这是秦国得以日渐强大统一天下的原因。
然而,在统一六国之后,刘信切身的感受到,秦朝的吏治已经迅速松弛腐化了,出现泛滥成灾的腐败。
闲来无事的时候,刘信也曾经想过这方面的原因。他大致总结了这么几点:
首先,管理难度的加大。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六国,秦始皇管理的国土、人口和机构,迅速膨胀了几倍,这必然导致他一下子管不过来,在治理上出现各种漏洞,使得官吏钻空子的机会增多。
其次,官吏队伍的变化。一方面,征服六国之后,不得不重用六国原有的官吏,而这些官吏难免沿袭了六国过去的贪墨之风。另一方面,就是秦国原有的官吏,在统一六国之后,也会出现各种居功自傲、贪图享受之类的情绪,导致腐败的滋生。此外,秦朝刚刚建立,各地的官吏对新政权本身就还缺乏认同,难以做到忠心耿耿、一心奉公。
再次,经济秩序的混乱。天下刚刚统一,从混乱到有序需要过程。战乱之后,经济贫困,官吏们缺钱,就难免贪于财货。加上秦始皇大兴土木、大量征发兵役劳役,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采取许多举措,这给了各级官吏借机揩油的便利,正如今天的政府土木工程是官员受贿敛财的高风险领域一样。
又次,高层统治的腐化。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一度励精图治。但是,到了后来,他开始渴望长生不老,本人也逐渐穷奢极欲,上梁不正下梁歪,导致贵族功臣上下仿效,全国迅速兴起腐败奢靡之风。
最后,还是因为社会稳定的破坏。六国虽然已经统一,但是,反抗并没有完全停止,社会并不是已经完全稳定。
特别是,刺客事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虽然,刺客们都失败了,但秦始皇嬴政本人都一再遭到刺杀,几次从生死的边缘回来,使得他对死亡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恐惧。于是,他通过严酷的法令,把他的恐惧传递给全国的百姓和官员。
try{ggauto();} catch(ex){}
如果说,百姓面对恐惧,往往是能忍则忍,直到忍无可忍;那么,官员面对恐惧,则往往是疯狂地贪腐。恐惧当然不是官员贪腐的根本原因,但却会使官员的贪腐变本加厉。
各级官员的贪腐,势必导致秦朝的统治更加难以稳定。从史书记载中就可以看到:像项梁这种要犯,一再触犯秦法,却仍然能与地方官员勾搭,不仅不会受到秦朝法律的制裁,而且受到许多照顾优待,地方官征发人口服徭役的时候,项家不仅不用服徭役,反而还可以成为主办者。
刘邦和刘信本身也触犯了秦朝的法令,但也能得到萧何、曹参等的关照,逍遥法外,刘邦甚至还当上了亭长。这固然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也说明基层官吏执法并不严格,因为私情而枉法的现象很常见,司法因为腐败已经到了近乎瘫痪的地步。
如果说,秦始皇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本身已经让百姓负担沉重,那么,各级官吏腐败贪婪、借此机会雁过拔毛盘剥百姓,就会让百姓处境更加艰难,直至把百姓逼到难以生存的绝境。
官吏们以执行朝廷命令为名,行枉法徇私之实,秦始皇出台的称得上“仁政”的好政策难以落实,而推出的各种不好的政策又会被无限放大,既使得百姓归怨于朝廷和秦始皇,导致秦朝迅速失去民心,也激发了官民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导火索。
所以,后来陈胜一造反,各个郡县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们官吏的罪状,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说明当时百姓的“仇官”情绪是非常强烈的,这是诱发大规模造反起义浪潮的最直接原因。
因此,古往今来,对于强大的秦朝为何在瞬间覆灭,有人说是由于秦朝不施行“仁政”,有人说是因为“攻守之势易也”,而其实,刘信已经得出结论:秦朝覆灭的更重要更直接原因,无疑是:腐败。
真是腐败不除,国家必亡啊。
有时候,刘信甚至会产生一丝惋惜之情。毕竟,他亲眼看到了秦朝的强大,也感受到了秦始皇推行仁政、想要励精图治的决心,更毕竟,他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残酷,知道秦朝的覆亡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刘邦的崛起,更有天下百姓的白骨累累。
如果,历史能够发生改变,秦朝能够不覆亡,天下从此真正走向太平安宁,那无疑是更好的结局。
然而,此刻的他,显然无力改变历史的走向,无力挽救秦朝覆亡的命运。甚至,他和刘邦一样,纵然厌恶沛令,但对于沛令借举办宴会公然敛财的行为,他们都无力拒绝,暂时都只能虚与委蛇。
刘信准备了些礼金,在沛令府外等着刘邦的到来。直到宴会已经快要开始,刘邦才匆匆赶到。一见刘信,就问:“叫你准备的礼金呢?”
刘信道:“我准备了一千钱,三叔您可以去大堂上坐上席的!”
不料,刘邦道:“才一千钱?那你先收起来!”说着,他带头大步跨进沛令府的大门,大声道:“刘邦,礼金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