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女生耽美 > 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 北朝衰败之,庾信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倘若您给萧衍做谋士,您会给他什么建议?

他说,第一、当皇帝一定要遵循实用主义,把宗教工具化。你想搞政教合一也没问题,但要牢记宗教必须为政治服务,而且你不能亲自代言,找个代理人就可以了。找个肥头大耳的,立他为佛教协会会长,你管着他就行,他不听话就换人。今天你去任何一家寺院、道观,你看看飘的是什么幡什么旗?为什么很多国家不跟梵蒂冈建交?就是因为他们规定神职人员的任命权归教廷(梵蒂冈),而不经所在国审议。那咋行?等于协会会长跟所在国政府是平行关系,不是从属关系。第二、早点交班。人的生命力呈抛物线状态,太嫩扛不起,太老顶不住,最佳接力方式是旺盛期传递旺盛期。可是萧衍太长寿,那个年代的七八十相当于今天的百岁老人吧?思维、意识都跟不上节奏了。第三、拒绝侯景的投靠。他们就是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

我说,我感觉侯景就是萧衍的克星。

他说,侯景从北朝叛变而来,不忠是他的天性。到南朝后,肯定会继续叛变,而萧衍整天念叨慈悲为怀疏于对侯景的警觉,从而养虎为患!南朝没落与侯景也有直接关系。南朝经济依仗于各大门阀,而侯景掌权后呢,清理门阀。你想啊,几大家族掌握着整个南朝的经济命脉,现在要被清理门户了,人肯定要跑,钱自然跟着跑。这就如同南非为什么成了全球退步最快的国家。因为曼德拉上台后,推行了很多歧视白人的政策,导致白人出走,同时也带走了先进的技术和资本。一个国家对企业家群体越友好,这个国家越有活力,企业家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古代门阀就类似企业家角色。

我说,我发现古代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只要有钱有权,想生多少娃就生多少娃,你看南北朝这些皇帝,动辄就是七八个儿子,有的甚至二三十个。

他说,现在,只要你想,也是可以的,网易副总裁不是有12个娃吗?

我问,萧衍这么多儿子,当时想培养谁接班?

他说,萧衍立的第一个太子是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刘勰就曾追随过他。不仅仅是刘勰,当时整个文学界的名士全围绕在萧统身边,他本人在佛学、文学方面造诣高深,但是很可惜,英年早逝。

我问,那时太子读书,用不用书童?

他说,肯定需要的。太子有个侍从叫庾肩吾,很聪明的一个人,庾肩吾有个儿子叫庾信,自幼天资过人,庾信就是昭明太子的书童之一。庾信后来职业生涯为什么那么顺?就是因为整天跟太子们一起玩耍,都是哥们。

我问,昭明太子死后,又立谁为太子了?

他说,大儿子死了,按理应该是二儿子。但二儿子怀疑自己是前皇帝的遗腹子,认为萧衍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所以叛逃北魏了,太子之位自然顺延到了三儿子。三儿子叫萧纲,也是个文艺青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他运气一般,当太子没多久正好赶上侯景造反,萧衍被饿死后萧纲登基,登基没几天,被侯景给杀了。

我问,侯景自己有没有称帝?

他说,也有。萧纲死后,昭明太子的孙子萧栋被侯景立为皇帝,其实就是傀儡。萧栋干了4个月,被侯景给囚禁起来,然后侯景自己称帝了,自封汉皇帝。

我问,有中央军,有地方军,又有满朝文武,咋就干不过一个外族人呢?

他说,萧衍整天阿弥陀佛,到处搞建设修佛寺,钱没花在刀刃上,朝廷军没有战斗力,眼看侯景打到都城了,萧纲派庾信带兵阻击,结果这小子纸上谈兵行,真上了战场腿肚子发软,侯景还没来,自己先吓跑了。

我说,庾信这个小书童提拔的挺快。

他说,能进入权力中心,又有才华,提拔肯定快。再有萧家父子文学造诣都颇深,而庾信又是个文学天才,惺惺相惜。昭明太子死后,庾信又跟了萧纲。

我问,他能多有才华?陶渊明再世?

他说,陶渊明跟他没法比。庾信堪称南北朝文学巅峰代言人。他从小就混迹于萧家大院,大院文学是国家队水平,庾信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说,我感觉萧家有点曹家的感觉,书香四溢。

他说,文学史上的确有这个说法,三曹四萧。

我说,曹操、曹丕、曹植,萧衍、萧统、萧纲,还有哪一萧?

他说,还有萧衍的七儿子,萧绎,这哥们后来也当了皇帝,梁元帝。庾信跟萧绎也是老铁,萧绎最初镇守江陵,庾信阻击侯景失败落荒而逃就逃到了江陵,去找萧绎了。萧绎想把庾信留在身边,还给他封了个官当,到后来萧绎当了皇帝,那庾信更是如鱼得水,这样吧,官你自己挑。

我问,萧绎在江陵,为什么不发兵南京救父亲与哥哥呢?

他说,当时萧家内部也是军阀割据模式,各自占领着一个地盘,如一群鬣狗,彼此虎视眈眈,既想掏别人的肛,又得护好自己的裆。别人都不救凭啥我去救?万一我发兵南京了,你们从后面掏我江陵呢?除非怎么着?兄弟之间先相互残杀,确保没有黄雀在后的前提下,他才会发兵讨伐侯景。所以萧衍死后,萧绎先灭了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再击退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然后才进城收拾了侯景。侯景死后,他接着就称帝了。侯景登基前不是还囚禁了前任皇帝萧栋吗?那也不能留活口,萧绎派人去暗杀了。

我说,看来,权力比亲爹更有诱惑力。

他说,兄弟多了以后,爹就不是自己的了。刚看到一个冷知识:八成的赡养纠纷发生在多子女家庭中,“推诿”和“比较”往往是问题的关键,“父母偏心”在拒绝赡养的借口中排名第一。养老问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登基呢!那可是权力的巅峰,万民仰慕,天下为尊。为了皇权生杀予夺,你死我活,任何一个对自己有威胁的,都必须斩立决,不管你是亲哥还是亲弟。

我问,他们会不会跟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一样,各自找外援来灭兄弟?

他说,也会。萧绎称帝那一年,他八弟萧纪在成都称帝,那咋弄?需要借刀杀人,邀请北魏跟自己联手歼灭八弟。于是乎,八弟没了,四川也没了,这也是南朝疆域面积越来越小的缘故。

我问,南朝的诗有什么风格呢?他说,南朝还是比较小资的,有点上海人的感觉,对,就是余秋雨,读过余秋雨的散文吗?就那感觉。南朝最有名的诗人就是庾信,我找句庾信在南朝时期写的诗读读,你听听有没有余秋雨的感觉?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我说,有。但是余秋雨的风格,我喜欢不来,我还是喜欢莫言式的。

他说,别急,等庾信从南朝到了北朝,他就成了莫言。在南朝,他吃的是江浙菜,摆盘精致,细嚼慢咽;到了北朝,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加上想家又回不去,年龄也大了,也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写的诗就有味道了,如《枯树赋》。毛**非常喜欢这首诗,他的传记里不止一次提到背诵这首诗的场景。有两个片段我是印象深刻的:一是抗美援朝时,噩耗传来,他望着窗外泪吟了这首诗;二是1976年他卧床不起了,依然在反复背诵这首诗,“直到他不能讲话为止”。杜甫也是庾信的铁杆粉丝,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我问,一般说文章老成,是指修辞手法少了?

他说,那是表象,不花哨了,不堆砌了,不追求刻意的情感了,不营造激烈的戏剧冲突了,进入一种“平淡而近自然”的状态,甚至会给习惯原来风格的读者一种错觉,江郎才尽了。其实是达到了全新的写作境界,佛说家常事,只流淌,不重形,只重意,更深刻。你看张爱玲后期的作品,都是淡如水。还有金庸的巅峰之作《鹿鼎记》,不再是儒,不再是道,不再是佛,而是修行在红尘。

我问,庾信后期的作品,什么主题最多?

他说,思乡。有句很有名: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就是饮水思源的出处,意思是吃苹果就想苹果树了,喝黄河水就想到了三江源。

我问,他在北朝也很有影响力吗?

他说,跨越地域、南北通吃,是整个华语圈的王者。他在南北朝的影响力不亚于民国时期的梅兰芳,谁抢到他都觉得是个宝贝。等到庾信年龄更大一些时,南北已变为南陈与北周,双方也开放关口、友好往来了,之前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可以回家。陈朝也提出,当年你们抢走了我们的国宝庾信,能否返还给我们?北周一听,急了眼,那不行,不仅不让回去,还给升官。

我说,应该是作协**或文联**这类闲职吧。

他说,差不多。主要是他的确文字能力很强,但没有实战能力,纸上谈兵一套一套的,一打仗,不是逃跑就是屈节。

我问,庾信最有名的诗是哪首?

他说,他写的诗太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口味,要说名气最大的,肯定是“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为什么说名气最大呢?之前我们探讨过,一首诗在群众中名气大不大只取决于一点,有没有入选教材,有没有要求背诵。这首诗是小学三年级要背诵的。再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首诗就足以封神。

我说,庾信在南朝任官,咋逃到北朝了呢?

他说,不是逃的,他当时是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西魏,到了长安。结果他到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了萧绎。西魏老大跟庾信讲,你看,你老大被我们杀了,你别回去了,留在这里当官吧,就这么留下了。

可以说,庾信既见证了南朝灭亡,也见证了北朝更迭。他于公元581年去世,那年隋文帝登基,南北朝结束,历史进入隋朝。

我问,他为什么能在乱世中寿终正寝呢?

他说,第一、属于无公害类型。他只是个文人,军事上是草包,政治上没头脑,你想一个文联**能掀什么风浪?第二、才华就是他的免死金牌,特别是到南北朝晚期,他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也需要这样的才子偶像。

我说,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并不是颠沛流离的。

他说,理论上,并不是,因为他是超级明星,有才华,走到哪都有饭吃,很受尊重。杜甫评价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意思是庾信流浪了一辈子,到晚年才成名。这个并不准确,其实他一直都混迹于达官贵人之间。这句诗后来被很多人引用,表达老年得志、大器晚成之意。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也引用过这句诗,形容自己一生坎坷,身处异乡、事业受阻,甚至不得不去超市、快餐店打零工维持生活,最后一朝成名,恍然发现,已经60了。

我问,达官贵人们有没有用到庾信的地方?

他说,庾信是大文豪,贵族家庭用到大文豪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例如墓志碑文。你怎么证明你家是贵族?碑文是庾信给撰写的!2019年陕西发掘的豆卢恩家族墓穴,经专家鉴定,其碑文就是庾信所撰。

我问,古代文人会不会抄袭?

他说,有些是刻意抄,有些只是灵感抄,就是被启发了灵感。要说中国最美诗句评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肯定能入选。这句诗最早的版本就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倘若你是考官,你觉得是抄袭不?

我说,我感觉是。

他说,王勃完全可以说,这是向偶像致敬。

我问,今天的文艺界,有些人性取向很特殊,古代文艺圈是不是也如此?

他说,从西汉起,养男宠就很流行,庾信还真有这方面的传闻,据说他包养过萧梁宗室萧韶。我之前跟你讲过,在集权时代,性资源是最过剩的,凡是你能想到的玩法,都不难实现,这东西又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只需要肉体,要多少有多少。我倒觉得庾信的性取向没问题,只是出于赶时髦、好奇,体验一下。你看后来的西门庆,不也是男女通吃吗?

我问,那他会不会娶媳妇呢?

他说,肯定会。《中国好声音》那个导师哈林,他不是叫庾澄庆吗?他就是庾信的后人,不娶媳妇哪来的后人?

我说,按照你的说法,肉体是泛滥的,杀人也可以很随便?

他说,太随便了。一句话,拖出去斩了,一条命就没了;满门抄斩,一个家族就没了;株连九族,几个家族就没了。你听着很恐怖是吧?在绝对集权并且犯错不会接受惩罚的前提下,杀人就跟杀猪一样,稀松平常。

我问,有人以杀人为乐吗?类似汉尼拔。

他说,也有。当时有个人叫薛仁杲,他是谁呢?就是曾经赶得李世民全军覆没的西秦霸王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就是一个很变态的人,喜欢研究刑法,他抓到战俘一定要杀,而且要杀的很仔细,就如同杀猪一般,割舌、割鼻、用石臼将人仔细地碾成血泥等等,堪称变态中的变态。他曾经抓到过谁呢?庾信的儿子庾立,庾立不降,结果被薛仁杲架在火上烤了全羊,一边烤一边割肉分给士兵们吃……

我说,还是文明社会好,死刑都改注射了,让人死得优雅,甚至很多国家已经废除死刑了。

他说,中东现在不是也动不动割鼻以及施行石刑吗?社会进步是一方面,法律健全才是更重要的。你内心也可能有过杀人的念头,但是你压根不敢去做,因为你敬畏法律,敬畏自由,敬畏自己的生命,知道若杀了他,你也会失去生命,你就放弃了这个恶念。倘若你杀人不用接受惩罚,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就变成了杀人魔。不知道你看新闻没,偷渡到欧洲的难民船上经常发生斗殴,船上是没有法律的,只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所以大家一打架就往死里打,打死为止。人的底层逻辑还是动物属性,法律约束了我们的兽性之恶,文明激活了我们的人性之美。

我问,从什么时期,历史人名就不这么生涩了?

他说,南北朝以后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从此以后,人名就不太陌生了。历史名人是一簇一簇的,一般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春秋战国是一个小高潮,秦汉交替是一个小高潮,三国是一个大高潮,唐朝及以后,一直处于高潮状态,根源就是文人多了,文献多了,文艺作品也多了,说白了就是一个原因,离现代近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